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安达森洋行的库房建筑

2019-05-30 08:34林文修袁兵哈志强
重庆建筑 2019年5期
关键词:条石洋行屋架

林文修,袁兵,哈志强

(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重庆 400016)

1 历史沿革

外国人到重庆开公司做生意是在1891年3月1日重庆开埠、海关成立之后。当时没有飞机,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水运就成了最重要的运输手段。长江是天然的水道,而重庆南岸就在长江边上,地势相对平缓,成为西方列强乐于选择的居留地。当时在龙门浩至窍角沱沿江一线设立的公司、洋行、兵营等机构就有20多家。

安达森洋行由瑞典商人安达森创办,最初经营中国土特产进出口贸易,因此洋行在靠近江边修建了存货的仓库,旧址位于南岸长江边上,面对渝中半岛,遥望朝天门码头,与其他洋行的位置关系见图1[1]。

图1 安达森洋行与其他洋行的位置关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政府将13427箱59万件文物从故宫运出,1938年5月,运抵重庆的文物有3694箱存放在安达森洋行的4个仓库中。1939年4月,日军反复轰炸重庆。每当天空出现飞机,安达森即叫人把瑞典国旗挂上房顶旗杆以求安全。日机在天上不一定看得见小小的瑞典国旗,但当重庆四处都被炸成废墟时,安达森洋行却幸免被炸。但为防万一,后将安达森洋行等处的文物运往乐山存放。

解放后,这里一直是市商业储运公司南岸分公司仓库。2007年发生过一场火灾,将该仓库烧得只剩房架。其余仓库房舍虽已破旧却被美心集团买下作为洋人街装饰及简易设备的生产基地。

2009年7月安达森洋行旧址列为重庆市抗战遗址文物保护点。2013年12月26日南岸区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南岸区文物保护单位。

2 依山而建

当时的山区建筑是依靠条石挡墙、石踏步阶梯、顺势的坡道而建。安达森洋行的库房和辅助建筑正是按这种方式,随着山势面对长江背靠涂山修建,见图2a。这种依据地形高差顺势而建的建筑,在重庆俗称“顺坡爬”,见图2b。

安达森洋行旧址建筑的平面位置关系见图3,其中7-2、7-3、7-4、7-5,4栋建筑因曾经存放过故宫文物定被为文物保护建筑。图2b右边的斜坡道上安有两根铁轨,一直延伸到江边,钢索拉动轨道上的平板车,平板车用来装载货物将其送到江水边,或提升到库房位置,以减少体力劳动和搬运距离,故称“缆车”。

“顺坡爬”建筑的地坪是通过修筑挡墙,拦截切坡下来的土、石,整理成平地后在其上修建建筑。安德森洋行建筑群的挡墙都是用条石砌筑。条石挡墙也兼作建筑墙体的基础,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场地。从挡墙的材质、成色、变形的连续性和上部墙体的搭接情况分析,挡墙应是房屋修建时砌筑的,有上百年历史。挡墙条石材质是砂岩,出现的主要病害为砌体表面风化、脱落、裂缝、坑蚀等情况(图4)。现在建设多成片开发,山地高差采用大面积的高切坡,桩锚支挡体系的处理手法。而这种顺应山势、错落有致的建筑风味在主城区已留存不多了。

3 建筑次序

美国学者那仲良先生在 “图说中国民居”一书中讲到,“中国建筑,包括民居建筑在内,几乎全部由一套固定的形式要素构成:台基、木构架和屋顶,这些要素大多利用生土、木材、岩石等简单易得的材料制成。”[2]安达森洋行是库房建筑,内部分隔较少,形成大空间以便存放货物的堆码。按理说,墙体材料种类较少,库房形式比较统一,更应符合那先生的观点,但实际并不是这样。首先从使用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来看:7-2库房为一层砖木结构建筑,木屋架砖柱承重,墙体下部有排气的通风口,见图5a;7-3库房为一层夯土墙,下部没有通风口,通风口是在屋面上(这个构造后面再说),见图5b;7-4库房建筑立面使用了四种材料,条石挡墙,承重砖柱木质内框架结构,一层围护结构是生土墙,二层围护结构正立面是生土墙,其余三面是木条夹壁墙,见图5c;7-5库房为一层夯土墙,2007年虽然被火烧过,但留在墙上的圆窗与7-4相似,屋架与7-3相似,见图5d。从这组山地库房的建筑中,看到了简单中的变化。房屋建筑类型有:砖木房屋、生土墙木构架房屋、砖木结构生土墙房屋、夹壁墙房屋等类型。我们从以下的分析可以看到,墙体材料的选择应用是有目的的。

图2 顺势山形的建筑及要素

图3 安达森洋行现有房屋位置关系

图4 库区的建筑环境

图5 四幢库房外立面

安达森洋行库房建筑沿着坡地逐步升高,见图6。7-2库房是这四幢建筑中位置最低的,因靠长江,若遇上发大水,有被淹的可能,墙体采用砖砌体是合理的。其余三幢一层都采用夯土墙,生土墙体与其他一般墙体比较具有很好的保温隔热功能,在当时,作为重要的库房外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一般民居生土墙厚300~400mm,而7-3库房生土墙厚400mm,7-4库房一层生土墙厚为500mm,既提高了保温隔热功能的效果,也增强了结构的可靠性。

