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念到行动:当前我国学生评价研究综述

2019-05-20 02:57宋新玉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素质核心素养

宋新玉

摘要:研究了我国学生评价理念的发展历史,具体分析了当下关于学生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有关综合素质评价及核心素养评价及学生评价问题的研究,指出当前学生评价研究的品质应高于教育的实践品质,即需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学生评价;研究概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2C/03C-0012-05

我国是一个考试大国。隋朝大业二年开科设考,发明了考试,曾遥遥领先于世界几千年。虽然现代意义上的“教育测量”和“学生评价”起步于西方,我国处于引进和借鉴的层面,但是,学生评价在我国发展轨迹是一个不断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当前,我国学生评价理念日益先进,方法日益多样,学生评价的范围更加宽泛。学生评价研究成果颇丰,研究视角各异,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有的侧重于介绍某一种评价的理念和方法,有的侧重于介绍评价模式的历史演进过程,有的是研究学生评价的特点,有的侧重于分析评价模式与操作要领。笔者以“学生评价”为关键词,围绕学生评价“从理念到行动”的若干主题,对中国知网近5年(尤其是近3年)正式发表的期刊或硕博士论文进行了检索,共检索到有效文献20370篇,其中,优秀硕博士论文5509篇,期刊论文14120篇,会议论文558篇。笔者主要以近5年与学生评价研究相关的文献为主(2012—2017年,有关学生评价文献共7248篇),做出如下研究综述。

一、关于当前学生评价理念与价值追求的研究

学生评价是基于一定的学生评价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策略和技术手段,对学生个体成长、学业水平及素质发展状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活动。[1]

早期,我国学生评价理念主要表现为“知识本位”。新课程实践以来,基于“能力本位”评价理念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落实国家素质教育政策的重大措施已实施多年,在转变教育工作者的育人理念、变革考试招生制度、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等方面被寄予厚望,近年来更成为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然而,随着2014年3月国家教育政策通过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思路的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素质)本位”的发展性学生评价理念,迅速成为基础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对我国现行的“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探讨新的国家教育政策思路与已有实践的关系问题。有学者从考察“综合素质评价”与“核心素养评价”的研究基础入手,以普通高中学生评价为例,对“综合素质评价”和“核心素养评价”的认识基礎和实践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自2004年开始沿用至今的“综合素质评价”,面临着特定的理论困境和相应的实践问题,现有的研究框架很难突破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为解决“综合素质评价”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2]当前,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将核心素养评价理念引入中小学生评价体系,实现学生评价理念由综合素质评价向核心素养评价的转型。不少作者撰文分析了实现学生评价理念转型的必要性、必然性与可行性,提出了普通高中核心素养的学生评价体系构建思路,甚至构建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模型框架,讨论了实现转型的意义及价值等问题。韩立福在其发表的《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观——一种面向未来教育的评价理念》明确提出:未来社会需要“完人”,未来教育培养“完人”。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是从“表面到本质”的深刻评价,从“抽象到具体”的目标评价,从“幼儿到高中”的综合评价,从“家庭到教室”的全面评价。“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观:评价方向,是一切为了未来全面发展;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充分、主动、全面发展;功能,是全面开发、全面激励、全面发展;内容,是精神、知识、身体、个性、能力;标准,是多维、多元、灵活、立体;过程,是全程、全息、动态化;主体,是民主参与、多边互动、内外结合;方法,是多样、灵活、全面、有效。”[3]

二、有关学生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体上看来,学者们在学生评价的目标、类型、功能和方法层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些,关于评价主体、评价理念、评价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少些。

(一)关于学生评价主体的研究

随着信息交流技术的普及发展,以学习分析为基础的多种替代性评价方式不断涌现。基于具体评价内容的个性化量规将成为主要的评价手段。评价不再只是依靠标准或常模参照来评定学生的水平,而是鼓励学生去追求更高、更好的表现。以往的观点是把评价看作了解和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工具,现今则把评价“看作是培养学生学习而设计的活动”,所有旨在促进学生学习而进行的学习评价实践都被贴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价技巧”的标签。[4]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更多地容易让人们产生是在强调评价主体的转变这一印象,注重“在学生的视野下探讨教学质量及其评价”[5]。我国高职教育教学在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型过程中面临发展进程缓慢、理念难以落地等问题。李依然、邓泽民通过学习借鉴欧洲“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SCL)”同伴评估计划,对我国正在推行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提出了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的建议;[6]佟超和王守纪在《互补原理视域下中小学学生评价的反思与优化》中针对学生评价过程中的主客体错位,如何正确对待师生之间评价关系给出了反思和优化意见。[7]

