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测绘基础支撑作用助力自然资源管理迈上新台阶

2019-05-18 03:58《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版》编辑部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19年4期
关键词:空间规划测绘河南省

3月26日,在河南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交流会上,河南省测绘工程院、省遥感测绘院、省地图院、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分别从北斗基准服务系统、遥感大数据、地图服务、构建时空信息框架等方面,就新形势下快速实现测绘转型升级,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服务和数据支撑进行了汇报。本刊特将汇报的精华部分刊出,以飨读者。

以基准服务为起点,融入自然资源管理

河南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以分布在全省的247座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为主体,构建了以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主,兼容GPS、格洛纳斯和伽利略等卫星导航系统的基准站网,建立了省级数据中心和28个市级分中心,形成了我省新一代时空基准服务体系,标志着我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应用进入自主可控、高精度实时定位和快速服务的新阶段。

河南省测绘工程院按照“三定方案”的职责要求,以北斗导航位置服务为基础,瞄准社会和市场需求,深度挖掘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的多种应用,丰富测绘地理信息产品,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取得丰硕成果。

创新开展高精度三维不动产权籍调查。河南省测绘工程院基于北斗位置服务,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不动产调查中使用最新三维技术快速采集矢量数据、房屋形状、高程,添加产权人信息,补充完善宗地及自然幢的空间图形数据,减少了外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解决了房地信息不对称、现场核实困难等问题。基于三维不动产调查成果,河南省测绘工程院又开发了三维不动产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可根据不动产信息对三维模型进行分割和聚合,将其细化成多个单元,使每个单元具有相应的属性信息;还能直接在三维状态下查看产权人的详细信息,大大方便了不动产登记。

构建新县矿山安全生产三维监管系统。2018年,河南省测绘工程院根据新县矿山开采运输等监管工作的实际需求,利用北斗导航实时定位技术,集成三维大场景数据等,构建“北斗+三维信息”的矿山安全管理系统。系统可显示矿车的实时位置轨迹、行驶状态,进行多车监控、统一调度管理等。通过系统,工作人员无需频繁前往各矿区实地监管,点击摄像头即可查看现场作业情况,对各矿区进行巡查,改变了矿山监管的工作方法,提高了矿山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此外,河南省测绘工程院还以许昌市文物普查为试点,采用先进的北斗定位和无人机遥感技术完成了省级和国家级文物调查,研制了文物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查看文物列表有多少省级或国家级保护范围,以及每个文物保护范围的详细信息。河南省司法厅智能管控平台建设过程中,河南省测绘工程院提供的北斗导航定位服务和全省范围高精度地形矢量数据,为智能管控工作提供了精确的全省电子围栏数据,解决了以往只能在百度地图上建立电子围栏且地图数据不丰富、精度低误差大的问题。基于北斗基准,建立了林州河长制管理平台,实现了林州市河道周边违法建设监测、河道水环境情况监测、河道汛期淹没范围模拟、河道汛期移民范围分析。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等,实现对林州全市山体资源的智能化、全天候、立体化监测,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实现全市山体资源的统一监管、科学保护修复,辅助林州山长制管理。

遥感大数据为自然资源管理“添把柴”

根据“三定方案”规定的职责,河南省遥感测绘院主要负责全省基础地形图航测、遥感测绘的内外业工作。该院不断提高数据获取能力,逐渐建立了一体化数据获取体系,积累了海量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搭建了河南省遥感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对各类数据的资源聚合、数据管理、服务共享、数据展示、三维分析等,对全省相关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分发。

服务平顶山智慧国土建设。河南省遥感测绘院深入实地调研,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结合本地特色研发系统,逐个破解痛点难点问题。针对数据摸底难问题,构建了平顶山自然资源大数据平台,将土地利用、土规城规、地质矿产、耕地保护等数据集中在一起。有了这些数据支撑,只需划定范围,短短几分钟就能把多规分析、利用现状、拆迁量、周边配套等信息准确统计并将分布、面积展示出来。为解决垂管业务系统数据“孤岛”问题,研发了信息同步抓取技术,抽取数据资源汇聚在大数据平台,消除了原来信息化系统需人工二次录入的负担,保障用户使用的始终是最新最准确的数据。针对局领导关注的问题,为局领导扩展了业务核心数据监控大屏,一个屏幕就可以查看全局业务运行情况,真正让“数据多跑腿,信息全在线”。

搭建鹤壁市空间规划信息平台。2017年6月,河南省空间规划试点工作开始实施。其中,河南省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由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牵头建设,河南省遥感测绘院调派专业队伍承担平台的空间规划数据融合及主要技术研发工作,为空间规划项目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在省级空间规划经验的基础上,该院承担建设了鹤壁市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完成了30多个局委、100余类、480余Gb的数据整合,制定了四大类标准规范,开发了6个子系统,建立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形成了国土空间大数据服务中心,实现了国土空间数字化成果全域覆盖。

助力鹤壁市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工作。空间规划解决的是如何划的问题,“三分划、七分管”,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解决的是如何管的问题。2018年4月,鹤壁市开展了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工作。河南省遥感测绘院在鹤壁市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延伸开发了鹤壁市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信息平台,建立了自然生态用途管制子库,统一管理维护基础地理信息、生态空间分类、变化监测、审批项目等成果,根据生态空间的管制规则,实现了项目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的在线审批。

