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磁共振检查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

2019-05-31 09:43李瑞雄通讯作者王盛集杨维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2期
关键词:陈旧性蛛网膜下腔

陈 鹏,李瑞雄(通讯作者),王盛集,杨维珍,谭 璨

(梧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西 梧州 543000)

急性脑卒中为我国中老年人的的常见病,是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疾病[1],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该类患者如能及时诊治、康复锻炼,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特别是对于发病时间<6小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及时治疗可减少残疾和改善预后,但CT及常规MR不能提供全面的影像信息,从而导致医生实施溶栓或血管内治疗信心不足;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多模式MR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期待在短时间内一站式检查即可为临床诊治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较全面的影像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9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男123例,女71例,平均年龄(63.5±12.1)岁。纳入标准: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脑卒中诊断标准;②发病时间3天内。排除标准:有MR检查禁忌证。研究得到医院学术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头颅MR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Signa HDe 1.5T超导型全身磁共振,检查线圈为8通道头颈联合线圈;头颅CT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Brightspeed16排螺旋CT。患者先行CT检查后因临床需要当天行多模式MR检查,多模式MR序列包括单次激发平面回波(single shot EPI,SSEP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包括b值=0s/mm2的SS-EPI T2WI及b值=1000s/mm2两组图像,T2*梯度回波序列(T2*gradient recalled echo,T2*GRE)及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ime-offlight MRA,3D TOF MRA),均为轴位平扫;各序列参数见表1。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多模式MR病灶检出率

194例患者,急性脑梗死105例(54.1%);CT显示急性脑梗死52例(26.8%),多模式MR显示急性脑梗死105例(54.1%)。CT与多模式MR对陈旧性脑出血、急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相同,分别为11例(5.7%)、53例(27.3%)、15例(7.7%)。多模式MR检出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微出血分别为19例(9.8%)、2例(1.0%)、44例(22.7%),CT均未检出。CT及多模式MR均未见脑梗死及颅内出血21例(10.8%)。

表1 多模式MR序列参数

2.2 多模式MR对急性脑梗死合并溶栓禁忌症检出率

194例患者,多模式MR检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17例(8.8%),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陈旧性脑出血5例(2.6%),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陈旧性脑出血、动脉瘤1例(0.5%),急性脑梗死合并动脉瘤3例(1.5%),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动脉瘤2例(1%),急性脑梗死合并陈旧性脑出血3例(1.5%),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出血、脑微出血1例(0.5%),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出血2例(1%),脑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脑梗死、动脉瘤1例(0.5%),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急性脑梗死、动脉瘤1例(0.5%)。

表2 194例患者CT与多模式MR病灶检出率比较[n(%)]

表3 194例患者多模式MR各序列病灶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对于脑卒中患者,诊断流程第一步需明确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常规MR虽能检出急性脑出血,但因信号与急性脑梗死相似而不能鉴别,急性期脑出血因含脱氧血红蛋白而在T2*GRE呈低信号,血肿超急性期(<6h)DWI呈高信号伴周围低信号环,急性期(7h~3d)DWI呈低信号的脱氧血红蛋白伴周边高信号环的血管源性水肿[2-3],借此可明确急性脑出血,本研究CT、DWI、T2*GRE对急性脑出血检出率相同,与于广会等[4]研究一致;CT及常规MR对急性脑梗死检出率低,做为MR的功能成像DWI,研究报道DWI可在脑梗死发病30分钟内发现病灶,本研究显示DWI对急性脑梗死检出率明显高于CT、常规MR组。Yoo等[5]研究发现DWI显示急性脑梗死病灶体积>70cm3,即使早期进行溶栓治疗,其预后仍然较差,提示通过测量脑梗死体积可以指导判断是否进行溶栓治疗,但常规MR与CT常不能准确反映急性脑梗死体积。

2014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将蛛网膜下腔出血、既往有颅内出血、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列入静脉溶栓禁忌症[6],因此在溶栓治疗前,需迅速评估是否存在溶栓禁忌症,常规MR对早期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低,邵素君等[7]研究发现T1WI、T2WI对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48h)检出率分别为66.6%和50.0%,而DWI、T2*GRE可敏感检出病灶,本研究显示CT、DWI、T2*GRE对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相同,但DWI不能定性诊断,需与脑膜炎鉴别,蛛网膜下腔出血在T2*GRE呈低信号,而脑膜炎没有此表现,因此可鉴别。对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CT平扫与常规MRI常常会漏诊,而DSA、CTA及MRA可明确诊断,但DSA为有创检查,需术前准备时间较长,而CTA需注射对比剂,两者均耗时较长,而3D TOF MRA检查简便、无创,无需注射对比剂,成像质量好,可较好的显示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8-9],可列入该类患者常规检查。陈旧性脑出血因其含铁血黄素沉积,可长期在T2WI、T2*GRE形成低信号[10],而得以明确患者有无脑出血病史,CT也能检出陈旧性脑出血形成的软化灶,本研究CT虽与T2WI、T2*GRE检出陈旧性脑出血软化灶例数相同,但CT无法与其他病因形成的软化灶鉴别。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血管壁严重损害时血液通过血管壁漏出所致,以微量出血为主要特点的一种脑实质亚临床损害,CMBs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病、既往卒中史、脑白质病变、高尿酸血症等[11-12];Charidimou等[13]研究发现,对于合并CMBs的脑卒中患者,其卒中复发风险显著增高;Shoamanesh等[14]研究显示CMBs病灶数量是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及其不良预后的一个危险因素;CMBs主要靠T2*GRE和SWI序列检出,CT及常规MR无法检出CMBs,本研究显示DWI可部分显示CBM,但检出率明显低于T2*GRE,与于广会[4]等研究一致。

DWI由b值=0s/mm2及b值=特定值的两组图像组成,本研究DWI设定b值为1000 s/mm2时,其主要反映水分子扩散信息,而b值为0s/mm2时实际为SS-EPI T2WI序列,主要反映T2WI成分,虽然SS-EPI T2WI图像质量不如自旋回波T2WI,但对于某些特定患者如脑梗死,其图像质量尚可满足诊断要求,因而不必再次扫描T2WI从而节省检查时间。本研究多模式MR3个序列的总检查时间为3分31秒,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可为临床评估是否存在溶栓禁忌症提供可靠的影像信息,从而避免该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出现危险。

总之,与常规MR及CT对比,多模式MR通过各序列优势互补,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短时间内通过一站式检查,即可为临床诊治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较全面的信息。

猜你喜欢
陈旧性蛛网膜下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2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对比
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中医康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