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心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效果观察

2019-05-18 01:59吴星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脑心通氯吡格雷

吴星宇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第一医院 神经科,陕西 安康,752000)

急性缺血性中风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常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治疗。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及中医药的推广,有研究[1-4]证实脑心通胶囊可进一步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将脑心通胶囊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9月收治的96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43~75岁,平均(57.24±6.85)岁;对照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45~73岁,平均(57.61±6.72)岁。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且2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予以患者吸氧、抗凝、扩容、抗感染、神经保护等常规对症治疗,同时予阿司匹林(云南云龙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0321)口服治疗,首次300 mg,之后100 mg/次,1次/d,氯吡格雷(河南新帅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口服治疗,首次300 mg,之后75 mg/次,1次/d,持续进行4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001)口服治疗,3粒/次,3次/d,同样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① 评价观察2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显效,指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下降90%以上,病残程度0级;有效,指神经功能损伤下降30%~90%,病残程度1~3级;无效,指未达以上标准。② 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血尿酸(UA)、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水平,UA以尿酸氧化酶比色法检测,试剂盒为德国进口,BAX和Bcl-2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兔抗人BAX、Bcl-2多克隆抗体由上海笃玛生物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由上海研生实业有限公司提供。③ 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对2组患者进行评价,mRS主要用于判断病情伤残情况,评分范围0~6分,分数越高说明情况越差,NIHSS评分范围0~42分,评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显效3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1.2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UA、BAX及Bcl-2水平

治疗前,2组UA、BAX、Bcl-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UA、BAX、Bcl-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UA、BAX及Bcl-2水平对比

UA:血尿酸;BAX:Bcl-2相关X蛋白;Bcl-2:B细胞淋巴瘤-2基因。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mRS评分和NIHSS评分

治疗后,观察组的mRS、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 讨 论

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重要研究课题,由于该病的发生与血小板活化、聚集性升高导致血栓形成有关,因此临床主要采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阿司匹林作为临床最早应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够通过不可逆地抑制前列腺环氧化酶合成,抑制血栓烷A2形成,从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氯吡格雷是二磷酸腺苷抑制剂,能够对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结合进行选择性抑制,促使血小板膜糖蛋白活动性降低,从而有效对血栓烷形成产生抑制,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5-8]。

表2 2组mRS评分和NIHSS评分对比 分

mRS:改良Rankin量表;
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脑心通胶囊是近年来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中风治疗中的中药制剂,主要由黄芪、丹参、红花、赤芍、当归等中药制成,方中黄芪补气,水蛭、地龙等活血化瘀通络,红花、丹参、当归等活血化瘀,桂枝、牛膝温经通脉等,全方共奏化瘀通络止痛、益气活血等功效[9-11]。现代药理学研究[12-13]表明,黄芪能够对血小板磷酸二酯酶活性产生抑制,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扩张血管,地龙具有一定抗血栓作用,红花、桃仁、丹参等活血药物能够降低血液黏稠度,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脑心通胶囊可对JAK2/STAT3信号传导通路产生抑制,从而有效改善氧化应激反应、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还可对血栓形成、神经细胞凋亡进行抑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14-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mRS、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脑心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方案可进一步发挥协同效应,通过不同靶点、不同作用机制整体性提高效果,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

UA是体内的一种外源性嘌呤代谢终产物,其水平升高可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Bcl-2、BAX等细胞因子与细胞凋亡相关,前者可对机体内细胞凋亡产生抑制作用,后者则可促进细胞凋亡过程,机体正常情况下Bcl-2与BAX比例保持动态平衡[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UA、BAX显著低于对照组,Bcl-2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脑心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能够降低UA、BAX水平,提高Bcl-2水平,从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功能改善。

综上所述,脑心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中风效果满意,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调节UA、BAX、Bcl-2蛋白水平。

猜你喜欢
脑心通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脑心通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脑心通治疗脑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脑心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细胞内Ca2+的影响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应机制的研究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