2019年1月,自然资源部组织中西部四省在鹤壁市召开了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工作集中调研座谈会。会上,河南省遥感测绘院对平台的管制规则查询、自然生态空间准入检测等功能进行了详细汇报,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以地图为本,描绘自然资源

地图是国际上三大通用语言(音乐、绘画、地图)之一。近年来,河南省地图院以地图服务为本,积极开发新的地图品种,展现服务自然资源、服务公众的能力。

编制“两会”用图。2018年河南“两会”期间,河南省地图院围绕近年来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省“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河南省空间规划等热点,选取全省区域资源情况和省委、省政府既定战略“米字形高铁”“三屏四廊”等概念,编制了“两会”用图供“两会”代表、委员阅读。2019年,该院又围绕对外交往、“一带一路”、淮河生态经济带等,为“两会”编制10幅地图;配合焦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焦作市“两会”编制了专用地图,得到了领导和代表、委员们的认可和好评。

领导工作用图是河南省地图院创新开发的另一个系列地图产品,覆盖省、市、县三级。其中,省级工作用图从2009年起,每两年一版,已编制完成四版,今年正在编制第五版,并改为每年一版,种类由原来的纸质图集扩展为纸质图集+电子版+丝绸图(系列)。市级工作用图基本形成了省级区位+基本概况+专题+县区图模式,每市25~40幅地图,成果形式包含图集、电子图集、工作用图包(单张图)等。领导工作用图打破了传统地图的制作范围,不仅可以表示自然地理实体,还可以表示经济发展建设、战略发展布局,只要内容和位置相关,就可以用地图进行表达。

此外,河南省地图院还助力脱贫攻坚,为省直、中直驻村第一书记制作了驻村影像图,涉及249个村庄 ;开通地图话中原微信公众号,以推介中原传统文化、展现河南风采为主,先后推出了姓氏寻根、老家河南、河南省本科院校分布、走进红色圣地传承革命经典、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等,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应急地图服务是河南省地图院特色服务之一。多年来,河南省地图院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重视地图应急保障服务工作,多次为中央领导人来豫调研提供用图。2017年5月,为李克强总理在豫调研紧急制作了河南自贸区图、河南黄河滩区示意图以及河南省、开封和郑州城区图等,为总理的河南之行提供了有力的测绘保障;2018年5月,为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胡春华来河南调研黄河防汛,紧急提供了河南黄河防洪形势图、河南标准化堤防简介图等应急地图……

为满足应急地图服务的需求,河南省地图院研发了快速成图系统,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应急地图制作,通过对系统的不断完善,增加了专题数据库和专题符号库,现已基本满足多尺度的应急地图服务。

构建时空信息框架,服务自然资源管理

河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是河南省唯一一家拥有覆盖全省的基础测绘数据和地理国情数据的单位,建成了河南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涵盖控制点、地形图、航空航天遥感影像等多时相、多尺度、多类型的空间数据资源 ;形成了地理国情数据库和天地图数据母库,丰富了数据内容,提高了数据服务质量;面向政府、厅局、企事业单位等不同对象,研发了河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公众版、政务版和涉密版,方便用户对数据资源的快速获取和有效利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原有空间数据库在跨部门信息关联整合、智能化地图服务、多尺度数据联动更新及多源数据协同等方面存在不足。河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率先提出了基于地理实体的时空信息数据库建设,给每个地理实体赋予唯一编码,可有效解决基础空间数据和业务专题数据无法有效集成的难题,拓展空间数据应用的广度和深度。2018年,完成了《河南省时空信息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河南省地理实体数据标准》《河南省地理实体数据生产规程》的制定和时空信息数据库试点建设。

在服务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中,河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利用河南省多年度的地理国情数据和最新遥感影像数据,通过对比、分析,统计了2010年至2018年的耕地、林地、草地、湿地、建设用地等六种地类的面积,制作了相关图件。

在沿黄河生态经济带规划方面,基于统一的空间基准,将空间范围、地形、地貌、生产、生活等相关空间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直观展现经济带的区位、涉及区县、大堤范围等信息,快速统计出大堤内的资源数量、生产和建设情况。制作了沿黄河生态经济带的三维场景,直观展现带状区域的地形、地貌以及大堤内的基本农田、生态红线、居民点的空间分布。

在自然资源调查方面,基于移动终端研发了林业调查系统,集成多种空间数据资源,可在原有成果上直接进行变更或勾绘。在林业监督巡查方面,研发了移动管理系统,可对指定区域的森林覆盖率、林种分布、新增林地面积和种类等进行实时定量统计,方便对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果进行动态监管。

围绕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研建了漯河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集成基础测绘、三维空间、专业管控、业务管理、科室分析等数据,服务耕地资源保护、建设用地管理等业务工作。通过国土空间管控指标监控平台,土地审批、土地供应以及出让金等关键指标一目了然。在平台中,能辅助不实耕地的查找,对比影像和批、供地数据信息,准确找到批而未用和供而未用土地。在产业集聚区用地中,通过平台加载相应的数据资源,即可分析得到漯河市产业集聚区用地状况。

猜你喜欢
空间规划测绘河南省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路径思考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措施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国土空间规划的法理和机理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