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区民营剧团的生存现状

2019-05-24 14:20李龙
戏剧之家 2019年8期

李龙

【摘 要】近两年,可以说是辽宁地区民营剧团的发展年。我省民营剧团分别在国内大型戏剧节展露头角,蜚声业内。这也是辽宁民营剧团“走出去,看世界”的两年。据统計,辽宁的民营剧团创作的戏剧作品,基本上以话剧为主。在省内演出近1500场,获得了省内观众的较高认可,也使得我省民营剧团的发展迈入新时代。然纵观我省民营剧团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就这几年发展现状来说,挑战十分严峻。

【关键词】辽宁地区;民营剧团;生存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J8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8-0007-02

一、民营剧团的运营

在2010年伊始,辽宁省民营剧团生存发展经历短暂的春天后就一直举步维艰,蹒跚前行。近两年,除了喯儿喽剧社、啥剧社、意外剧社等几个有影响力的剧社依然坚持戏剧创作外,其他剧社已开始尝试转变经营方向,求得生存空间。其中一部分剧社通过募集社会资金,进行了网络电视剧、网络电影的拍摄与制作;另一部分剧社也通过参加综艺节目,扩大自身知名度,暂时远离戏剧舞台。

这些民营剧团屡屡在国内外斩获戏剧节大奖,然回到辽宁以后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却时有发生。为求生存,部分本地优秀的民营剧团不得不采取“外出参演得奖,回来热炒保上座”的手段;或将剧目在北上广深等戏剧发展较好的城市首演,热炒口碑后再迂回本地,以“出口转内销”的模式经营。

这种现象一方面有民营剧团商业运作模式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凸显了辽宁本土戏剧市场的落后衰败。

首先,本土民营剧团由于资金不足,在创作初期就尽量节省资源成本,以达到利润的最大化而进行可持续性的投资发展。在辽宁民营剧团中,绝大多数剧团属于入不敷出的“赔钱赚吆喝”形态,偶尔少数剧团可以达到收支平衡。极少数获得较大利润收益的剧团,也存在第三方资金支撑、副业贴补、叫座剧目反复公演等情况。这就导致民营剧团在演出经营中,往往权衡利益尽量选择二三线剧场进行演出,像辽宁大剧院、盛京大剧院这样的一线剧场的演出相对场次就很少,因此这样较少的场次对于主流观众的吸纳有限。

另外,“卖一票赠三票”的事情依然严重。为提高上座率,为营造戏剧的满座情况,各种增票占座的形式也屡见不鲜。这样做一方面通过炒卖上座率宣传话剧品质,另一方面使得剧场创作团队在公演时候获得心理上的短暂慰藉。这样反而使得观众更加忽略本土话剧的“价值”,而使得话剧成为一种“高雅的廉价”的代名词,形成了恶性循环。

其次,本土民营剧团对于原创剧目的投资力度较小,缺乏话剧投资的经验。一方面想振兴本土戏剧,为戏剧发展添砖加瓦,不断创作本土剧目,提升创作的规模和层次;一方面又受着本土戏剧市场发展的掣肘,戏剧市场的投资回报前景并不乐观,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因此采取了性价比比较高的小剧场话剧作为主要经营项目,这类剧场项目大多数投资规模在5万-10万,甚至更少。因此,从另外一方面说,辽宁民营剧团的创作与发展,其实是本土小剧场话剧的创作与发展。

这部分民营剧团在创作过程中尽量压缩制作成本,缩小制作规模,把投资风险降至最低。这也使得剧目在创作过程中规模较小,质量较差,无法满足观众对于“高、大、上”“高、雅、美”的话剧需求。这也是辽宁民营话剧发展的一个现状。

再次,辽宁民营剧团在原创剧目数量上比较充足。像《静止》《他为她》《疯狂梦西游》《满城全是金字塔》《潜伏在办公室》《一座高楼》都是民营剧社的重头作品。其中既有人文主题浓郁的作品,也有紧贴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还有充满重构拼贴风格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这些作品既丰富了观众的审美内涵,满足了当代观众对不同层次审美的需求,也为原创剧目的发展注入了新鲜动力。

二、民营剧团的创作

在原创剧目上,辽宁民营话剧绝大多数都打着小剧场戏剧、类实验戏剧旗号做本土原创戏剧,在商业运作上抢占先机,短时间赢得了比较好的票房成绩。但是,我们还需要冷静地看到,辽宁本土民营剧社的创作底气不足、创意不新、专业人才缺少都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部分剧团在戏剧创作中剧本人文价值不足,演员功力不够,导演多直译国外优秀的演剧风格;另一部分剧团舶来国外优秀剧目,或直接照搬结构,或改刀加工,更有甚者完全抄袭国外获奖影片剧本内容。这使得辽宁戏剧的发展出现了之后的情况,部分在国内斩获大奖的戏剧作品,也因存在严重抄袭被撤销奖项。这些,都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了辽宁民营戏剧创作的力不从心。

在戏剧作品内容上,部分剧目高度凝练人文价值,擅使用生僻的哲学性语言,伪鸡汤式的台词内容,掺拌上古典戏剧的独白形式,将生活中原汁原味的戏剧打造成“土不土洋不洋”“你不懂我不懂”就是好的小剧场话剧。这说明辽宁民营剧团对于真正戏剧的认知不足,对于什么才是符合当代需求的戏剧形态缺乏冷静思考和积极探索。这直接导致在戏剧作品中不假思索地借鉴与使用其他戏剧形式,或者强行运用某种哲学理念与演剧风格将这些肆意嫁接在一起,这种畸形的拼贴式的创作风格,也使得很多观众在初期被吸引到小剧场中,带着不解和疑惑离开了小剧场,并对小剧场望而却步,使得观众大量流失。

此外,民营剧团无法留住优秀戏剧人才,以导致戏剧人才的普遍缺乏,这也是导致剧目质量低下的一个原因。在尽量压缩投资的戏剧运营中,剧本创作及引进费用、演员培养费用、演出制作费用都没有富裕的空间。因此,演出质量只能大打折扣,作品艺术质量较差。

省内一些早期具有实力的民营话剧社,也试图购买一些优秀编剧的作品,但由于本土戏剧票房基础薄弱,最终“叫好不叫座”。辽宁民营剧团在剧本选取上往往为了节约成本采用本土原创的方式。这些剧作创作者,大部分都是缺乏专业剧本创作背景的非职业作者;或擅长小说等文学作品写作转行担任编剧;亦或剧团经营者参照国内外比较火爆的商业话剧剧目模式进行的本土化改造。这些剧目,往往只能在形式上获得短暂春天,却并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量,终究被淘汰,成为时代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