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度胺片减轻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毒副反应的效果观察

2019-05-23 05:34文恩
医药前沿 2019年11期
关键词:沙利度胺肠炎放化疗

文恩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 四川 内江 641000)

宫颈癌为女性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位于第二位。因西方发达国家重视普及宫颈癌的筛查工作,进而极大的降低了其发病率[1],而我国每年新生14万,死亡患者多达3.7万[2]。一般情况下,早期宫颈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近年有研究发现沙利度胺不仅有抗肿瘤血管效应,而且对放射性炎症有较强抑制作用[3]。2016年5月-2018年4月,选取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疗效进行评价,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6年5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住院的宫颈癌患者,共84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得以确诊其中包括83例鳞癌和1例腺癌。ECOG评分均在2分及其以上,生存期预计在3个月以上,同步放化疗禁忌症不存在。随机进行分组,联合沙利度胺组42例,年龄27~72岁,平均(56±8.1)岁;放化疗组42例,年龄31~71岁,平均(57±7.9)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调强放射、同步顺铂化疗。同步顺铂化疗为:40mg/m2,每周1次,关于止吐处理采用8mg常规昂丹司琼。调强放疗为:放疗主要采用Elekta Synergy医用直线加速器X06MV,95%PTV给予46Gy/23次,30Gy/15次后开始给予192Ir后装治疗,6Gy/次,每周1次,共5次。联合组在治疗期间应用沙利度胺片100mg 睡前服用,每天1次,至放疗结束。放化疗组只给予放化疗。

1.3 观察指标

采用美国(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标准来诊断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分为0~Ⅳ度。上述相关并发症病例数以Ⅰ度+Ⅱ度+Ⅲ度+Ⅳ度病例数计算。

观察沙利度胺组在使用沙利度胺片后不良反应情况,侧重于畏寒发热和休克过敏反应的有无,同时对治疗后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对比,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和国际妇科肿瘤学会(GCIG)疗效判断标准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主要分为四级,即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有效率(RR)为CR与PR之和,疾病控制率为CR、PR、SD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毒性反应发生率的统计方法为随机设计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毒性评价

相比较于单纯放疗组,联合组除骨髓抑制之外,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组间差异,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血液学的毒性表现上,联合沙利度胺组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见表1)。在联合沙利度胺组中出现3例IV度骨髓抑制,经升白处理随后恢复,未影响放化疗,两组均没有因毒副反应而停止治疗(中止放疗3天以上)。

表1 两组患者毒性反应比较(n)

2.2 近期疗效评价

放疗后2个月两组疗效比较,联合沙利度胺组CR 18例、PR 18例、SD 4例、PD 2例,有效率85.71%;放化疗组CR 16例、PR 17例、SD 6例、PD 3例,有效率78.5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

表 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讨论

临床上在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时多采用同步放化疗,且疗效显著。盆腔放疗在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在放射治疗中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最为常见的当属急性放射性肠炎及膀胱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且会延长或中断放疗疗程,进而会对整体治理效果造成不小的影响。沙利度胺是消旋体谷氨酸衍生物之一,最早用于妊娠期呕吐的治疗中,后受严重致畸事件的影响而被禁用。近年来,临床学者经过开展大量临床实验发现,其具有抗血管生成、调节免疫与抗炎等众多功效。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比较复杂,在治疗中后期具有很高的发生率,如果采用常规治疗不仅不利于快速恢复且临床复发率高,常规治疗为磷酸铝凝胶灌肠治疗,其中磷酸铝凝胶作为复方制剂之一,黏度较高,被覆与黏膜保护作用显著。放射性肠炎的发生与放射线对肠道微血管及肠壁细胞的损伤有关[5]。肠道微血管损伤导致正常肠黏膜上皮面积减少,引起胆盐、脂肪代谢障碍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吸收障碍。肠壁细胞的损伤引起促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 等的释放,炎性反应的瀑布效应进一步加重肠壁细胞的损伤[6]。

本研究发现,沙利度胺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急性放射性肠炎与膀胱炎的减少,联合沙利度胺组Ⅰ度发生率分别为52.38%(22/42)、45.23%(19/42);Ⅱ度的分别为11.90%(5/42)、7.14%(3/42);Ⅲ度急性放射损伤均不存在。就放射性肠炎及膀胱炎的发生率,放化疗组Ⅰ、Ⅱ、Ⅲ度的发生率分别28.57%(12/42)、57.14%(24/42)、4.76%(2/42);30.95%(13/42) 、35.71%(15/42)、9.52%(4/42)。两组毒性反应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11)。因此,联合采用放疗与沙利度胺,有助于急性放射损伤的极大减少和生活质量的的提高,能够为顺利开展治疗而提供充足的保障。

在抗肿瘤方面可以肯定沙利度胺片的疗效,有助于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毒副反应的减少。鉴于本试验样本量小,随访时间段,联合沙利度胺组疗效有改善趋势,暂无统计学意义,针对宫颈癌患者,需要继续致力于在同步放化疗的基础上应用沙利度胺片是否能够延长总生存期的研究。

猜你喜欢
沙利度胺肠炎放化疗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等等再看”能否成为主流?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沙利度胺治疗肺纤维化新进展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肝内胆管癌行全身放化疗后缓解一例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1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