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2019-05-20 11:35江华丽林介本张荣辉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竞赛大学生专业

江华丽, 林介本, 张荣辉

(福建师范大学 闽南科技学院, 福建 泉州 362332)

明确本专业培养人才类型定位,研究本专业类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制定与此相适应的满足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满足专业技术领域的人才需求,是摆在高校本科专业建设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专业培养适应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电子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设计、研究和开发的能力,从事电子领域、信息领域、计算机领域、通信领域、系统设计、研究和开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及电子行业创新创业人才;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推进高校与高校,高校与政府、社会间的协同,推进学科专业间的协同,建立结构调整、多样合作、交叉培养新机制。根据产业、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开拓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和国际合作的多种办学模式。

1 电子专业教育改革建设目标

以14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试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养成、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的培养模式。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的掌握电路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掌握电路系统设计方法、掌握电路维修、电路测试、动手制作的技能; 通过专业学习,培养学生将软件开发和硬件开发相结合,参加电子设计赛,为就业打好基础; 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追踪本学科发展动向的能力,培养良好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本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加强校企合作,部分课程聘请企业高管为学生授课,突出企业实践和实训,强化学生实务操作技能的培养。提出以学业、职业、产业、就业、创业相融合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

2 电子信息专业教育改革措施

2.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包括4个部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课程。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首先需要调整该专业课程设置,开设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型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开设具有研究性、创新创业指导性的课程,并将这些课程的学分纳入学生的成绩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鼓励本专业的学生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学习,以便使学生能够开阔他们的专业视野。此外,在这一课程体系中,需将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及活动与专业教学及专业实践教学相连接,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为了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课程内容需要增加更多的新知识[1-3]。为了使理论课程能够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的理论以及实验教学由同一教师讲授,并要求教师将学生的实验成绩计入期末考试总成绩。通过这一措施的实施,使学生不仅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而且重视实验课程的学习,进而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突出了对学生EDA技术应用能力和开发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后续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电子系统设计课程等实践环节中也重视这一能力的训练。在具体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开展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认真做好教学大纲的制定,努力保证理论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同时需要认真做好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工作,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确定实验课程的基本技能培养要点,确保应用能力培养的连续性,努力提高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质量。表1为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2 调整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提高师资力量

依据电子工程信息专业的规模和教学、科研、技术服务的具体需要,系统地规划教学团队的规模和结构比例,构建“五对象、五能力、三层次”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在人才紧缺,需要精心遴选“五对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企业兼职教师、青年教师),按照各类培养对象对能力、层次的具体要求,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教育教学业绩、科研能力和参与企业新技术应用、社会服务等进行考核,提升“五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专业建设能力、教科研能力及技术服务能力),达到“三层次”(院级、省级、国家级名师)。建立一支与企业联系紧密、规模稳定、专兼合理、专业带头教师、骨干教师、“双师”教师的师资队伍。此外,学院还积极聘请校外科研人员、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风险投资专家等担任创新创业兼职教师。同时,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双师”型教师素质与“双师”型教师结构的优化。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在实验教师队伍中,专任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数的比例稳步提升,基本形成了一支能够适应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学团队。加强“一体化”教师的队伍建设,为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的保障。以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建立了专业教学团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效地保障了“双师”型教学团队的运作,同时满足该专业实验教学的具体需求。目前已和福建厦门国际中软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并聘任企业部分高级工程师为兼职教师[4-8]。

表1 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表1(续)

2.3 制定扶持学生创新创业教学管理办法

为了强调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我院确定了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并建立了配套的创新创业学分转换制度。根据这一学分转换制度,学生在开展创新实验项目、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参加创业实践等活动能够折算为具体的学分,并计入学生的成绩单。此外,学院为部分有意愿、有潜能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培养计划,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施灵活的学制,放宽参与创新创业学生的修业年限,允许他们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在校生休学创业的修业年限在原有学制基础上可延长2~5年,学生可根据创业需要与学校协商确定休学年限,办理相关休学手续[9-15]。

2.4 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是福建省最早的独立学院之一, 2001年经福建省政府、教育部批准成立,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教育。学院依托百年名校福建师范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和菲律宾爱国华侨的投资,主要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现任董事长为菲律宾著名华侨、菲律宾华侨各界联合会名誉主席、实业家戴宏达先生; 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地方多家电子企业合作,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学院坐落于福建泉州南安市,有康美、美林两个校区,现占地面积近47 hm2,规划面积约66 hm2。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场地,师资力量有可靠的保障,与地区多家企业合作为学生就业提供可靠保障。

