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中求同,同塑上品”

2019-05-15 10:52王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反思美术德育

摘 要:美术课堂中渗透的德育。需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展开与课堂主题紧密相连的美术教学,艺术就是生活,活中的素材可以让孩子们懂得很多道理,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

关键词:美术 课程 德育 教学 反思

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元代画家黄公望,“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中坐,意态忽忽,人不测为何,乐而忘返”。无一不告诉我们生活就是艺术的源泉,在生活中寻找艺术素材的重要性。记得曾经看到一位老师,她在文章中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展开与课堂主题紧密相连的美术教学。她结合生活中的落叶,通过美国作家欧亨利《最后一片树叶》的故事让学生在里面了解树叶的另一种美。在学生感动的同时,还展示不同形态,不同色彩的树叶。让学生了解树叶的特点,感受树叶的季节特征,最终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这种方法能较快的抓住学生的眼球,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这种创作方法展示的美感。紧接着学生认真的思考,积极的讨论,大胆的表达,充分的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从老师的课堂环节来看,她处理的是很成功,对我的启发很大。最主要的就是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美术知识与材料——可以用蛋壳做各种可爱的造型;可以用麦秆做成各类的编织品;可以用废旧报纸,卫生纸纸浆做很多创意雕塑。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去挖掘生活中的动人之处,这不就是节俭生活的习惯培养,这就是我们在美术课堂中渗透的德育。

这让我想到了刘树勇老师,他在中央财经大学做教授,工传媒与文学之流,他十分喜欢画画,画的主要归类于文人画,陈衡恪先生解释文人画时曾这样说,“不是在画中考究艺术的功底,而是在画外看到许多文人的感悟。”钱钟书论过“通感”,文人中亦有通觉。不同于院体画的“贵”;不同于工匠画的“匠”;文人画以其特有的哲学性,思想性,文学性而独树一帜。正所谓“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用自矜的话来说,中国画需要更多的自我修养和更多的文化,所以“文人画”便成了中国绘画的一种标高和标志,成了艺术与匠人之间的分野,正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云:“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写意技法便是文人画思想的物质手段,是感性认知的技术表现。刘老师同样十分重视在生活中获得艺术的素材,刘老师画的中国文人画,内容不是传统的山水、人物,而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大黑铁锅,衣裤,高跟鞋等等。看起来似乎与中国画论中的“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渐行渐远,他的画告诉我们,艺术就是生活,艺术必须向生活致敬。由此可见在生活中寻找美术素材的重要性。只要联系到了生活,那德育无处不在,为什么画生活中的器物,因为生活中的素材可以让孩子们懂得很多道理。

今后在我的教学当中,我也会尽力的去教会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寻找美术素材,“授之以渔”,让学生在审美实践中让审美能力提高。在学生审美意识变得越为自觉而能动时,通过引导其创造与实践才能真正使学生获得最深切的感受从而终身难忘,既是难忘就会不断回忆与表露,变成源源不断的创造源泉.心理学研究证明:"最大最持久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内在兴趣",只有这种"内在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我们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课堂教学的方法要多样化。比如,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启发的语言激发学生想像;用各种视听手段丰富学生的感受,积累视觉经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做练习时,我采用一题多练的方式,即同一课题内容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表达,可让学生用绘画形式表现,也可用手工形式表现。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中,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讲述一定的基础理论,又要进行技法的演示;既要指导学生的技法的操作,又要指导学生的训练,使理论和技法转化为学生的活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求教师要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平时我们自身不断的学习积累。课堂可以通过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激发创造意识;可以提出问题并给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启发加强想象的丰富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敢于标新立异,开拓创新。在学生的实际绘画练习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边画边添加,边做边想像,重组画面等手段,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注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另外,课堂实践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让每个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对待每一个孩子我们都要学会珍惜,学会尊敬,更学会如何守护。只要看到孩子们溢满快乐的脸庞,我就会变得更有动力。

把审美能力化作生活中美的创造,其材料为无所不能用者,其范围为无所不能达也。在鉴赏课中选取有趣有益的课题,如用废纸箱制作漂亮的回收废品分类储物盒,学生具备了前面的基础,如色彩搭配的规律,构图的疏密,装饰手法的统一,主题性内涵等,就会产生大批优秀的作业.在学习的同时学会做人的道理,何乐而不为?为师的绝不可越俎代庖,更不可画一标准,过犹不及,倒变成了扼杀个性的罪魁祸首。愿我们在美术课堂德育中越走越遠。

作者简介

王溢(1987.1—)女,汉族,山东省威海市人,本科,研究方向:美术学。

猜你喜欢
反思美术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创意美术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