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之光

2019-05-30 23:47李敏
安徽文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身体孩子

李敏   

动了。

身体内小小的、神秘的颤动,让我的肉体、感情、心灵剧烈地波动起来。那个未知的、鲜活的、想象之中的爱的结晶,已经如此真切地存在于我体内。

闭上眼,我愿意一遍又一遍回味那微波荡起的涟漪。

小城春来迟。

树梢和草坪的绿意晕染开时,我觉察到了身体的异样。孕育是神秘而庄严的事情,我仍然心怀疑虑并深陷其中,即便是面对详尽的科学解释。这次也不例外,我依旧对自己身体的变化感到讶异。

亲历生育已是十多年前的事。恍惚间,女儿已经快要上中学了。每每看到她马尾甩起、裙裾跳荡的模样,我便会陷入沉思:那个自我身体而出的小胳膊小腿的婴孩怎么就变成了眉目俊俏的小姑娘了?而现在,在我的身体里,正悄然孕育着另一个和她血脉相连的孩子。虽然她一直希望有个妹妹或弟弟,但她还不能完全理解她和她(他)血浓于水的亲密关系。作为母亲,我最单纯和朴素的愿望,就是他(她)们能在这世间互为牵挂,就像我和我的哥哥姐姐一样。在流逝的岁月里,在喧嚣或孤寂的日常中,即使满目苍凉或无可慰藉,仍有那份深入骨髓的手足之情暗自流转。

早孕的反应特别严重。恶心,呕吐,眩晕,难受,懒散,总是蜷缩在某处昏昏欲睡,我从来没有觉得时间如此难熬。人近乎萎靡,照镜子时,头发凌乱,面色暗黄,神情忧郁,真是吓到自己了。用什么来抵抗深深的疲倦感?有多久不曾在书桌前好好读几页书?又有多久不曾用白纸黑字来抒写人间烟火?终于,读书,写字,看一场励志的电影,做一顿精美的饭菜,穿上心仪的衣服,拥抱爱人和孩子,去野外看看,去乡间走走……我熬过了那段日子。我愈加明白,红尘生活,要去深爱。微渺而绵长的时光隧道里,要烙下爱的印记。孕育何其不易,这是一场从形式贯穿到内容的爱之旅啊!

春渐深,山坳里繁花簇团。静观一大株野菊花,蓝色的花朵尽显柔媚,有轻盈的蚊虫在周围旋绕。我特别想知道,这些花蕊是什么时候悄悄挂上枝头的?风里还是雨里?黎明还是黄昏?午后,花朵周围的光是柔和的,有迷离恍惚之感。在这花影交互摇曳的春日,我的身体里有个柔软的生命,那是个待醒的梦。起初,他(她)是不动声色的,潜滋暗长;慢慢地,便像这花朵,到了时节,花离枝,结出果。他(她)呱呱坠地,与我们牵手,拥抱,耳鬓厮磨,互相牵制,互相陪伴。

没有一件事物来自空无。这些绽放的花朵恰好也是在那个夜晚经历了一场爱?夜色撩人,情话呢喃。那些花粉管一定约会了那些胚珠,经由天地滋养,汲取夜露精华。是夜,天和地,星和月,铭记了一场情事,成就了一树繁华。那夜,是茶水的缘故吧,我们躺着,聊及过往之事,久久不能入眠。后来,我们似乎同时被暗暗唤起,他急切而笨拙,卻激情有加。鼻间萦绕他淡淡的夹有苦涩的香烟味,耳畔似有疾风驰过,我们融为一体,温暖而满足的快意覆盖全身。我身体里那梦的种子,是趁着我们迷乱之时稳妥扎营,还是在我们平息之后悄然着床?这梦,就这样在春天里氤氲开来,在我的心间氤氲开来。