近年来,致力于学校的教学“软硬件”建设。在“软件”方面,开展“一体化”教学试点、校企合作开发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和体系建设、教材开发、实训设备、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深度融合。开展校内“培训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体系功能,使培训工作更加规范、协调、高效。近年,学校已新建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实训楼,使学校教学条件日趋完善、教学手段更加先进、教学功能更加齐备。学校后勤服务功能齐全,建有图书馆、学生公寓、标准运动场、室内运动馆、三个学生食堂等设施。

2.5 与企业共建实践型实验室

成立电子创新实验室,每年从新生中选拔人才进入实验室,选拔以考核方式进行,公正公开,实验室进行电子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实行任务淘汰制,短周期发布小项目任务,长周期发布中型项目任务,连续两次任务没完成者淘汰。这不仅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同时也为实验室外的学生提供进入实验室的机会。此外实验室内每三名学生分为一组,共同承担国家级、省级立项项目。实验室以学长带学弟制,每次新人进入实验室分配给上一级学长带着学习,一是促进新人学习进度,二是激励上一级更加努力。

目前电子创新实验室与深圳思创创客空间共建“小牛创新实验室”,共同承接企事业项目,如与深圳珠宝园合作的“智能珠宝”,与深圳书桌企业合作的“人体坐姿矫正书桌”等。光电系与台湾盛群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盛群单片机实验室,企业捐赠单片机研发学习设备75套。与泉州世光科技有限公司一起申报省级“校企共建-光电实训平台”建设项目,已被福建省教育厅A类立项。世光公司赠送10长防静电生产线,中心配备常用检测仪器,可进行LED灯具的组装与检测; 与台湾盛群半导股分有限公司共建“单片机应用实验室”价值约20万; 台湾盛群公司赠送75HOLTEK/ESK-300单片机,为学生单片机竞赛创造更好的条件,并共同制定科研、教学等方面的要求。

目前我院已与16家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如龙岩龙门电控厂、福建福晶、福建福特科、泉州世光、晋江中策等。从2012年起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毕业论文指导、毕业实习和就业机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电子专业教育改革建设成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有专业大赛包含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福建省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光电设计竞赛、福建省“海西杯”光电设计竞赛、福建省大学生“合泰杯”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福建省大学生“锐智杯”嵌入式及智能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华为杯”智能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

近几年来在各类大赛中已取得100多个奖项。2012年获得第二届福建省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一等奖,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国家级竞赛一等奖、二等奖,2013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级一等奖、二等奖,2014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级二等奖,2015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级一等奖、二等奖,第十二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三等奖,2016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级二等奖、三等奖,福建省大学生合泰杯单片机应用竞赛一等奖,第四届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省级二等奖,泉州市大学生创新创意作品大赛一等奖,2017年获得第七届“锐智杯”福建省大学生智能设计竞赛一等奖,第七届“华为杯”中国大学生智能设计竞赛一等奖,福建省大学生合泰杯单片机应用竞赛一等奖、二等奖,第十三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第十一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总决赛获得一等奖,中美青年创客大赛获得优胜奖。

目前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立项资助40多项,如“基于51单片机的校园智能防火防盗系统的设计”“智能公交定位系统”“RFID在图书文献中的应用”“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智慧实验室”“小车远近灯自动切换系统”等。近几年来,专业教师承担教学科研项目10多项,发表各类论文20余篇,获得省级教改项目2项,出版教材1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5项。

4 结语

电子信息创新创业改革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校企合作、产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企业文化进课堂,并实现校企文化、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素养引领、技能为基的课程体系。通过开发产品、承担产品加工,构建特色课程,把企业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方法带入教学。建设电子“一体化”教室,做到教室、实验、实训于一体,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有利于教师在教室上课可以边讲边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学习原理,又可以进行实践动手训练,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授课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能够穿插进行,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根据课程项目独立开发制造一些小的实验实训设备; 与有关企业密切配合,可以做到“教、学、做”合一,在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建设本专业的资源信息库、素材库,以多媒体和网络化实现现代化的情景教学模式,同时编写适合本专业应用的教材和实训手册。此次改革项目为培养电子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了一次有效的探索。

猜你喜欢
竞赛大学生专业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看竞赛
大学生之歌
创新思维竞赛(3)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