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扁壶”的造型特征与气韵

2019-05-28 10:22张惠琴
山东陶瓷 2019年6期
关键词:壶嘴气韵紫砂壶

张惠琴

图1 汉扁壶

紫砂壶,中国传统的茗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泡茶器具之一。紫砂壶是由紫砂泥制成的,这种泥料矿物质含量高,在不同温度的烧制下会呈现出多种颜色与质感,因此也被称为“五色泥”。制作紫砂壶最富盛名的地方就是中国的江苏宜兴丁蜀镇,宜兴自古以来便是中国制陶重镇,有“陶都”之称,而紫砂泥也仅在丁蜀镇可发现,这都为紫砂壶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进而促使中国的紫砂壶文化形成。

在紫砂壶诞生之前,中国在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了,因此紫砂壶在造型上常常参考其他艺术品的造型,比如提梁壶、青铜鼎、香炉鼎等都是紫砂壶融合的对象。图1这件“汉扁壶”的造型也有着历史渊源,手工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挥了自己的创造个性。“汉扁壶”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出现的一种壶型,是从曼生壶衍生而来的。而扁壶这种壶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通常是作为酒器使用。在人们的代代传承中,其造型与用处都发生了改变,从而形成了如今造型独特的汉扁紫砂壶。

“汉扁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一个“扁”字,与传统紫砂壶圆润或方正的造型相比,汉扁壶更有一种虚怀若谷,逍遥自在的美感。此件紫砂壶首先在颜色上就较为独特,墨黑色的壶身细腻无瑕疵且肌理清晰,极好的光泽使壶身看上去犹如黑珍珠一般亮丽。这种黑紫砂是窑变形成的,十分珍贵,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现代人为了烧出黑紫砂而向泥料中添加化学物质,但很难使颜色均匀,可见黑紫砂的珍稀。

在造型上,此件紫砂壶似碗状,较以往紫砂壶壶身要扁。壶腹处突出,一条流畅的线条在壶腹处将壶身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壶腹处立体感强,极具张力,壶的上部与下部对称,分别向底部与壶颈部收紧,下部较为宽大敦厚,使重心平稳踏实,尽显宏大气韵。

壶嘴线条柔和,壶腹处线条延伸至壶嘴上,由此形成强烈的立体感和几何感。壶把手为环形倒把,连接壶的上下部分,骨骼匀称。值得注意的是,壶嘴、壶把手与壶的连接部分都有意突出一种衔接,具有现代感。壶颈部端庄,衬托着平整圆满的壶盖,壶盖中部是造型奇特的壶钮,像是从大地生长出的树木枝干,苍劲有力,极富艺术感染力。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壶面靠近把手一侧有小小的梅花装饰,在黑色壶身的掩映下像是迎着风雪而开,体现出坚毅勇敢的精神。这种与壶身融为一体的装饰更显自然和工艺精湛。

“汉扁壶”会让我们联想到中国汉朝时的繁荣昌盛。汉朝是我国历史上极为辉煌的历史时期之一,这一时期无论经济还是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如今出土的汉代文物来看,中国人在手工艺品创造方面的能力和水准足以令世界惊叹。因此在此壶之中,我们能看到那个时代的风起云涌,感受到那恢弘的气势。此壶无论在颜色质感还是造型上,都完美呈现出一种庄严的宏大气韵,线与面之中充满着力量,充满着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民族精神。

紫砂壶就是有着这样神奇的力量。如今的紫砂壶即使脱离了茶道文化也是能够独立存在的个体,它不单是作为香茶的载体而存在的,其本身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使其能够成为一件收藏品或艺术品。此件汉扁壶造型简约,但构思巧妙灵活,既彰显传统又包含个性特征,这种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特征正是此件汉扁壶宏大气韵之所在。

“汉扁壶”不仅为我们展现了紫砂壶艺术的精湛,更向我们展示了千年之前一个朝代的兴盛以及为我们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通过分析此件紫砂壶,我们了解了汉扁壶这一壶型的来源,进而针对此件紫砂壶分析出它的造型特征,感悟其宏大气韵。如今的紫砂壶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展示着中国茶文化的典雅,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

猜你喜欢
壶嘴气韵紫砂壶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气韵生动 潇洒自然——柳清芬书法印象
高古清雅 气韵雄健——评何健新的书法与国画
风:世世代代的气韵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