我曾深深爱慕并陶醉于当初那个喜欢穿浅色格子衬衫大男孩的清澈眼神。时隔多年,穿背带裤的姑娘成为我的过去、他的记忆,并演绎为他讲给女儿故事中的主人公。而他跑出校园,跨过马路,快速靠近IC电话,急急对照BB机上那串号码回拨他心爱的姑娘的情景,却是我心灵深处永远的温情和甜蜜。年近不惑,他浓密的黑发中悄然夹杂了白发,平阔的腹部渐渐有了肚腩。虽然他仍有牢骚和埋怨,但更多的是宽容和豁达。日常的爱意愈加凸显,我们越来越平和真实。正是在这种平和真实中,我们想再有一个孩子。怀孕是另一种高潮——贴在他身边,轻轻对他说出这句话,一定是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温软而有力的情话之一吧。夫妻用情爱和性爱的高度统一缔造出的生命,是爱的延续,生命的延续。

三个多月时,我去孕检。按医生的嘱咐,我躺上医用床,医生将胎心仪按在我的肚子上滑动。她说,要找到基本准确的位置才能听清楚。接着,我听到了很有规律的“咚咚”声。听了几秒,胎心仪继续滑动,这次听到的“咚咚”声比之前的大了些,感觉更有力。那声音让人激动,令人好奇。我知道,我身体里柔软的小生命对于感知我的存在有自己的方式,不会急着告诉我,我只需静待其如约到来。

天渐暖,身体明显沉重起来。早孕的反应慢慢消退,我较以往更刻意地选择穿衣——用那些做工精美且宽松舒适的孕妇裙掩饰住微隆的肚子。是在遮掩一份羞赧吗?有,又不完全是,这可真是说不清!

我喜欢在清晨或黄昏散步。一个人慢慢走路时,我习惯用手轻轻抚摸腹部,指尖似乎能滑出暖,滑出爱,滑出人间情话。动了!某一天,就在指尖的抚摸中,腹部有奇妙的感觉,像小小的鱼儿轻微划过水面,还有余波一颤一颤。那一瞬,我张大了嘴巴,静静站立,惊讶而欣喜。

六个月时,去医院四维彩超室。下午上班,我第一个进去。我躺在BC床上任由年轻女医生手中的BC仪在我肚子上轻轻滑动,想象着宝宝在透视下会是什么状态。过了几分钟,医生让我起来出去走楼梯,过一会儿再来继续做。又笑着补上一句,大概是你的宝宝在休息,或者太害羞,不愿露脸,也不肯多动一下。我从三楼下到一楼,三十六个台阶;从一楼上到三楼,又是三十六个台阶。如此上上下下,几个来回,身体都出汗了,我也感觉到宝宝在动了。不知是小拳头还是小脚丫,正在这边撑一下,那边碰一下。

再进入彩超室,一个孕妇刚好做完。女医生带着羡慕的口气对她说,恭喜啊,双胎妈妈。我盯着那位孕妇看了看,她的肚子果真很大,行动也很迟缓。再躺回床上,女医生重复着之前的动作,说,懒宝宝这下应该睡醒了,伸胳膊踢腿了吧?也转脸了吧?听着她的话,我忍不住就笑出了声,她还真幽默。结束以后,检查结果出来,显示一切正常。我想起母亲电话那头说的话:“这个检查那个检查的,咋那么多检查啊?你们就爱听信医生的。我们那时候没条件,也不知道要做检查,还不是一个个都好好的。”回想着母亲的话,不由又感伤起她在另一个城市的寂寥。我拨通电话,告诉母亲:“妈,我一切都好。”“好就好。”似乎没有明显的情绪,但母亲语气里隐含了一丝放松。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母亲其实时刻都在为我操着一份心。

小城的秋天总能让人发自心底多出几分爱意。空气中飘荡着浓郁的草木香,阳光散发出慵懒的暖意。天空蔚蓝而高远。在小区后面的公园里,我的目光追随着流动的云片,由近而远,再由远及近。缓缓流动的白云,变换着各种形状,我的视线追随着云朵,琢磨着那似由大师画笔描摹出的优美曲线。

