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源辣木生长差异性分析①

2019-05-29 08:36罗会英韩学琴邓红山赵琼玲廖承飞范建成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辣木冠幅种源

罗会英 韩学琴 邓红山 赵琼玲 廖承飞 范建成 金 杰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元谋干热河谷植物园 云南元谋 651300)

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又称鼓槌树、奇迹树,为辣木科辣木属多年生乔木[1],起源于印度北部, 现广泛种植于亚洲、非洲和中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国家或地区[2]。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在台湾、海南、广东、云南南部等广大热带、亚热带地区引种种植[3-4]。辣木的叶、花、果、根富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作为蔬菜和食品有增进营养的功能[5-10];同时辣木还是药食两用的植物[11],具有医疗保健功能,在许多国家作为传统和民间药物进行使用[12-16],辣木的叶和果荚在印度和非洲国家常用于退热、消炎、降压、强心和抗菌等;此外,辣木的种子含有活性凝结成分,有净化水的特殊功能[17]。

辣木喜光、喜温、耐旱且抗逆性强[18],属多用途经济树种。近年来,随着辣木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逐渐被重视,全国各地开始引种并规模化种植,现已基本形成产业链[19-20]。2012年12月,辣木叶被卫生部批准为国家新资源食品[21],进一步为辣木产业发展拓宽了空间。因此,了解辣木的引种种植生长情况和差异性将为辣木的引种、繁育和推广利用提供有益参考和科学指导。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试验材料分别来自美国、马里、肯尼亚、古巴和德国,为2017年5月种植,树龄1年,株行距2 m×2.5 m,种植地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元谋县境内(101°52'18″E, 25°41'15″N) , 年平均气温21.9℃,平均最高气温42℃,平均最低气温-2℃,年降水量613.8 mm,集中在5~9月份,其他月份少雨或无雨,年蒸发量3 911.2mm,具有干燥、炎热、少雨、光照充足、四季不分明,全年无冬等气候特点。试验地为酸性红壤土;肥水管理:秋季采果后施一次腐殖熟的农家肥,2~4 kg/株,春季春芽萌动前,结合清沟施复合肥0.5~0.6 kg/株;旱季适当灌水,保持土壤水分,雨季挖好排水沟,及时排除积水,防止烂根。

1.2 方法

1.2.1 试验方法

随机抽取栽培管理条件一致的不同引种来源的辣木各15株进行标记和跟踪测量,时间从2018年5月开始,对试验地辣木的株高、冠幅、地径和一级分枝数进行测量,每15 d观测一次,依次记录数据。植株高度是植株正常生长期间,从地表至植株最高生长点的高度,用卷尺测量,精确到0.1 cm。冠幅是在植株1/2高度处用卷尺分别测量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树冠的直径,精确到0.1 cm。地径是测量植株主干离地10 cm处的粗度,精确到0.1 cm。一级分枝数是观察试验区内的植株,每株选取一条健壮主干(主茎),记载其分枝的数量,单位为个,精确到1个。

1.2.2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07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SAS软件对数据作方差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辣木株高生长变化

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时间变化,不同引种来源的辣木植株株高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从5~8月份株高均呈增高趋势,进入8月份以后株高逐渐趋于平缓。美国种源的株高增长最快,从2018年5月15日至2018年8月27日,株高已从232.5 cm增长到464.0 cm,其次是德国、肯尼亚和马里;植株株高增长最慢的是古巴引种的辣木植株,株高从179.8 cm增长到303.3 cm。

图1 辣木株高生长变化

2.2 辣木冠幅生长变化

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种源的辣木植株东西方向的冠幅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长,前期增长幅度较快,到后期增幅较慢,并逐渐趋于平缓;5月中旬不同种源的辣木植株东西冠幅在114.4~157.5 cm,到8月下旬为181.9~282.4 cm,其中美国种源的植株东西方向的冠幅增长较快,其次是德国、马里和古巴,增长最慢的是肯尼亚。

从图3可以看出,不同种源辣木植株的南北方向冠幅生长量变化与东西方向的冠幅生长量存在差异性,早期差异性不大,到了中后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南北方向冠幅增长最大的是德国种源,从149.2 cm增长到260.1 cm,其次是马里、肯尼亚和美国,增长最慢的是古巴种源,从112.2 cm增长到166.5cm。

