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谈诗

2019-05-21 01:16熊文祥
东坡赤壁诗词 2019年2期
关键词:长调芳草

熊文祥

13

以我笔写我心者,源于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也,然有性灵方有独特。舍此,既无我笔亦无我心矣。吴闻章作《秋行》四章,皆能以我笔写我心者。“世界纷谈新时尚,渔樵犹乐旧精神。”“廪仓每岁嫌低窄,谷贱频年结淡愁。”“长滩十里动芦荻,沙渚一湾泊钓舟。”“荒地未开难作景,野花自放总沾泥。”此数联尤脍炙人口,无不给人以诗外联想、言有尽而意无穷。四诗尾联皆妙,如“比邻相遇皆一笑,脚踏秋声入暮云。”如“永日涛声空自响,金风独送几涵秋。”如“农妇剧谈稼穑事,停锄尽诉喜和忧。”如“原始风光纵说好,客愁不到古城西。”似淡而腴,“笑”“空”“剧”“愁”四字,皆含不尽之意,如饮醇醪,愈久而味愈厚。其《复旦吟草》四章,诗句不乏清新可喜者。写穷学生之抱负、放达、生活穷困与精神富有,无不入木三分。其“烟买三支聊过瘾。酒斟两盏已伤头”语,似有神助。

14

丁永淮先生生前著作等身,于其诗词,余最赏其《无题》二章。其一日:“信是空言自绝尘,大江堤外水无声。夜深夜浅窗移月,人去人来手半温。荒径徘徊草仍绿,栏杆拍遍梦难寻。西楼独上花无语,且看银河漂白云。”此怀人也。首联言伊人已杳,黄鹤不返。空有无声江水。伴人孤寂。为全诗定下忧伤基调。次联言月影移窗,方知长夜深浅,然人去人来,已成过往,空留手上余温,供人怀想耳,无奈之情可以想见矣。此联十分警策。颈联化用晏小山“记取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意境,言荒径徘徊。触目芳草。回忆前尘住事,已不堪芳草之绿矣。至“栏杆拍遍”情绪渐转激烈,梦亦难寻,此造化弄人也。尾联“西楼独上花无语”,化用欧阳修“泪眼问花花不语”,唯“花无语”,则更添怅恫,无奈之中仰首夜空以叹息,亦或连叹息也无。结得含蓄。“且看银河漂白云”,回应“大江堤外水无声”句,万端忧思,百般无奈,如水一般浸透全诗,唯伤心人道得此也。

15

王建明长期工作于公安战线,前年由市人大副主任退休转任东坡赤壁诗社社长,虽向以书法见长,毕竟以武涉文,吟讴非当行也。偶见其《浣溪沙·春分游南湖观油茶花》,居然可观。词云:“满垄菜花不见涯,微风吹拂焕金霞。花间蜂蝶戏无邪。阴雨绵绵睛盼早,阳光灿灿籽添加。农歌盛世我歌花。”用词典雅,画面摇曳多姿,犹以“农歌盛世我歌花”见审美情趣,尽去旧套也。

16

何存中向以小说见长,新诗不多作,亦间或涉足旧体诗词,有莹然可爱者。如《携外孙宋亦何游罗田天堂寨》云:“人望高山水向低,荫深百里隐莺啼。平生一陟青云塔,放眼群峰作马蹄。”此诗写法特别,首句即寄慨,次句才写景。三句承首句而来,倚才情而自负。结句振起全篇,属意高远,若无阔大襟怀,道不得“放眼群山作马蹄”也。存中疏于格律,亦不屑格律,信口而吟,时出隽语,此天分也。严沧浪云:“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此存中之谓乎?

17

王琼登襄阳仲宣楼,作《满江红》词,逸怀浩气,横溢笔端,大开大阖,怀古慨今。风格健朗。一时和者甚众。上阕结句“漫销凝,何处怅盘桓,终难着”尽发思古之幽情,下阕结句“抚苔痕,莫问几兴衰,今非昨”更抒盛世之感慨,过片“波浩渺,萍飘泊:东流远,征鸿掠”承“终难着”而来,虽写景而曲意不断。王琼词向崇婉约,此作变婉约为豪放,真豪放矣1

18

程菊仙《相亲》云:“更深寐浅月光融,数遍心描淡淡容。早起邻姑催赴约,娉婷未语脸先红。”初次相亲羞怯之态,尽在“娉婷未语脸先红”中。摹写她人耶?诗人一己之体验耶?吾莫辨也。

19

袁修钧《荷藕》云:“波上荷姑意态融,当知立足烂泥中。心清身洁香如许,全赖耕耘水下功。”结句未为人道。虽咏荷藕,但已超越了具体物象,给读者提供了较大的思索空间,不同的人可以从中得出各自的人生经验。

20

郭亚军词,尤以长调见佳。其《念奴娇·琵琶亭怀古》云:“琵琶轻诉,伴东流浊水,浪涛悲泣。送客滩头惊触景,满眼浮光秋碧。荆楚书生,江州司马,隔梦遥闻笛。凭栏凝望,荻花枫叶无觅。我亦泪湿青衫,风帆数点,不记今何夕。远岸柳阴昏似雾,凄绝萧然犹历。游子归来,伊人离去,斜影留遗迹。独依亭上,任由思绪飞急。”九江琵琶亭为白居易送别歌妓之处,其“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烩炙人口。……此作寄慨深沉,景随情转,情景互见,突破了怀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套路,是亚军长调词中的力作。亚军除长调外,亦时作短章。如“翠影蓦然春悄。芳讯不知娇小。”(《醉乡春·春愁》)“天姿灵秀洁颜怡,出闺迟。”(《杏园春·梨花》)“书成意象客犹猜。羞涩假桃腮。”“清风姣好正扬帆。夜色半窥帘。”(《忆江南·春去也》)遗词造句。情韵斐然,清丽可诵。

21

饶惠熙者,英山县马鞍寨村民也,耕种之余,业诗为乐。《客至》云:“时令近端午,庭榴已着花。为他鸡黍约,访我水云家。枣未如瓜大,山還抱屋斜。斯文情谊重,待客有清茶。”又《雨中牧牛》云:“雨细迷濛地。风斜雾罩天。有书难挂角,无侣独闻鹃。瀑后歌流水,花前心悟禅。萋萋芳草路,物我两堪怜。”前诗似孟(浩然),后诗似王(维)。此田园人写田园诗,得田园诗真髓者,真吾心目中田园诗矣。

(作者系国家一级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曾任黄冈市文联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本刊主编。以上诗话,选于作者《忆竹轩诗话》)

猜你喜欢
长调芳草
读迷作品
院墙开门
马背长调
蒙古族长调的历史文化演进与传承发展研究
美人指
小满节感怀
长调歌王
蒙古族长调在地方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及策略
新疆乌苏市塔布勒合特蒙古族乡的长调传承
论蒙古族长调的地区性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