城郊的土地,随着庄稼的成熟有了不一样的韵味。它像多子的母亲,经历过怀孕,分娩,养育,显得丰厚而宁静。因我出生于秋季的缘故,每年我都会记下这个季节天空和大地的颜色,风纠缠着树的舞姿,鸟雀的鸣叫,还有夜晚的清凉。此刻,我便快乐地同收获的大地对话,和流动的云彩对话,和温柔的小草对话;此刻,我以母亲的口吻,和我的孩子对话。坐在凉亭的木椅上,低头轻轻抚摸肚子,那藏在我身体里的小生命,已经有了明显的活动行为。小手指或小脚趾动着,不经意的,腹部这边或那侧就会被轻轻顶起一个小包。有时候,小家伙调皮地抖抖身体,掀得肚皮跟着颤动,是为了吸引人去关注,还是对我的无限爱意予以回应?秋天的气质是盛大的,这盛大开阔疏朗,不失精密,休养和生息在这里演绎,新的轮回从这里开始。它以深情的目光抚慰大地,我安静地处于这深情中,面对自然界的盛大与秩序,言语显得多余。对大自然的尊崇,对世间万物的敬意,酿成我心间涌动的暗流,一如我对孕育之事的敬意和惊讶。

七个多月时,我才知道出了新政策,职工生育牵扯到医保审核报销,要提前跟医院签协议。考虑良久,我选了离家较近的一家医院,结果被告知协议要在怀孕三个月时签,之后各项产检都要在所签定的医院做,医院医保科负责该工作的女同志表情和语气很是冷漠,我想没有再询问或协商的必要。于是,我又去了另一家医院,这家的工作人员态度极好,我很快就签下了协议,暗自将其跟之前那家医院的工作人员做了对比,纳闷良久。

某天,趁着好天气,我去看奶奶。将近九十岁的奶奶摸摸我隆起的肚子,叮嘱我走路要小心,坐车要小心,吃东西也要小心。她说,现在的人怀个娃金贵得很,她们那个年代,怀了娃就像怀里揣了个白菜或萝卜,农活照样干,娃娃生到地头、路边或灶前是常有的事,不足为奇。奶奶十八岁就结了婚,二十四年间,共生育了四男五女九个孩子。物质匮乏的年代,奶奶能以充沛的乳汁喂养每一个孩子,这让我感到不可思议。女人为夫家传宗接代,让其家族人丁兴旺,这是当时特别看重的品德,从奶奶的言语间能听出她对自己的满意。

奶奶还讲,村里有个大肚子女人,两口子吵架,被男人甩了几巴掌,想不开,就不想要肚子里的孩子了。夜里背着家人在院子里使劲儿跳,想把孩子跳下来,结果自己跳累了,孩子仍没动静。进屋睡觉,天亮了,不生气了,她吓得一天不敢动,幸亏孩子好好的。后来孩子平安出生,她才告诉别人自己当时多么傻。奶奶缀上一句,那时大人娃娃都瓷实,跳也跳不下来,不像现在的人,金贵了,生个娃意外多得很。关于女人的生育,奶奶的认知和经验,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无需刻意,没得选择。她的长辈以及同龄人,没有谁给她灌输过优生优育的思想,也没有人会带她去医院生孩子。那个时代,孩子降生于一个家庭,就像麦子黄了要归仓,果子熟了要采摘般自然。那些能将就的秕粒和落果会混同其间被一起收纳,委实不行的另有其用,比如喂养家畜。孩子若自小龋齿,先天耳聋,驼背佝偻,因种种条件限制,错失最佳医治阶段,家人会哀叹,会遗憾,但最终还是选择接受,任那孩子风里雨里飘摇长大。

人和人,无论跨越多么不同的时代,多么漫长的时间,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女人若是怀孕了,经期会暂停,体内会发生变化,这期间要承受身体的不适,也要调节来自心理的负荷。怀着孕的女人,在因那个共同孕育生命的男人的不负责任或负心背叛而伤心冲动甚至绝望时,她想到的就是以终止孕育来惩罚对方,解脱自己。但那是无奈之举,而非真实想法。女人的心思,和春种秋收的农人一样朴素,她盼望着那枚果子成熟落地,并不希望节外生枝。

