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药三钻散联合瑶医脐药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34例

2019-05-17 01:09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4期
关键词:胃脘胃痛脾胃

苟 稳

(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中医医院,山西 大同037300)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常伴随嗳气、吞酸、食少等症状,相当于西医的慢性胃炎,其中脾胃虚寒型最为常见。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及生活环境的变化,该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1-2]。笔者运用瑶药三钻散联合脐药疗法治疗68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大同县中医院的住院及门诊胃痛脾胃虚寒型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15例,女19例;平均年龄(49.57±9.90)岁;平均病程(1.13±0.87)年。治疗组男15例,女19例;平均年龄(52.23±8.89)岁;平均病程(1.36±0.7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3]制定。②中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脾胃虚寒)诊断标准根据《胃脘痛诊疗指南》[4]制定。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诊断标准;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知情且同意参加本研究。

1.4 排除标准 患有中、重度炎症、糜烂、溃疡及肿瘤等器质性消化系统疾病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内分泌、免疫系统及血液系统严重原发病者;妊娠、准备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有发热症状或施术部位有皮肤感染者;观察期间采用其他治疗方法或无法配合完成疗程者等。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单纯采用瑶医三钻散治疗。方药组成:九龙钻(九龙藤)30 g,大钻(厚叶南五味子)20 g,小钻(南五味)15 g,小肠风(山蒟)9 g,铜达且紧(大蓟)15 g,别己台(白及)10 g。上药烘干后共研细粉,混匀,每日2次,早晚温水送服,每次5 g。4周为1个疗程。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瑶医脐药疗法治疗。脐药方:小钻(南五味)、飞龙掌血、鸡血藤、救必应。制备:上述药物按1.5∶1.5∶1∶1的比例混匀,磨细粉后加葱汁、芝麻油调糊备用。敷贴方法:取脐药适量(10~15 g)覆盖于患者肚脐上,无菌纱布覆盖,胶带固定。敷贴时间:每周3次,每次3~4 h,4周为1个疗程。敷药部位如遇局部红肿、疼痛或不适等不良反应时,应尽快清除药物,暂停用药。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评价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3.2 疗效评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制定。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②生活质量评价:参照SF-36量表制定。评价内容包括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社会职能7个方面,单项指标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健康状态越好。

表1 两组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健康调查简表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健康调查简表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生理职能 生理功能 情感职能 躯体疼痛 活力 精神健康 社会职能治 疗 组 34 治 疗 前 75.56±7.49 76.12±6.84 78.83±7.97 72.17±7.16 69.89±7.89 68.81±7.02 72.32±8.12治疗后 89.46±8.45△▲ 87.20±7.69△▲ 89.35±7.51△▲ 81.34±7.84△▲ 84.34±8.04△▲ 80.26±7.43△▲ 90.98±7.28△▲对 照 组 34 治 疗 前 76.14±6.23 76.33±7.51 79.41±8.26 70.22±6.83 70.83±6.96 69.45±6.97 73.34±8.15治疗 后 85.75±7.64△ 82.12±7.98△ 83.94±8.03△ 77.13±6.34△ 80.52±7.39△ 75.94±7.12△ 83.57±7.97△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SF-36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F-36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2%、94.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瑶医认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多因外感痧气、瘴气、饮食伤胃、恼怒过劳、起居失宜日久、寒邪侵袭,或素体脾虚导致气机阻滞,诸外邪入脉,体虚盈盛,阻滞经脉,脾胃盈亏失衡,日久成疾,属瑶医“亏症”范畴。本病治疗以祛因为要、治求专方、风亏打盈为基本原则[6]。瑶医三钻散是治疗该病证的经验方。方中九龙钻(九龙藤)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大钻(厚叶南五味子)行气止痛、散瘀消肿,小钻(南五味)行气止痛、散瘀,小肠风(山蒟)消肿止痛,为主药。铜达且紧(大蓟)凉血止血,别己台(白及)收敛止血、生肌,二者为配药。主药与配药合用,以达到益气养胃、散瘀止痛之功效。

脐药疗法是将药物做成适当的剂型敷于脐部,用以激发人体元气,疏通经络,调节人体盈亏与脏腑功能,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瑶医历来重视“脐窍”元气固养。“脐窍”是人、地两部的结合点,是生死之户,元神出入之地,为百风总窍、五脏寒门,是人身之命蒂,为真息往来之路。“启关透窍”是瑶医三大治疗总法之一[7],“脐窍”通脏腑,当以畅通为用。本研究脐药疗法使用芳香透表、行气化瘀的药物,疏泄脐窍,透邪外出,以达固阳、通脉、祛邪的功效,辅助治疗胃脘痛。孙凌蓉等[8]运用特色脐疗法治疗胃脘痛(虚寒证)取得良好疗效,通过刺激神阙穴,调节经气运行,从而达到祛邪扶正、调整脏腑阴阳、促进康复机体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瑶药三钻散治疗基础上辅助脐药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优于单纯服药组(P<0.05),治疗组SF-36评分优于单纯用药组(P<0.05),表明瑶医药联合脐药疗法治疗胃脘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瑶药三钻散为散剂,携带及用药方便。脐药疗法操作简便,经济实用,易于患者接受。瑶医药因受历史、地理、政策等因素制约,发展缓慢,瑶医诊疗标准的缺失一度限制了瑶医药的推广。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传统医药的重视,民众“崇尚自然”的健康意识提升,民族医药迎来新的机遇。本研究旨在将瑶医药诊疗方法进一步在临床上得到推广。

猜你喜欢
胃脘胃痛脾胃
艾灸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治疗干预效果观察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胃痛嗷嗷叫,“梁丘穴”是良药
四逆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
细嚼慢咽护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