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与MR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2019-05-31 09:43李开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2期
关键词:胰腺癌胰腺特异性

李开会

(梁山县人民医院 山东 济宁 272600)

在临床消化系统疾病中,胰腺癌属于常见恶性肿瘤。近几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饮食结构的转变,临床上胰腺癌发病率呈现为逐年增长的趋势[1]。在发病初期,胰腺癌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而极易被忽视,而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此时患者病死率高,预后极差。因此早期及时发现、诊断、治疗胰腺癌,对于改善其预后,提升生存率尤为关键[2]。目前针对胰腺癌患者,临床主要采用的诊断方法即为多排螺旋CT和MR[3]。因此本文即对多排螺旋CT与MR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做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70例。其中,对照组男40例,女30例,年龄为47~75岁,平均年龄为(65.34±2.71)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2.1±0.4)个月。观察组男36例女34例,年龄为46~74岁,平均年龄为(65.38±2.69)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2.3±0.2)个月。两组基础临床数据对比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及排除标准[4]:均符合胰腺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均经临床症状、术后病理检查等确诊;均意识清醒,具备一定认知能力;均知晓本次试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排除合并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者、对造影剂过敏者、精神疾病者等。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多排螺旋CT扫描诊断,扫描仪器为GE 64排螺旋CT机,扫描参数设置:管电流250~300mA,管电压120kV,螺距0.938/1,层距3~5mm,层厚3~5mm,CT平扫:W200~210,C50~60;CT增强扫描:W220~250,C50~70。检查过程中,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对胰腺部位实施逐步平扫,从肝门至胰腺钩突下段为扫描范围。之后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100mL经肘静脉输注,输注速度为4mL/s,然后增强扫描延迟期、静脉期、动脉期等。注意叮嘱患者屏气,扫描完成后,向工作站上传图像,并实施MPR(多平面重建)、MIP(最大密度投影)等处理。

观察组实施MR扫描诊断,扫描仪器为GE1.5T磁共振仪行动态增强MR扫描。扫描期间采用体部相控阵线圈,行T1WI和T2WI脂肪抑制序列,相关参数设置:T1WI的翻转角12度,TR/TE 4.4/1.1,重建间距0,重建层厚2.5~3mm,层厚3.6mm,T2WI的TE102ms,TR2~3个呼吸期间,层间距1.5~2mm,层厚5.5~7mm。叮嘱患者扫描前6~8h常规禁食,采用T1WI扫描延迟期、静脉期、动脉期,从肝上缘至胰腺下缘为扫描范围,采用钆喷酸普胺MR对比剂行轴位成像,剂量为0.2mL/kg,注速为3mL/s。

1.3 观察指标

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两组不同时期的显示值以及诊断特异性、敏感度、准确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t值可对文中计量资料加以检验,卡方可对文中计数资料加以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期的显示值对比

在胰腺延迟期、静脉期、动脉期的显示值上,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明显较高,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诊断特异性、敏感度、准确性对比

在诊断特异性、敏感度、准确性上,观察组分别为 71.43%、80.0%、91.43%较 对 照 组 74.29%、82.86%、88.57%无明显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不同时期的显示值对比(±s)

表1 两组不同时期的显示值对比(±s)

组别 例数 延迟期 静脉期 动脉期观察组 70 63.61±12.64 65.64±16.53 118.67±19.94对照组 70 56.29±11.24 52.30±14.78 107.62±12.29 t值 2.4321 3.5668 2.7541 P值 0.002 0.001 0.007

3 讨论

在临床上,胰腺癌具有复杂病因,且患者一旦发病,则其短时间内病情迅速进展,因而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早期此类患者因缺乏特异性、典型性临床症状,因而往往未获重视而造成预后不佳。在诊断该病症的过程中,病理切片检查是“金标准”,但发病早期多数患者无法及时接受此项检查,因而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5]。而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医疗科技的进步,目前诊断胰腺癌的方法不断增多,主要涉及血液生化免疫检查、穿刺病理学检查、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MR检查、CT检查等。对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检查时,其可减少检查时间,其每一期扫描只需8秒,而MR的优势在于造影剂使用安全性高,不存在射线损伤等[6]。本文的研究中,在胰腺延迟期、静脉期、动脉期的显示值上,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明显较高,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诊断特异性、敏感度、准确性上,观察组分别为71.43%、80.0%、91.43%较对照组74.29%、82.86%、88.57%无明显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可见,多排螺旋CT与MR对胰腺癌的诊断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多排螺旋CT与MR对胰腺癌的诊断特异性、敏感度、准确性均明显较高,但MR诊断在不同时期的显示方面明显优于CT诊断,因此更具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胰腺癌胰腺特异性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胰蛋白酶抑制剂ZCL-8对大鼠胰腺创伤的治疗作用
STAT1和MMP-2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
中西医结合护理晚期胰腺癌46例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