(二)关于学生评价目的的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生评价实践取得了飞速发展。当前,学生评价体现了“学习范式”的特征。[8]评价目的不再只强调对学习的测评,而是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没有任何考试的情境下,能够学会自主学习。[9]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Stufflebeam D. L.提出“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10]。

旧的评估习惯与基于终身学习理念的核心素养之间的冲突削弱了评估促进学习的力量, 使学生饱尝学评分离的切肤之痛,逼促学生辨识“学会如何学习”的元学习路径。 伴随学习段评估、学习性评估、学习化评估的历史演进,整合型学本评估萌发了“学会学习”与“学会如何学习”的期望性目的,展开随堂考查、快速提问、参与式观察等评估手段的开发,满足 21 世纪学习者的个体成长需要和社会管理需求。[11]

“学会学习”是国内外较为认可的核心素养之一,表现为个体在学习态度、方式、方法、进程等方面的选择、评估与调控,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12]

还有学者认为评价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评价要激励学生面对成人世界的挑战,引导每一个学生实现目标,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做好准备。”[13]

(三)关于学生评价内容和方法的研究

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高阶思维能力和通用素养逐渐成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国外没有明确的“综合素质评价”这一个学术概念。但是,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都非常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盟等国际组织纷纷成立核心素养研究项目,研究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公布,核心素养也被视为新的评价内容受到了普遍关注。

俞佳君[14]对美国高校以学习为中心的评价模式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介绍,这一评价模式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收获,高校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支持,引领着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从“教”到“学”的范式变革。“若期望学生在终身学习和核心素养方面有所进步,那么学生必须承担责任、学会分辨优缺点和发展空间, 即具备可持续的评估素养”[15]。

(四)关于学习评价结果的研究

有学者提出评价结果采用等级和分数的形式呈现,但其中的问题在于很难在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认定标准上达成一致。在一些评价条目上采用等级和分数量化的方式是不太稳妥的。[16]在此基础上,有学者提出采用综合性评语的评价方式解决等级和分数带来的弊端。“综合性评语主要针对一些难以量化的维度进行定性描述,着力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状况。”[17]因此,对于结果的呈现大部分研究者提倡采用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方式,将等级评价与教师评语相结合。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评价结果以等级加描述性评语的方式呈现。[18]

针对之前评价结果方式中的不足之处,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并提出了“写实记录”的结果表达形式。“写实记录是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衍生,是学生成长轨迹的真实记录。”[19]目前,写实性评价的记录方式是我国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重点。2014 年教育部颁布的《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强调了“写实记录”的评价方法,要求“高中学校要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册,进行写实记录”[20]。写实记录进一步规避、摒弃了以往偏重主观评价的弊端与症结,而高度强调基于客观事实的评价,是学生整个高中生活的缩影和写照。[21]

从各国的评价来看,评价结果大多是为“选人”提供信息的,但在程度上有所区分。有些评价信息直接与升学硬挂钩,如韩国、新加坡等,有些则为大学招生提供参考,如美国、加拿大等。[22]对于是否能够直接使用评价结果,或者在多大程度、权重上使用评价结果,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话题,目前相对还是缺乏如何在学校有效使用评价结果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学完善方面的深入研究。

三、有关综合素质评价及核心素养评价的研究

(一)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

目前,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成果数量丰富,主要集中在综合素质评价现状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对策两个方面。例如,赵德成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的问题与思考》、罗祖兵的《分析式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及其突围对策》和《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矛盾探析》、李宝庆的《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问题及改进》、蔡敏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问题与对策》、杨九诠的《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与出路》等。此外,也有学者尝试提出关于超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可能性探索。例如,张铭凯和靳玉乐分别在《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可能、角色与运行》和《在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中引入第三方评价的探讨》中,尝试论证通过第三方评价机构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可能性。最后,也有学者专家对该议题进行本质探索,如李雁冰的《论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

