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5-17 10:04曹喜军
中学生物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思维导图

曹喜军

摘要从三个时段探讨了思维导图在学习中的应用,并对思维导图和知识结构图进行了比较,得出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理解和记忆能力,是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 思维导图 知识结构图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广泛应用,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模式的出现,使得学习模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学生只有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才有可能真正掌握学习,适应社会。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怎样才能使学生又快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是现代教育中教师应关注的问题。将思维导图引入学生的学习,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使学生快速掌握关键知识点,是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一种探索。

1思维导图及其优势

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感觉、记忆或想法,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結构。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人的记忆。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放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和相互关联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同时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开启大脑的潜能。

2思维导图与初中生物学教学

学习与发展是当今教育的主题,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突出“自主学习”的核心。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尊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把学生放在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的位置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探索自主学习基础上的有效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选择、探究、创造的过程,从而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与提升的过程。

当前的初中生物学教学存在着知识量的庞大与学习时间的紧张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虽然经过教材内容的取舍和知识难度的降低,但是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在最初的好奇与兴趣逐渐低落以后,随之而来的是知识的飞速增加和学习的相对枯燥。由于缺乏充足的学习时间、知识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七年级第二学期)、自身及外界环境对生物学学习的不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逐渐缺失,学习效率不断低下。

在支持有效学习方面,思维导图具有以下的优势:

(1)形象性:思维导图以简洁明了的图形形式表现复杂的知识结构,从而形象地呈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支持整体的学习风格:思维导图能使个人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以整体的、一目了然的方式呈现出来,支持整体的学习风格。

(3)提高综合信息的能力: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围绕主要观点来组织信息的工具,当学习者通过某一主题知识拓展和探索新模式时,是一种重组信息的弹性方法。

(4)增进对概念的理解:思维导图可以通过确定因果联系、区分概念的层级次序、组织概念的关系和显示其他有意义的概念模式,提高对概念的理解。

所以,教师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较好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学生能主动地寻找知识之间的关联,分清内容的主次,获得整体的知识框架,实现学习的深入。

3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生物学教学,可以在以下三个时段获得相应效果,解决不同问题。

(1)在教学前(预习时段),通过预习,学生尝试自主绘制本节课内容的思维导图,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在每节课教学之前,学生进行预习,尝试绘制一个简单的、属于本节课内容的思维导图,了解本节课需要学习些什么内容,掌握基本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白哪些内容较为重要,哪些知识难以理解,解决这节课需要“学什么”,以便让大脑准备好吸纳新知识。由于属于预习的范畴,再加上初中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知识储备、抽象思维等方面的限制,这一时段绘制的思维导图可能是简单的,甚至是简陋的,但仍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只要学生能够真正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完成,就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成果。

图1是“植物的呼吸作用”预习时某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图虽然很简单,但是教师通过图可以了解到学生完成了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的预习:呼吸作用需要的物质、呼吸作用产生的物质、呼吸作用中释放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等。这些知识虽然只是用关键词描述,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学生预习的深入。

(2)在教学中(授课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和教师的指导,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在学习中将知识串联起来,在预习中绘制的思维导图中增加新的信息和想法,解决“如何学”的问题。

授课时段是学习的深入,也是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体现。在学习中,学生一边学习与思考,一边绘制更加准确、完善的思维导图,在学习的进展中与知识进行持续的“对话”,显现出知识的展开模式。不断扩大的思维导图也会让学生注意自己的理解水平,并据此调整注意力。在学习中,学生既可以绘制新的思维导图,也可以在原来的思维导图中增加新的信息和想法,只要这些内容合适就可以。如果需要的话,还可调整原有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

图2是“生态系统”一课时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学生不仅运用关键词揭示了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组成等相关内容,同时又利用箭头、直线等,将各组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体现了学习中的思考过程。学生在真正进行思考后绘制出这样的思维导图,除了一些概念的填空可能会有稍许偏差外,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大部分内容。与传统笔记相比,思维导图只记忆相关的关键词,学生能够将精力集中于真正的问题。由于关键词可灵活组合,能够改善学生的创造力和记忆力。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学生处在不断有新发现和新关系的边缘,教师要不断鼓励和启发学生。

(3)在教学后(复习时段),学生将本章、本单元、本册课本的内容进行总结,找出结构化的知识内容,绘制出总体知识的思维导图,解决“学会没”的问题。

条件反射需要不断的进行强化才能使完成反射活动的时间缩短。学习这种条件反射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复习:在完成作业时、在经过一段时间可能遗忘时、在学期末进行考试时要多次复习。复习时,与其把原图看一遍,不如把仍然记得的内容再次快速地做一次思维导图,这是学生在不借助任何东西的情况下仍旧掌握的所学知识。然后,再对照原图进行检查,调整不符合的地方,并强化记忆任何回忆不恰当或模糊的地方。这种思维导图是在掌握了整体内容和部分内容,理解了彼此的关系后绘制的,不仅更加全面,而且突出了知识的整体性,体现了对所学内容的系统掌握。

图3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整章内容进行复习后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通过构建出全章内容的思维框架,掌握本章知识的重要概念。如果添加上对这些内容的扩充和具体应用,就能够很好地完整掌握本章的具体内容。

在复习时,虽然思维导图只是主体知识的总结,但是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所学知识的主干、关键和重点,以及知识之间相互的联系能够得到充分地表现。这也是强化学生记忆的过程,实现了对知识既快又好的掌握。

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思维导图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新课的预习、知识的学习与记忆、概念对比、归纳总结、专题研究等。学生长期运用这种学习策略,能够促进知识的结构化,使知识的获取、存贮、提取更便捷高效,从而培养思维能力,促使学会学习。

4思维导图与知识结构图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也会在进行内容总结时绘制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从全局上把握知识,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那么,知识结构图与思维导图有何关系呢?

4.1绘制的对象不同

思维导图绘制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思想真正放在学习和知识上,更能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也可以通过不同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来判断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知识结构图绘制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只是参与者,所以在完成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由于学生的思想不一定跟随教师,所以不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差距。

虽然二者都可以在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把握整體知识,但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完成之间还是存在着主动性的差别,实际学习效果一定会有差距。虽然思维导图可能没有知识结构图准确和完整,但是学习的效果并不一定比知识结构图差。

4.2学习的深度不同

“思维导图”强调“图像记忆”和“自由发散联想”。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图像记忆”的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把知识记住”的效率,但却无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属于一种浅层的学习。

学科教学需要强调“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随着学段的升高,知识越来越抽象和复杂,需要加强“理解的深度”而非“记住的速度”,这是知识结构图可以达到的目的。由于是教师的总结,而教师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远高于学生,所以知识结构图能够很好地把知识结构化,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层的学习。

从图4(知识结构图)和图5(思维导图)可以明确看出二者的差别:知识结构图重视知识的准确,思维导图则体现了知识的关键点;知识结构图对知识的理解比较深层和整体结构化,思维导图则强调知识的联想与记忆的效率。这也说明,知识结构图和思维导图各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因此在教学中并不需要用思维导图来代替知识结构图,用一种方法完全取代另一种。教学需要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并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很有效的措施,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理解和记忆能力。思维导图把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通过使用关键字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的要点是什么,使学生可以积极地倾听教师的指导;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线也会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快速系统的整合知识,为学生进行知识的融会贯通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三个时段绘制三种层次的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性,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值得教师去探索。

猜你喜欢
生物学教学思维导图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