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准资助工作开展的几点建议

2019-05-16 03:04卢尧
青年时代 2019年8期
关键词:贫困生困难资助

卢尧

摘 要:高校资助工作是国家精准扶贫工作在高等教育中的体现,国家在资助制度上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但是在高校的资助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识别不够精准、诚信感恩教育缺失、资助方式单一等问题。分析当前高校资助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分析,实现精准扶贫,推动育人工作,从而实现贫困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精准资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做好高校资助工作,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高校的精准扶贫工作是学校顺利开展各项学生工作的基础。随着资助工作体系的日益完善,针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越来越多,所以要积极开展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新时期的资助工作。

一、精准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为了保障每一位困难学生都可以有书读,从而扩大了资助的力度,近两年高校的资助人数呈递增趋势,所以增加了很多人力、物力来完成此项工作。但是在贫困生的筛选上,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多资助工作采取粗放式的管理,导致贫困生的认定标准相对比较模糊。虽然在经济上加大了资助力度,但思想上的扶志、扶智工作还比较薄弱。

(一)精准认定难度比较大

每个高校都有一套完整的贫困生认定体系,但是认定体系上相对比较主观,主要是班级成立认定小组,小组成员根据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和相关证明来判断该生的家庭困难程度,这种方式只是从资料上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数据单一,认定的结果相对来讲不精确。同时,有部分学生在申请过程中存在扩大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从而获得资助,还有一些经济真正困难的学生因不了解政策,或者碍于面子不愿意递交贫困生建档申请,让学生在经济及生活方面承受了更多的压力,从而影响学习。

(二)诚信感恩教育的缺失

高校在解决了困难学生在经济上的问题,让每一位困难学生有享受教育的权利,但是经济困难的学生同样也需要思想上的教育。个别经商家庭的学生家长不愿意把富余的钱直接交学费,他们更希望把钱留在生意上周转,让学生申请助学贷款。更有一些学生为了争取高校资助“哭穷”“诉苦”,在学生之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还有一部分贫困生受到资助后,并不感恩母校,对资助得来的资金肆意挥霍。

(三)資助模式的单一化

高校资助以国家资助为主导、学校资助为主体、社会资助为补充的多元化的体系。但资助体系中,社会资助较少,社会资助资金的单一化。;在学校资助里面无偿资助项目居多,且资助体系中能力发展的资助项目较少,评比方式缺乏过程化,应加强与校企、校地及校友的联系,设立帮扶基金,同时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实习生岗位实习,整合高校有力的资源,从而实现多元化的资助。

二、资助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对象精准认定

经济困难的认定是开展资助工作的基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采用“校-家-宿”三级联动的方式。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高校通过申请表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父母状况、经济状况等作为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依据之一;通过走访特别困难学生家庭,切实了解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对其存在学业、生活等方面的困难进行精准的资助工作。

因贫困生建档申请及证明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情况,宿舍作为高校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生活及经济水平,高校辅导员需深入学生宿舍,观察学生平时真实的生活状况,多向周围学生了解情况,对学生的贫困程度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同时,有效保证大数据信息的共享和畅通,实现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结合。

(二)建立贫困生动态数据库

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离不开基础数据的支撑,新生入学后通过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后即可获得初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和经济困难等级。通过班主任、辅导员与同学反映学生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拥有情况及时掌握经济困难情况,结合对部分学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到的情况,每年进行一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整,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动态调整。如发现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核实,取消资助资格,收回资助资金。情节严重的,高校可以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并在其档案中记载不诚信记录。

(三)推进诚信感恩教育认知

对于受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统一进行系统的助学贷款政策教育。毕业前,进行诚信还款签约教育仪式,目的是让毕业生了解到助学贷款将成为大学生跨入社会的第一份信用记录,它将对其终生的个人信誉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校也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形式,让受助学生懂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 以及其他来自社会方式的资助,能够帮助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业而给予的帮助,是国家和社会对学生的关心与照顾,从而进行感恩教育。另高校也可以定期对个别资助类项目的受助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形式的宣讲活动,一方面,让受助学生的励志事迹影响其他学生积极奋进,另一方面,也是一次感恩情怀教育的过程。

高校可以要求接受资助的学生,积极加入青年志愿者组织,从事志愿服务活动。接受资助的学生,每年要从事一定时间的志愿服务活动,对于拒不参加志愿服务的受助学生,要进行约谈、批评;态度恶劣的,予以严肃处理。

(四)树立正确的帮扶观念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来说,比接受资助更重要的是具备通过自己个人的工作努力,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的意识,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通过自己工作上的付出,不但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受助学生的自信和勇气。高校可以为贫困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岗位。

1.校内实践岗位:提供学生三助岗位,招收及面试过程中优先考虑贫困生,也可以成立专项贫困生助理小组协助老师完成工作。

2.企业实习岗位。积极联系校友企业和社会企业,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岗位,帮助学生尽早走向社会,融入社会。

3.鼓励学生成立互助组织。鼓励经济困难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成立实习兼职组织,互相介绍兼职、实习等工作机会。

参考文献:

[1]甘茗,刘琼豪.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伦理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17,28.

[2]邓祥敏,赵晶,阮仁余.精准扶贫理念下的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探究[J].科技视界,2018(16):179-180.

[3]杨娜.精准扶贫原则下高校育人工作的开展[J].教育信息,2018(9):11-12.

猜你喜欢
贫困生困难资助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选择困难症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