图6 安达森洋行主要库房建筑纵向位置关系图

建筑的位置确定了它的重要性。7-3、7-4库房所处位置较高,靠场区的中心,便于管理和保卫,因此存放的东西会更贵重,建筑也就有特殊的考虑。

4 墙面元素

7-4库房为两层小青瓦斜屋面建筑。建筑的侧立面正对长江。房屋墙体直接放置在条石挡土墙上。墙体立面由外露的青砖柱和楼层位置的水平线条将其分格成宽窄不一的矩形;一层增加了圆窗,窗户上下对齐,但左右间距不等;砖柱中部灰色石梁垫外露,使柱不显得过于细长。建筑立面通过线条的张弛、窗形的变化、点线的交接使墙面显得有动感,见图7。

图7 7-4库房侧立面

墙面上圆形窗洞直径500mm,从室内看像镶嵌在墙上的铜钱,光线射入有财源涌进之感,见图4a,也暗喻了这个库房的重要价值。

入口门框的立柱和过梁是整根条石,因此门上方的拱主要是装饰,有了它的存在,再配上加强的门,有点城堡大门的味道,见图8b。方窗窗楣是用砖砌,窗台是整块条石,线条规整庄重,现在都基本完好。门窗扇都进行了加强处理,其做法和颜色可以判断是修建时的原物。

图8 7-4库房墙面门窗

图9 7-3库房室内及屋架

图10 室内风压旋涡集中区域示意

图11 原有建筑形式猜想

图12 建筑的破坏情况

5 屋面形式

7-3库房屋面为歇山式,双层采光、透气窗,小青瓦已由彩钢板替换。从室内观看,因天窗的存在,室内光线较好,排气较通畅,见图9a。部分留存下来的三榀屋架为上檐七檩三滴水式重檐梁架,见图9b。

根据《中国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气象数据集》提供的数据,将典型气象年的夏季和冬季的数据进行处理,根据有效数据取平均值,按照确定的参数,采用计算流体力学 (CFD)方法进行模拟分析。得到7-3库房受主导风向影响,不开窗与开窗情况下,室内风压旋涡集中区域示意情况图,见图10。

从7-3库房屋顶开窗和不开窗的两种工况风环境模拟云图对比可以看出:

1)在屋架上方未开窗的情况下,厂房室内通风主要集中于墙内中部,常年风压最大,厂房顶部基本处于无风区,室内整体通风效果非常差。

2)在屋架上方开窗的情况下,厂房室内风压主要在两侧下端角落形成风压旋涡,室内墙段顶端至屋檐处局部风压最高,库房屋架上端开窗位置对于室内整体风环境流通效应效果良好,因此,估计设计初衷是放置含水量较高、容易霉变的货物。

7-3库房虽然有部分屋架替换或垮塌,从库房原有表现的功能,屋顶建筑的形式,结构检测的结果,以及加固的大致年代分析,原有建筑形式如图11。

6 感悟

1)安达森洋行的库房建筑群,百年以前修建。在那个时代,能结合地理环境特点,根据使用要求,采取不同的建筑形式和布局,合理地应用材料的性能,打破了库房建筑简单划一的做法,到现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但是,若它不是因为存放过国宝,成为文物保护建筑,也许早已被拆除,也不会有人发现它的价值了。从社会角度看,建筑若承载有文化、历史事件,它会变得更有价值。

图13 安达森洋行建筑正在修建

2)安达森洋行建筑已经破坏严重(图12)。当检测鉴定人员到现场看到这种情况,通常是简单检测或照点相,鉴定为“D”级。对于需要保护的建筑,“危险”的结论过于简单,它不能作为修复的依据,而现在很多人并不清楚。

3)设计人员受的教育就是终身负责制,不合现在规范的事是不能干的。文物建筑的修复需要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修旧如旧原则”等等保护性原则,往往难以符合现有规范要求。设计人员很多时候仍然按现在规范规定进行设计,而不认真去理解建筑的历史背景、特点、价值、保护要求,容易使文物建筑失去了完整性和真实性。安达森洋行的建筑正在“修复”(图13),是否合适,值得商榷。

自古以来的城市更新就是“大拆大建”,也叫“废旧立新”。现在是要把城市中一些旧有的建筑保留下来,通过建筑改造,环境整治达到节能、环保、绿色的效果,赋予城市新的生命。要做到这一点,为适应新的要求,我们的思维应有所改变,相应的技术要求也应有所变化,我们还需要补充学习很多东西。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城市更新与既有建筑改造分会等专业学会的成立,搭建了一个服务沟通平台,以利于“拆”与“保”这一对矛盾的顺利转换。本文提到的,只是其中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条石洋行屋架
老码头
温度对屋架作用的分析
地铁车辆段大面积装配式屋面施工技术研究
芦果漫游数题国之四层金字塔
装配式在钢屋架安装中的应用
上海礼和洋行
关于门式屋架整体吊装法的研究
汉口沧桑
走读三坊七巷
广东沿海驯养条石鲷的全人工繁育及苗种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