图2 辣木冠幅(东西)生长变化

图3 辣木冠幅(南北)生长变化

2.3 辣木地径生长变化

从图4可以看出,不同种源的辣木植株地径生长量变化差异不大,从5月中旬到8月下旬,不同种源的辣木植株地径增长居于平缓状态,5月中旬地径值最大的是肯尼亚种源为10.3 cm,其次为马里、德国和美国,最小的是古巴为7.1 cm;到了8月下旬地径值最大的是肯尼亚种源为11.6cm,其次是德国、美国和马里,最小的是古巴种源为7.9cm。

2.4 辣木分枝数生长变化

从图5可以看出,不同种源的辣木植株分支数从5月中旬到8月下旬均没有变化,整体来看,德国种源的辣木植株分支数最多平均为3.6个分支数,其次为肯尼亚、美国和古巴,分支数最少的是马里种源的植株平均为1.8个分支数。

图4 辣木地径生长变化

图5 辣木分支数生长变化

2.5 不同种源辣木生长量差异性

从图6可以看出,不同种源的辣木植株生长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从株高来看美国种源的辣木株高生长量最大,为231.5 cm,其次德国、马里和肯尼亚,生长量最小的是古巴种源的植株,为123.5 cm;美国种源和古巴种源之间株高生长量差异显著,马里、肯尼亚和德国这三个种源之间株高生长量无显著差异性。从冠幅来看,美国种源的辣木植株东西冠幅生长量显著大于肯尼亚和古巴种源,和马里、德国种源之间差异不显著;东西冠幅生长量最小的是肯尼亚种源,为55.3 cm。 南北冠幅生长量最大是马里种源的植株,为132.3 cm,显著大于生长量最小的古巴种源植株(54.3 cm),但和美国、肯尼亚、德国之间差异不显著。从地径来看,美国种源的地径生长量最大,为2.3 cm,显著大于马里、肯尼亚和古巴,但和德国之间差异不显著;地径生长量最小的是古巴种源,为0.8 cm。从分支数来看,各种源之间分支数生长量无显性差异,均为0。

图6 不同种源辣木生长量差异性

3 讨论与结论

本试验通过对从美国、马里、肯尼亚、古巴和德国引种种植的辣木植株进行生长差异性分析表明,不同种源的辣木在不同时间内生长速率各不相同,不同种源的辣木株高、冠幅、地径、分支数等生长指标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美国种源的辣木株高、冠幅均表现较好,古巴种源的辣木株高、冠幅、地径和分支数则表现相对较差,美国种源和古巴种源在株高、冠幅、地径生长量上差异显著,马里、肯尼亚、德国种源之间各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综合各项指标,5个种源中, 美国种源的辣木生长表现较好、可作为优良种源进一步研究。

目前,国内也有专家学者对不同种源(品种)的辣木在相同生长地的不同分化和变异进行了研究。魏静等[22]通过对云南省元江县红河流域干热河谷地区相同立地条件下的印度和缅甸两种源多油辣木观测表明两种源多油辣木的株高、地径在种源间无显著差异,但两种源多油辣木的冠幅之间差异显著,各个时期的生长速率略微不同。徐海军等[23]对不同品种的辣木生长差异性进行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的辣木均能快速生长, 且品种间生长速度有显著差异。陆斌等[24]在云南的开远、东川、永仁、思茅、瑞丽进行了10个种源的辣木引种试验,发现所引种的10个种源(品种)间生长差异并不显著,年生长态势在年内大部时间生长迅速,到 11月初随着温度的下降而生长减缓,粗生长在后期增长明显加快。这与本实验的研究结果有不谋而合,同时也存在差异,可能因为来源地的不同,所表现出的性状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此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类型,若能从叶片、花、果实方面对不同引种来源的辣木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对比将为辣木的引种、繁育和推广利用提供有益参考和科学指导。

猜你喜欢
辣木冠幅种源
不同施肥种类对屏边县秃杉种子园林木生长的影响
豫南地区青钱柳生长节律研究
峨眉含笑
刍议香合欢形状特性及生长差异
不同种源花榈木种子性状和苗期生长特性比较
遮光对辣木幼苗生长及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3个辣木品种耐寒性评价
不同品种辣木地径与产量研究
不同品种辣木地径与产量研究
18年生火炬松不同种源生长变化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