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传播视野下的国内热门综艺节目的研究

2019-05-24 14:21张祁
戏剧之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受众

张祁

【摘 要】在国内综艺节目市场稳步发展之时,透过小众传播的视野去看待当下的热门综艺,可以发现“受众与平台的诉求”“平台文化”以及“大众传播发挥的重要功能”等是节目创作时主要考虑的相关因素。研究相关因素间的关联,可为今后的电视艺术创作给予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小众传播;热门综艺节目;受众;平台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2-0091-02

小众是相对于大众而言,指拥有兴趣相对小的人群[1]。同样,小众传播也是一个相对概念,相比于大众传播,它更加注重“小众”作为范围群体的特定性。在传媒活动中,对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特定性”则是体现在媒介组织从事媒介活动时注重受众的选择性,并通过一定的媒介手段达到既定的传播效果。透过小众传播的视角,不难发现,当前的热门综艺的制作方都能洞悉受众心理,准确驾驭时代语境,炮制出持续热门的节目。例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自开播以来就受到不同年龄受众的追捧,爱奇艺的《奇葩说》也极易抓住年轻受众的“痛点”。但要探析當前国内热门综艺与小众传播现象的关联,还须从节目平台本身、受众心理甚至更多的边缘因素作探讨。

一、精准与多元化的受众诉求,制造不一样的“媒介满足”

(一)特定化的娱乐诉求为本。在所有综艺人呐喊“内容为王”之时,研究电视艺术的学者开始探索“内容”的本质与精髓。“内容”本身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综艺节目的语境中,它指的是持续的、新鲜的、原创的节目内容,但节目内容又涉及了庞杂的节目的产生流程等。

众所周知,大部分综艺节目往往都承担着满足受众娱乐心理的角色,这也契合了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立足于小众传播的视野来看,诸多热门综艺其实更加注重特定化的娱乐诉求。腾讯的《吐槽大会》以“吐槽文化”作为节目娱乐点吸引了一批年轻受众,爱奇艺的《奇葩说》以辩论元素来增强节目的可看性,东南卫视的《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则是突破了演播室的“谈话”形式,将视野嫁接到更为广阔的“谈话”场景。尽管这三档综艺都隶属谈话类综艺节目,节目的形式与风格迥异,但它们制造的娱乐诉求效果是个性化的、持久的。

《吐槽大会》中拟邀的大部分明星或流量网红都具备褒贬不一的“标签”,这本身成为了夺人眼球的娱乐点。节目中,嘉宾的“吐槽”亦能让观众形成对嘉宾刻板印象的认知反差,从而达到多重娱乐效应。而《奇葩说》则始终以参赛嘉宾的“辩论点”贯穿娱乐效果的主线,观众在观看嘉宾“争辩”的同时,会产生对嘉宾观点的认同与否定。故而,这里的娱乐效果的特殊性体现在观众的情绪体验是跌宕起伏的。而《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主要的娱乐效果依旧体现在受众的信息欲。

总之,综艺节目制作方对受众的娱乐满足都能够精准把握,这不仅是建立在当下综艺市场环境中去考虑的,还充分考虑了更多的时代因素、制作成本以及整体效果等。

(二)传受双方利益诉求的叠加。谈及“利益”,不得不承认,这是几乎所有综艺节目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从常规角度来看,“利益”囊括了节目收益的要义,也包含节目赋予受众的公益性层面。就小众传播的角度而言,当下一些综艺节目所追求的利益紧密捆绑了传受双方。作为节目方(传者),获取直接收益是必然的,但他们也会充分考虑节目相关的利益诉求,其中宏观层面包括了节目的叙事诉求、编排流程等,微观层面包括了主持人或嘉宾相关;作为节目观众(受者),也愈加注重节目与自己利益需求的契合点。综合这两点,许多综艺意识到要叠加传受双方的利益诉求。例如,《吐槽大会》中受邀的嘉宾通过“吐槽”可以撕下“标签”,成功在受众面前校正“形象”,这对于受邀嘉宾而言是一种功利性的节目行为。深圳卫视的《你好!面试官》除了赋予参赛者作为节目叙事主角的利益行为,也给有求职需求的观众带来了求职前的“免费功课”。

