审题叩开教学质量之门

2019-05-15 11:02叶伟阳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审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

叶伟阳

摘要: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看似老生常谈,但大都流于形式。学生知道要认真审题,仔细看题,但根本不知应该如何操作。其实,审题是教师开启数学教学质量之门的金钥匙,审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弄清解题,建立比较清晰的数学情境。基于此,本文从低效审题,原因分析;优化策略,提升能力;巩固策略,形成习惯这三个方面入手展开探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审题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审题   教学质量

“你看你,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了,你上课到底有没有认真听讲,你怎么这么粗心……”很多时候,看似很简单的题目,学生们却连续出错,不少教师总会抱怨学生。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审题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中之重。审题是开启数学教学质量之门的金钥匙,只要审好题、审清题、审透题,学生就能减少数学学习中不必要的错误。换而言之,问题想得透彻,就意味着问题解决了一半,才能很好地诠释审题的真谛。而读题的过程就是通过弄清解题,建立比较清晰的数学情境的过程。

一、低效审题,原因分析

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不强,细究下来,原因有三个:题型多变、教师勤扶、学生惰思。三个原因呈现出恶性循环。

1.题型多变

小学数学习题涵盖面广,习题内容可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练习题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灵活性,它不仅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让学生懂得活学活用数学知识。

2.教师勤扶

由于题型的多变,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低估学生的能力,担心学生不会做或会犯错,总想着包办。在学生读题后,教师不给他们充分思考的时间,就将题目里全部的陷阱都告知学生,避免他们出错。不仅如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会要求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殊不知,这会导致学生慢慢养成不爱看题、不爱思考的坏习惯。

3.学生惰思

在解题过程中,有的学生总是粗略浏览题目后就急急下笔,对题目中呈现的各种信息一扫而过,没有深入、准确地分析题目,有的学生甚至觉得细致审题很费事,不舍得在审题过程上下功夫。随着年级的升高,解题思维定式造成的负迁移现象越来越明显。

二、优化策略,提升能力

1.题组策略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定式是客观存在的。思维定式是指由定向思维所造成的思维的趋向性或专注性状态。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可以通过相似题目的对比练习,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1)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俗话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数学语言具有准确性,有一些题目看似差别不大,但一个字、一个词的差别,往往就完全改变了题目的意思。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教师可以通过相似题目的对比练习,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2)“位置”之别,行差万里

同样的字词、同样的事件,只要前后稍微换了一下位置,题意就会迥然不同,解题方法也就“行差万里”。如“第一天比第二天少做”与“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做”就是完全不一样的问题。

(3)“括号”妙用,点睛之笔

除了字词、位置的差别会造成解题方法和答案的截然不同之外,数学括号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教师应指导学生先计算括号内的式子。

2.细节策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狠抓细节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审题技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抓关键词等。关键词主要指“感知错误点”“思维关键处”“理解错误区”……也就是在审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题目,善于发现题目中的关键词,然后边读边圈划,这样才能提高审题的效率。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圈“感知错误”点

初看题时,学生往往会凭借以往经验,忽视关键字词,容易造成感知错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审题,圈划重点词,避免出现错误。

(2)圈“思维关键”处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容易忽视的重点字词做上标记,还要教会学生在初审题目时关注思维的关键处,在思维关键处停一停、圈一圈、划一划,做好标记,提醒自己注意。

(3)圈“理解错误”区

有些学生会混淆一些看上去相近的字词意思,这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圈一圈、读一读、比一比。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警惕“减少了”“减少到”“翻了一番”“提高了”“提高到”等关键词语,对这些“关键处”时刻抱有敏锐的判断力和洞察力,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圈划这些词,以此来提醒学生多加注意,杜绝不必要的错误,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3.画图策略

数学教材中的大部分问题都与学生的生活相差甚远,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因为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对于问题中精炼、概括、抽象的数学语言更是望而却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直观图(如线段图、表格等)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如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运用画图策略,有助于学生理解。

(1)画图析题——分析数量关系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占有较大比重。很多学生谈“解决问题”色变,他们害怕一连串的文字,不愿意细读,且解决问题比计算题更抽象,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才能解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一头雾水的现象,特别是多步计算,很多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然而,教师合理运用线段图,能分析数量关系,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一目了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以图促思——训练逻辑思维

每册数学教材的最后一单元都是数学广角内容,这些内容思维含量高,大部分学生觉得很有趣,但也觉得掌握起来比较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东风——分解图,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快地掌握知识。

同时,教师可借助“化字为图”帮助学生发现隐藏条件,避免错误的产生。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能降低题目的难度,使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也可以化烦琐的文字为简单的图形,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审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尽力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还要教给学生审题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巩固策略,形成习惯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坏习惯的危害很大,主要表现为学生不爱思考,“落笔差”,不看题就乱写,以至于学生作业错误率高,数学成绩较差。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会学生审题方法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坚持养成好习惯。

1.常提醒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提醒学生运用策略读题法解题及完成有关作业。如在测验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上“仔细审题有圈划,认真答题有过程,仔细检查不空题”。笔者相信教师这样做,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时检查

众所周知,小学生缺乏自制力,除了必要的答题过程之外,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其他“麻烦事”能省则省。如重点词的圈划及帮助理解题意的各类图的绘画,学生宁愿做错,也不愿意动笔画。这个时候,教师就要经常检查,督促学生做好策略读题。笔者相信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勤奖励

小学生年龄小,希望获得他人的奖励和称赞,所以教师可以经常开展优秀作业评比,将优秀作业展示给全班学生看,并发放奖励。教师这样做,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题组对比擦亮学生的眼睛。同时,无论面对哪种数学题,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做题不能急躁,要先仔細读题,先吃透题目的意思,找到关键处后动笔圈划,再通过画图表示题目的意思,然后用化字为图的方法理解题意,并思考解题方案。

参考文献:

[1]周巾侠.提高审题能力的三法:审、渗、省[J].小学教学参考,2016,(35).

[2]廖英忠.刍议应用题审题能力的培养[J].教师之友,1998,(3).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横湖小学)

猜你喜欢
审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