黄昏静谧,菜畦井然,红肥绿瘦,炊烟轻袅。大姑在精心烹调,饭香自灶间飘出,钻进鼻翼。我搀扶着奶奶,要和她共食这人间烟火与清欢。

中秋节,小姨家。九十三岁的姥姥沐浴在阳光里,脸上堆积着岁月的痕迹。要不是一年前的那场意外,老人还能气定神闲地端坐着喝茶,给我们讲述她的过往。现在,伤痕已经长成身体的一部分,虽不再疼痛,却也使她无法坐起。现在的她就如初生的婴儿,吃喝拉撒都要由着别人打理。这是她多么不愿意的啊!这个一直清瘦干练的女人,共生育了五个女儿,并为自己没能生下儿子耿耿于怀。姥姥五十六岁寡居,有近二十年的时间拒绝到女儿家居住。她独自生活在乡下的小院里。土院,老房,养狗养猫,种花种菜。一个人的炊烟也可以袅袅,一个人的院落也能够喧嚣。现在,她无法独立自理,唯有记忆和重述可还原自己的曾经,即使零碎不全。我抚摸着姥姥极少的银白发丝,她又嘀咕起年轻时自己那两根又黑又粗的长辫子。我接了话茬,我那古板倔强的秀才姥爷也迷恋你的长辫子?姥姥嘴角抿了一下,似有笑意,黯淡无神的眼里溢出渾浊的液体。这一点点液体,满含追念。我轻轻擦拭她的眼角,她却说,眼泪早就流干了。1920年海原大地震,她的母亲被埋在了窑洞深处,凭着半缸水,刨了四天四夜,硬是刨开了一条生路,指甲盖全部磨掉了,鲜血淋漓。她死里逃生,才有了我姥姥这个独生女。而在姥姥四岁时,她的父亲,陈家堡子的主人陈三麻子,在一个月黑风高夜,被地方土匪活活烧焦。

暖暖的阳光中,姥姥断断续续地诉说着这些让人辛酸的过往。让她说吧,让她流着泪说,让她含着笑说,让她如孩童般呢喃,让她像告别人世一样慢慢说。即使姥姥已经行将就木,但我们从未将她从心中剔除。

陪伴最是长情,人生就是这样,生命就是这样,以情感为原点,我们在其间轮回。那一个下午,那一场阳光,我的身心得到沐浴,我体内的孩子也汲取了这份以亲情为原料的时光养分。

下楼来,抬头望月,夜空深邃,那硕大的圆月好像也在望我。回头望向那扇熟悉的窗,大姨的脸贴着玻璃,向我挥手,我鼻头不禁发酸。襟怀宽阔温暖的大姨,在三十多年的小学教师生涯里,以女性特有的柔情和爱心教育了一波又一波乡村学生。从某种意义讲,那些学生也是她的孩子。而现在,她已然是将老母亲也当作自己的孩子了。

北方的冬天,旷野荒芜,水瘦山寒。萧瑟之外,也有异常的宁静之美。落雪的时候,身体已经不方便出行了。站在窗前,看雪花轻盈飘落,思绪深陷。再回神,屋内琴声流淌,是熟悉的曲调,舒缓,清朗。女儿近日迷恋《陌上寸草》,弹和唱日日精进。此刻,她的指尖跳动于筝弦,曲中的欣喜和落寞流泻。曲终弦静,女儿侧头,笑着对我说,这胎教咋样?是不是听出了一种“雪地里,有小小的草尖儿在试探”的意境?这十二岁的小姑娘啊!

预产期前一周,身体笨重得难以控制,走几步路就感觉呼吸困难,小腿、脚面也开始浮肿。去医院,医生轻描淡写地表示,大龄孕妇后期都这样,要吸氧,每天上下午各吸一次。开了单子去吸氧室,人多,吸氧机不够用,得排号等候。我坐在门口的长椅上,看见里面靠窗的年轻孕妇鼻孔插着氧气管,拿着手机玩自拍。她侧着头,黑发遮住半边脸,穿着黑亮的高跟鞋,抿起饱满的红唇,眼睛眨了又眨。我收回目光,低头瞅瞅自己的平底大头鞋,不由暗暗羡慕起她来,年轻就是好啊!

