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年的雪

2019-05-30 23:47白芷
安徽文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村公公母亲

白芷 

一九八四年,闰十月二十三,大雪倾城。

皖中一个叫黄金拐的小村,被飞雪慢慢镀上了一层圣洁的外衣,原本就被绵延的群山包围,被绿树与翠竹掩映的她,此时如同一个将喧嚣的世界隔绝在外,隐入凡尘安详沉睡的天使。若不是在树林中星散的民舍上方升起散而不断的炊烟,若不是偶尔传来几声犬吠鸡鸣,若不是某位母亲担心孩子玩雪太久冻着了而嗔怪呼唤,你又怎么能在白雪的伪装下寻到她的身影呢?

小村确实很小,一共只有几十户人家,居住星散,除了一户黄姓和一户刘姓,村子里其他人都姓夏,迁徙而来的夏姓祖先想来也是一位思想根系深入大地深处的人,与山水田野情谊深厚,不然他怎么会选择这样一个四面环山的拐角地方定居呢?但后辈都很感念祖先,能够寻得这方净土,供他们的灵魂生长,建构思想的源头。

靠山临水的小村,虽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但人们生活平静、安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统一的道德操守与内心规范,彼此恭敬和睦,中国传统的美德在他们的身上都有具体的表现。

日沉月升,天色渐晚,雪还在下。时光在雪的映照下变得缓慢而寂静,夜色在雪色的衬托下又多了一份清冽,摇晃着岁月的惊奇。

小村的入口处有一口水色终年浑黄的池塘,池塘上方有一口石头垒砌的老井,池塘呈半个小括号形,池塘的尾端上方,居住着一户夏姓人家。户主是个浓眉大眼英气逼人的男人,此时他正远在离家数百公里的天津,他是个军人。军人有很多不得已之处,而他的另一半——那个气质非凡、知书达理,打理田地伺候老小的女人,才更值得敬重。

这场雪是有某种昭示的,譬如是一个新生命降临前上帝吐露囤积的深情,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带着祝福来到人间。

肚子里的那个小生命蠢蠢欲动,似乎透过母体,感知到了雪精灵的呼唤。感受着分娩前的阵痛,她知道肚子里的小东西着急出来了,她有些担心,这样的雪夜,男人又不在身边,小村又没有接生婆,孩子能顺利平安落地吗?床里侧,三岁的女儿表现得很乖巧,不吵不闹,一个人咿咿呀呀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或许她是在用这种方式安慰妈妈,是一种无意但有力的表达。

夜深了,雪依然在下,屋后竹林里的翠竹被雪片压弯了腰,在寒风的清洗下,雪窸窸窣窣地落。屋子里很冷,寒风生了眼睛一样从孔缝中不怀好意地进入,似乎为了取暖,又似乎是循光而来。煤油灯的火苗在灯罩里发出微弱的光,颤抖闪烁,光影在土质的墙体上不知疲倦地跳动,似乎要把聚敛在墙上的所有蛛网以及灰尘都掸掉,留下比岁月更久远的痕迹。

她和衣下床,坐在木质床前的踏板上,伏在床头柜边,寻找最舒适的姿势从而减轻越来越厉害的疼痛感,额上沁出的冷汗,如淡淡的天阶月色。十八岁就痛失双亲的她,对“母亲”这个身份有着特别的理解与超脱的责任感,于是这疼痛她能承受。

公公就睡在院子对面的屋子里,她不想去惊扰他。二十六年前,婆婆患病撒手人寰,公公没有再续弦,在那个灰暗困苦的年代一个人拉扯大刚三岁的独子,还要照顾未成年的弟弟妹妹,他一生的苦难经历,都刻在了脸上那深如沟壑的皱纹里,写在了那像极了一座石拱桥的驼背上,是一部无人能懂的天书。

公公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或许因为他儿子是单传的原因,所以对她生的第一胎是个女孩有些不满,但这个孩子聪明伶俐又漂亮,多少慰藉了他那颗迫切想要抱孙儿的心。

女人有些担心,如果肚子里这个孩子,又是个女儿的话,公公会怎么样呢?好在男人思想开明,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她有些欣慰。