类似案例还有许多,不管怎样,这样的利益叠加式的诉求同样需要节目专业化的系统设计,这当中,节目方作为传者,想要达成相应的利益诉求则须顾及诸多方面,包括节目所要求的双重专业性(节目涉及的专业要求+节目的专业制作)、节目叙事人物的可塑性等,而受者“免费”获得的利益则是必然的。

(三)时代文本的价值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大众传媒作为文化输出载体,必然肩负着传播中国故事的职责。从小众传播的视野来看,部分热门综艺也开始考虑到时代语境,创作出受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作品,爱奇艺推出的《中国新说唱》正是一个典型案例。该节目建立在新时代年轻人的娱乐视角,尤其是热爱说唱文化的青年人。西方说唱文化和当代中国背景的碰撞,擦出精彩的时代火花。节目要求参赛歌手的创作注入中国风元素,歌词也须以中文为主。节目不仅凸显了当下年轻人的前卫文化,而且在传统文化与时代背景的有机融合上也把握得游刃有余。其实,这样的一种时代价值关怀也在无形中彰显出主旋律价值观的魅力,增强了年轻受众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

二、平台文化的多样性,影响综艺节目的建构

有学者曾研究过地域文化与电视节目的关联,并从受众特征、媒介环境等角度进行过分析。小众传播的时代,就平台文化视角去探析与综艺的关系,可看出平台文化与节目风格走向或其内容导向保持着某种联系。湖南卫视的频道文化一直围绕着“快乐、青春”作为“关键词”,不论是节目风格取向,还是节目中的嘉宾、选手,都以年轻化为主,因此不论是《快乐大本营》还是《声入人心》,所有的视觉呈现都迎合了当下的年轻人。江苏卫视以“情感世界”作为平台文化口号,它的大部分综艺节目往往能带动受众的情绪,如《金曲捞》是一档打捞金曲情怀的综艺节目,极易引发受众的怀旧心理,大型场景式读书节目《一本好书》则是通过影视化的方式将一本本好书“活动起来”,亦能熏陶受众情操,激发受众的真实情感。浙江卫视一直是以“人文气息、梦想”作为其官宣口号,以《中国好声音》《梦想的声音》为典型代表,不仅契合了“追梦”的主题,而且在节目的编排和后期包装都重视了“梦想”作为叙事的关键词。毋庸置疑,目前流行的网络视听节目平台,包括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也同样拥有自己的专属文化定位,它们出品的节目也必然有其独特的节目观念。因此,从宏观角度去看待热门综艺与平台文化的风格特点,的确是紧密相连的,平台的文化不仅会影响到综艺节目的具体类型、主题走向,也影响节目的系统化的制作,当然,这与地域文化、平台发展历史等因素也是息息相关的。

三、小众传播视野下的综艺与大众传播观紧密联系

尽管上述的案例都以小众传播作为切入口研究,但不论如何,小众传播始终脱离不了平台的大众传播功能。学者陈力丹在《互联网传播中的长尾理论与小众传播》一文中提出,小众传播具有传播内容细化、受众主动性增强、互动性频繁和传受一体化的特点[2]。故而,从小众传播的视野来看,研究受众的地位一直是一些热门综艺综艺制作方所要强调的。

从大众传播观来思考节目的创作,其内容的可看性必须强,尤其是节目制造的反差、冲突和变化都会带来大众容易接受的戏剧化效果[3],此外,节目的选题、编排都需围绕大部分受众群体的兴趣点作参考;从大众传播观来思考节目的传播方式,不论是哪一档综艺节目,即便它具备明显的受众导向,或者运用了一定的媒介手段对其进行蒙太奇剪辑包装,也离不开大众传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毕竟当下的热门综艺节目都擅长运用新媒体手段对其进行推广。

总之,伴随着受众群的社会心理、文化素养的变化,综艺中“雅俗分赏”或“雅俗共赏”的局面同存在、同发展。

参考文献:

[1][2]陈力丹,霍仟.互联网传播中的长尾理论与小众传播[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4).

[3]苗棣,毕啸南.解密真人秀——规则、模式与创作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147.

猜你喜欢
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