吸了三次氧,症状没减轻。医生说明了胎儿宫内缺氧可引发的诸多异常反应及后遗症,并建议我立即剖腹生产。听医生说完,我们夫妻俩互相瞅瞅,沉默地走出了医院。回家路上,车内播放的轻音乐莫名显得沉重,我清楚,那是情绪所致。还未到家,车停到路边,爱人伸手摸摸我的头,说,剖就剖了吧,不怕,有我呢。我眼泪一下就出来了。其实,我更心疼的是他要忙于应对。

回家收拾了需要的东西,又返回医院办好手续,我便正式入住产科病房。外面天色阴沉,房内开着灯。邻床的女人前一天顺利生产,但产前剧烈的阵痛以及产后的余痛让她极度虚弱,肥大的衣服裹着她的身体,无力和疲惫挂在她的脸上。灯光下,她的脸色苍白,嘴唇干裂,没有完全束进帽子的发丝散乱在耳边。望着我时,她浮上面颊的笑容只是出于礼貌,瞬间便黯淡了下去。当得知我即将剖腹产时,她似乎凭空借了一点劲儿,挺了挺身子,说,剖了剖了,打了麻药应该不疼,要不太折腾人了。我肚子断断续续疼了四五天,前天晚上差点疼死,感觉快撑不住了。早知道那么受罪,还不如剖腹生了,现在普遍都剖腹产,恢复也好着呢,我这顺产两天了,肚子还一直疼着,血流不止。

她婆婆一直围着婴儿床,一会儿换尿布,一会儿拿奶瓶,并不抬头。好一会儿,才慢慢说,女人天生就是生娃娃的,疼归疼,娃娃一脱身就好了。挨一刀子,伤了元气,三五个月缓不好,划不来!你还是等着生吧,瓜熟蒂落哦!

婆媳之间关于顺产还是剖腹产的话,是说给我听,也是互相说给对方听的吧。我暗自揣磨她们各自的微妙心理。听了这话,竟然有些不好意思,感觉轻信了医生的话,低估了自己作为女人本身的能量,一时不知怎么回应才好。她们婆媳不再说话,那个被奶奶关注着的婴儿也不曾哭闹,房间里安静下来。

下午下班前,护士通知我,晚上十点以后禁食,第二天早上九点手术。在医院吃过晚饭,再没什么事,我让爱人回家好好休息。

我独自躺在床上,想着邻床女人和婆婆的对话,心里有些乱。给爱人发了微信:要不再等两天?咱们是不是被医生吓着了?他一定也是难以入睡,很快就回过来了:医生是看了检查结果才做的决定!别多想了,努力睡觉!睡觉这么稀松平常的事,自怀孕中期以来,却成了我要努力才能做到的事。我放下手机,在幽暗的灯光中睁着眼,难以入睡。

辗转之际,我想起小时候陪一个大着肚子的婶子在地里铲苜蓿的事。一背篓苜蓿还没铲满,婶子便把孩子生在地边了。少不经事,只记得耳畔风声呼呼,我飞奔回家去喊奶奶……时至今日,我才得以细细思量并生发疑问:那突然破裂的胎膜,汹涌的羊水,鲜红的血水,都被深厚的土地轻轻吸纳,婶子是怎样忍受这种疼痛的?哦,她们的生育如同她们的劳作,自然到让人惊奇!婶子是幸运的,可村子里因难产而永远睡去的女人,她们是如何对抗那一场属于自己的战斗,并败给最后的惊惧和绝望的?

毫无睡意,门外总是有或轻或重的脚步声。索性披衣下床,拉开虚掩的门。夜晚的产科楼道,昏暗,杂乱。卫生间里,那些沾满血迹的手纸和纸巾,散发着腥味。未关紧的龙头水滴作响,立在墙角的拖把有潮湿的霉味。昏黄的灯光下,腆着肚子的女人,单手扶腰,倾斜着身子缓慢走动。还有一个女人,大概因为阵痛的缘故,蜷缩着身体,靠着暖气片,旁边站着一个高个男人……