国内外各位学者专家研究的理论成果主要集中在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现状与问题探究层面上,对综合素质评价新的发展方向研究相对稀少。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可在已有学术成果基础上,拓展研究视野,从新的角度展开探索。

(二)关于核心素养评价的研究

从中国知网上论文的发表时间和篇数来看,“核心素养”是一个新兴的学术概念,理论与实证资料尚且不充足。自2014年起,关于核心素养评价的研究日渐增多,逐渐受到国内外广泛關注,许多国家和地区己经构建出自己的核心素养体系并据此重新确定课程目标,着力培育本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最早起源并发展于国外,其研究成果主要出自OECD、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早在20世纪中后期,为进一步增强本国的竞争实力,提升人才培养的素质,世界各国以及经合组织、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己纷纷开展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23]

对于我国而言,2012年台湾学者蔡清田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发表题为《“核心素养”:新课改的目标来源》一文,首次阐述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素养。2012年至2014年,国内学者开始这一领域的研究,起先,引进并介绍“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代表人物是辛涛和张娜等人。张娜介绍了OECD的DeSeCo项目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辛涛在总结概括国际上核心素养研究领先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我国核心素养模型,以及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2014年教育部发布《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第一次出现在教育部的文件上。虽然该文件指出要构建我国核心素养体系,但目前尚未确定,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课程目标修订也正在进行中,还未确立和施行。因此,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虽然已经日趋明朗,但是却未被落实。[24]

四、关于学生评价问题、对策及反思的研究

学生评价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及教育公平的实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各种政策推进学生评价改革,例如,2015年国务院印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中国的 PISA”正式启动;2016 年《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指明新方向,学生评价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5]

胡乐乐[26]根据2015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结果,结合我国基础教育和舆论的客观实际,通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权威国际比较,对深化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六大方面的重要启示。杨鸿,朱德全[27]等人为深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有效解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现有问题,从大数据的视角探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方略。沈茜[28]通过分析我国学生评价的历史演变,总结了我国学生评价演变的本质并提出了反思。

周靖毅[29]在《指向学习的学生评价体系: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经验和启示》中分析了安大略省在多年的教育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套指向学习的学生评价体系,这个指向学习的学生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在评价理念和方法上,由之前常用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转向“为了学习的评价”“作为学习的评价”和“对学习的评价”[30],并通过原则、指标和表现行为示例等形式构建出“课堂评价”“学习能力与习惯评价”以及“学业成就评价”等学生评价策略。学者强调,我国现在正处于教育改革的深化阶段,更加科学、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以往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对学习的评价”,即学生学习的结果,现在需要同样地重视“为了学习的评价”和“作为学习的评价”,即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分析安大略省的学习评价,为我国学生评价体系改革提出了有效策略。

陈凡[31]对加拿大的学生评价改革进行了介绍。加拿大安大略省将高校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改革的主要抓手,在省内高校中开展大规模的成果评价实践。指出了安大略省高校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发展趋势在于构建公认的学生学习成果内涵体系,开发可信有效的学生学习成果综合评价工具,完善学习成果评价的配套机制。徐静[32]和吴红富等[33]分别介绍分析了经合组织国际高等教育学习结果评价项目;还有学者对俄罗斯学生学业评价改革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指出了其中仍待解决的问题及争议。[34]

李超[35]对世界范围内高校学生评价变革的趋势和特征进行了系统介绍,对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际上高校学生评价变革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和归纳,将关注点集中于学生评价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黄海涛[36]通过介绍美国高校学生学习成果评估历史演进过程及其特点,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五、关于当前学生评价研究的总体评述

正如有学者认为的,我国学生评价历经了科举考试制度时期、教育测验时期和学生评价时期以后,当前,可看作是“后学生评价时代”。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评价改革的实践与研究,总体围绕五个方面:学生评价理念变革的实践与研究;日常学生评价实践的改革与研究;高利害学生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与研究;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与挑战;大规模教育考试的改进与研究等。通过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共同努力,学生评价所追求的价值理念日益澄清: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日常学生评价改革应遵循四个原则日益明确:基于标准,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全面关注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发展;特别重视发挥学生评价的诊断与激励功能;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相整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同时,高利害学生评价改革的实践原则也日益成为共识:一是尽量减少学生评价对青少年学生造成的伤害、压力;二是不让高利害学生评价的选拔、甄别功能扭曲学校应然的价值追求。