生命的诞生是神圣的,但神圣的意义又建立在母亲的痛苦之上,这个未出生的婴儿无法想象在这个大雪纷飞的夜里,母亲为了迎接她的到来经历了怎样的煎熬。寒冷、孤独、恐惧、疼痛,这些轻轻松松可以用文字表述的感知,投放在一个人的肉体与精神上时,负载着不同的意义,又坠着吞噬人的沉重。

雪霁。

黑夜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被白昼驱赶走的,她无暇顾及,透过窗户看着白茫茫的田野与远山,她舒了一口气,疼痛也弱了几分,她第一次深切地体会到光明的意义,有如鱼得水,翻鹤成姿的感动。

八点四十分,随着一声啼哭,一个女孩儿降临这个世界,虽有圣洁的雪陪衬欢迎她的到来,她却未能生得冰肌玉骨,黝黑得甚至有些丑陋。女人猜想,大抵是孕期随男人在部队没完没了地吃韭菜导致营养不均衡,孩子才会这般模样,不过她依然当成宝,想着她折磨自己的前夜,觉得那才是她与自己的生命紧紧相扣的有力证明,这样一想,她有些庆幸孩子能够出生在雪后的早晨。

男人是几天后回来的,嗔怪她为什么没能在傍晚有感觉的时候让公公去喊接生婆,找个邻居婶子陪在身边,疼痛是要减少几分的。

她看了看乖巧的大女儿,又摸了摸襁褓中的二女儿的头说,她们都在陪着我。

永无止境的时间沉默地行走,如无尽头的旅途,我们是沿途的一粒粒树种子,生根发芽,静静生长,静静观看、认识、理解这个现实世界,并建构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十二年已逝,种子变成树,又被时间赋予了三十二圈的年轮。每一圈年轮里都刻写着属于她自己的故事,在苍茫的天空下,在沉默的背景时间里,延续着生命的意义。

如你所料,那个女人是我的母亲,那个男人是我的父亲,那个驼背的公公是我的爷爷,那个漂亮聪明的小女孩是我的姐姐,那个出生在雪后早晨的婴儿是我。

二零一六年的农历十月二十三,远在江苏的母亲打电话祝我生日快乐的时候,雪花正有灵性地飘飞,如三十二年前一样,将静好的时光切成细碎而透明的光点,光点里隐匿着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那是三十二年前,我母亲传递过来的、从未消失过的温暖,在我的眼中以最美的姿态淙淙流淌。

那一刻,时间是冻结的。

我感觉自己变得透明而轻盈。

我曾根据母亲的回忆对一九八四年的那个雪夜加以想象,甚至带着强迫站在老家的卧房里想象还原当时的情景,答案可想而知。虽身在现场,但没有记忆的置身现场如同抓握一缕青烟,无用且模糊。

此时此刻,如果目光从老家卧室木质窗棂出发,还是能看见远山与田野,雪景亦一如旧日,时间的辙痕在它们的身上没有精细体现。屋后的竹林依然繁茂碧翠,随风在空中呢喃,诉说光阴的故事。然而小村却不尽然,从前的土屋已经难寻其踪,取代它的是各種小洋楼。然而改变的又何止是房屋,人们如迁徙的鸟儿一样从乡村飞向城市,将老弱妇孺丢在乡村华丽但孤独的巢穴里。小村对这种现象闭口不言,只能无奈地向群山诉苦,于是山林树木以惊人的速度生长,密不透风,无人造访,倒提供给了飞禽走兽更好的繁衍生息的条件。

小村再也回不到从前,就像我再也回不去母体,雪虽是一样的,但一九八四年的雪却再也回不来。

不变的唯有飞雪对季节的忠诚,青山对绿水的情谊,游子对故土的牵念……还有无数个母亲对孩子那湿淋淋的爱意。

这些值得传承的精神存在,带着一九八四年十月那场雪的澄亮,悬挂在我目光所及之处,像一束光,无论我走多久多远,累了乏了,抬头看看,灵魂都在那个光圈里熊熊燃烧。

责任编辑 乔 霞

猜你喜欢
小村公公母亲
有一个小村
叫醒太阳公公
雷公公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