她们正在经受着产前可预想却又无法摆脱的种种不适。疼痛,恶心,呕吐,腰身酸困,身体下坠失衡,虚汗层层涌出……时间似乎被放慢,滞重而冗长。她们蛰伏于身体最深处的力量,正努力对抗着同是来自身体的侵袭。这无法言明的沉重啊!这辽阔而荒凉的疼痛啊!可是,谁又能否认那黑暗正透出明亮的气息,那是生命孕育生命的气息,生命延续生命的气息。

从某间房内传出婴儿的啼哭,一声接着一声。我突然感觉内心有了一股力量,几日来的忧郁在婴孩洪亮的哭声中瞬间消解。

几乎一夜未眠。

早起,护士通知我们去办公室签字。我签一个,按个指印,爱人签一个,再按个指印。面容姣好的女医生可能看出了我的紧张,笑着对我说,你們很快就能和亲爱的宝宝见面了。几个人都笑起来,气氛一下缓和了很多。

九点整,我被推进手术室。

麻醉师是个男的,绿色的口罩之上一双大眼睛很有神,让人心安。他让我侧躺,双手抱腿成弓字形。他一边做着准备工作,一边告诉我,脊椎注射麻醉药比较疼,要放松,很快就会好的。开始注射了,我先是感觉到一股渗入肌肤的冰凉,紧接着就是疼,很疼,让人不由倒吸一口气。慢慢地,针扎的部位开始失去知觉,之后下半身麻麻的,也渐渐失去感觉。但我的意识很清醒,麻醉师一会安抚我的情绪,一会同准备手术的医生和护士交流。

医生和护士穿着蓝色的手术防护罩,动作窸窸窣窣,声音轻柔平和。我轻轻抖动手指,感觉正常,但下半身已完全失去知觉。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有时会进入短暂的入睡状态,有时又完全清醒。脑际似有连绵山脉飘过,山路蜿蜒,没有尽头;一会又切换为村庄对面静默的南山,山下是清浅小河;一会又跳出老院门前高大壮硕的榆树和寒冬挂在屋檐下的冰凌;一会又冒出家人们熟悉的面孔……

昏睡,醒来,时空仿佛静止。身体完全被操控,手术刀划破皮肤的声音似乎延伸无尽,我自愿被囚。我还听到了金属器具互相撞击发出的轻微响声,它们闪着光泽,刚柔相济,在我的身体上留下痕迹,留下记忆。

终于,我听到了孩子的哭声,临近又遥远。我听到了女医生的声音,那声音里饱含喜悦,饱含母性的柔情。我记得那位女医生有个特别的名字:马扬眉。

护士走到我身旁,轻声说,看看你的孩子。她托着我的孩子,将孩子的脸轻轻靠近我的脸。因为刚刚经过洗浴,孩子的头发还贴在头皮上。然后,我看到了一双小小的黑眼睛。这双新生儿的眼睛,观察着她突然造访的世界,审视着这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我从那双眼睛里看到了我的另一个世界,完全新奇而充满希望的世界,正在眼前徐徐铺展……

孩子,你看着我吧,你的眼睛可为我疗伤,为我解忧。

孩子被抱出去了。她被护士轻轻托举在怀。隔着两道门,隔着长长的走廊,她的爸爸,还有其他亲人,都迎候在外。此刻,亲人们参与她的出生。未来的日子,他们会见证她的成长。

十二年前,春雨淅沥,大妞选择我们做父母,然后如约而至。犹记那个雨天的午后,当医生将女儿抱到我面前时,我喜极而泣。这个冬天,飘洒的雪花中,二妞平安降生。泪水滚落脸颊,那一刻,我特别想母亲,我还想到了奶奶和姥姥。我流动的血脉里有着她们的因子,而我的孩子则是延着她们的根脉继续发芽。依着年龄之河,我们有序排列。我从内心叹服她们的生育之美,也为母亲赐予我女儿身而倍感欣慰。而今,我年逾四十,又经历了一场分娩。我多么愿意生命因此变得更加丰满而厚重,深情而慈悲。养育孩子对女人而言,是一次身与心的完善过程,再经历一次,我更愿意接近自己,接近无限可能……

责任编辑 墨 非

猜你喜欢
身体孩子
我们身体的由来
熊孩子爆笑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