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沃尔比重评分法的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构建

2019-05-18 09:16朱海勇
考试周刊 2019年44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摘 要:高校辅导员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校育人质量,对新时代高校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构建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是打造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辅导员队伍的重要举措。本文简要介绍了沃尔比重评分法在辅导员评价体系构建中的应用,并就辅导员工作评价结果运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沃尔比重评分法;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

2016年12月7日-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议在京召开,习总书记强调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导和基本定位。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程全方位育人,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是两个主要力量,尤其要在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上下功夫。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总结提升高校学生工作水平和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立科学、规范的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是明晰高校辅导员职责要求的重要手段,是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是优化人事管理的重要依据,是打造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辅导员队伍的重要举措。

一、 沃尔比重评分法简述

沃尔比重评分法最早由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沃尔在20世纪初提出,他以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分别把“流动比率、负债资本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主权资本周转率”七个财务比率用线性系统结合起来,并分别对每个比率赋予权重,结合给定的行业平均数为基础的标准比率,通过与标准比率对比分析,确定各个指标的最终得分和总体指标的累计得分,从而对该企业的信用水平、财务发展等进行评价。

沃尔比重分析法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实际分数=∑(实际值/标准值×权重)

沃尔比重评分法最大的特点是将几个彼此没有什么关系的指标权重综合联系起来,实现了综合评价的目的。该方法操作非常简单,各项指标的比例,由定性分析及以前的经验综合得出,通过线性系统将几个指标结合起来,得到综合评价得分,使得综合评价工作变得更为便利。指标的选择能较好地反映整体情况,并且方便分析和找出原因,通过各项计算出来的指标分数与之前设定的标准分数进行比较,可以很快找出差距和不足。

二、 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构建原则

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还存在较多问题,比如评价主体过于单一,考核评价主体选择过于随意,不能体现评价的公正性和全面性;评价指标选择不科学,不分主次,不能突出关键问题。指标选择过细过杂会扼制辅导员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发挥,选择过于粗放则不能体现辅导员实际工作;评价方式不合理、评价多采用简单投票打分形式进行,不能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跟踪考核,容易出现“打分凭印象”的现象;评价结果反馈利用不好。因为辅导员考核评价内容形式等不科学,结果的运用便流于形式,产生了为了评价而评价的功利心理,对辅导员的警示、激励和教育引导作用也被大大削弱。

构建科学有效的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必须遵循一定原则。首先,划定科学合理的评价范围。辅导员工作评价范围的划定要有科学依据,过于广泛不能突出辅导员工作重点,过窄则不能综合反映工作实际。其次,选择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构建的核心就是指标选择,选择指标时要注重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结合高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同时尽量简化评价流程。最后,要选择合理的评价主体。科学选择评价主体是增强评价信度的关键,辅导员对自身工作有全面的了解,大学生和各职能部门、院系是辅导员工作对象和密切相关部门,亦应纳入评价主体。

三、 沃尔比重评分法在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一) 辅导员工作评价指标选择

2014年3月,教育部以教思政[2014]2号文出台《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从九个方面对辅导员工作要求进行了规定,标准涵盖面广,层次清晰,能够全面体现辅导员工作的内容。本文结合《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相关规定,认为辅导员工作评价指标可以选定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 评价指标权重设定

不同的指标权重可以反映不同的重要程度,权重赋值不仅关乎评价结果的有效性,还影响评价体系构建的科学性。笔者认为,评价指标权重应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结合高校实际,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覆盖面,从辅导员自评、学生评价和院系、职能部门评价三个角度考虑。

(三) 评价结果运用

合理科学运用好辅导员工作评价结果,是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成功构建的重要标志。对于评价结果的运用应做到三个方面。第一,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辅导员,可以作为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第二,评价结果要作为学校开展辅导员工作培训和业务提升的重要参考,通过评价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通过培训等予以改进。第三,评价结果要能为辅导员评优评先、职称晋级、岗位评定等提供依据。对于评价优秀的辅导员,高校要制定有切实可行的奖励措施,并能积极推荐到更高级别的优秀辅导员评选。

综上,科学合理的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不仅要明确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权重和合理利用评价结果,还应该挖掘利用评价体系潜在的杠杆功能和导向功能,为辅导员准入和退出机制建设提供参考。笔者认为,在评价体系构建基础上,高校研究制定与之适应并符合高校实际的激励、晋升、薪酬、培训和退出相关制度,是真正做好、做实辅导员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谢莎莎.浅析沃尔比重评分法在工程项目评标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4(7):71-72.

[2]审晓敏,韩秀景.“职业能力标准”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6(4):56-59.

[3]李微,邓素霞.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探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6):165-166.

作者简介:朱海勇,山东省临沂市,青岛理工大学(临沂)。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论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