分析知网关于“学生评价研究”的学术趋势,当前关于“学生评价研究”的学术关注度总体趋高,尤其是当前中国知网用户的关注度曲线呈现“单调增”的上扬趋势。当然,就当前已有关于学生评价研究成果的水平而言,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关于学生发展研究,特别是当前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由于教育科研的品质本应高于教育的实践品质,当前在中小学校学生评价实践层面的“品质”日益提升, 水涨船高,关于学生评价研究的品质必然要进一步提升;否则,就难以担当引领和促进学生评价实践品质提升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方健华.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徐冰冰.從综合素质评价到核心素养评价——普通高中学生评价转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3]韩立德. 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观——一种面向未来教育的评价理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

[4]马宇. 美国学校教育中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价”研究述评[J]. 江苏教育研究,2014(8C).

[5]章建石. 基于学生增值发展的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研究[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李依然,邓泽民.欧洲“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同伴评估计划及启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4).

[7]佟超,王守纪. 互补原理视域下中小学学生评价的反思与优化[J].教学与管理, 2018(30).

[8] 李超. 高校学生评价变革进展述评[J]. 外国教育研究,2018(7).

[9] Medland E. Asse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drivers, barriers and directions for change in theUK[J].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016(1).

[10] Stufflebeam,D. L.A depth study of the evaluationrequirement[J].Theory into practice,1996(3).

[11]曾文婕,黄甫全,余璐. 评估促进学习何以可能:论新兴学本评估的价值论原理[J]. 教育研究,2015,(12).

[12]林崇德.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2).

[13] Grant Wiggins. Moving to Modem Assessments[J]. Phi Delta Kappan,2011(7).

[14] 俞佳君. 以学习为中心的评价研究:理论与方法述评[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2).

[15]Smith, C.D., et al. Assessment Literacy and StudentLearning: The Case for Explicitly Developing Students“Assessment Literacy”[J]. Assessment&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013(1).

[16]崔允漷.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国际/地区比较研究总报告[R]. 北京:教育部,2011.

[17]瞿媚.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J]. 探索研究,2011(9).

[18]胡中锋,李群. 学生档案袋评价之反思[J]. 课程·教材·教法,2006(10).

[19]侯沛成,陈维.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写实记录”的功能与操作[J]. 教学与管理,2016(31).

[20] 杨启亮. 追求合适: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1]王宏伟,刘志军. 综合素质评价中的活动写实记录:误识与匡正[J]. 中国教育学刊,2016(9).

[22]崔允漷,柯政.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0(9).

[23]王烨晖,辛涛. 国际学生核心素养构建模式的启示[J]. 中小学管理,2015(9).

[24]徐冰冰. 从综合素质评价到核心素养评价[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25]沈茜. 我国学生评价的历史变迁及其本质反思[J]. 上海教育科研,2018(5).

[26]胡乐乐. 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国际排名、问题与改进——2015年PISA结果及其对深化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启示[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27]楊鸿,朱德全,宋乃庆,等. 大数据时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方法论、价值与实践导向[J]. 中国电化教育,2018(1).

[28]沈茜. 我国学生评价的历史变迁及其本质反思[J].上海教育科研,2018(5).

[29]周靖毅. 指向学习的学生评价体系: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经验和启示[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3).

[30]Ministry of Education, Ontario. Growing Success-Assessment, Evaluation and Reporting in Ontario Schools- First Edition, Covering Grades1 to 12[R]. Ontario: Queens Printer for Ontario,2010.

[31]陈凡. 加拿大高校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理念和实现路径——基于安大略省 6 所院校的实践[J]. 外国教育研究,2016(4).

[32]徐静. 从教学评价走向学习结果评价——OECD 国际高等教育学习结果测评项目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5(10).

[33] 吴洪富,韩红敏. 学生学习评价的国际性尝试:“高等教育学习结果评价”解读[J]. 现代教育管理,2016(9).

[34]乔莉莉. 俄罗斯现行高等教育国家标准框架下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2015(11).

[35]李超. 高校学生评价变革进展述评[J]. 外国教育研究, 2018(7).

[36]黄海涛. 美国高校“学生学习成果评估”的特点与启示[J]. 教育研究,2013(4).

责任编辑:许洁

猜你喜欢
素质核心素养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