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的CT、MRI影像学特点

2019-05-31 09:43何敏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2期
关键词:流率平滑肌盆腔

何敏丽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广西 桂林 541001)

本研究探讨了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的CT、MRI影像学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患者42例,纳入标准:均有明确子宫平滑肌瘤及其切除病史,均接受CT、MRI检查;排除标准:将无法有效配合研究等患者排除在外。患者年龄31~56岁,平均(46.6±7.5)岁。在疾病类型方面,34例为子宫阔韧带平滑肌瘤(病灶直径8~21cm,平均(14.2±2.3)cm,其中18例≤15cm,16例>15cm),4例为盆腔播散性平滑肌瘤(病灶直径为几毫米到几厘米),2例为膀胱平滑肌瘤(病灶直径为4cm左右),2例为肠系膜来源平滑肌瘤(病灶直径为30cm左右);在临床表现方面,下腹痛呈阵发性或坠胀痛28例,自觉腹部包块10例,无显著症状4例。

1.2 方法

1.2.1 CT检查 采用GE64排螺旋CT扫描仪,常规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层厚、间隔、重组层厚分别为5mm、5mm、1.25mm,以3.0ml/s的注射流率给予患者注射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或采用GE128排螺旋CT扫描仪,电压、电流、层厚、重组层厚分别为120kV、200~300mA、5mm、1.25mm,增强扫描以3.0ml/s的注射流率给予患者团注80~100ml 1.5ml/kg碘帕醇注射液(上海博莱科信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3385),注射后25s、45s、65s分别扫描。

1.2.2 MRI检查 采用SIEMENS Avanto 1.5T磁共振成像仪,常规轴位FLASH T1WI、SE-EPI DWI、TSE T2WI扫描,增强扫描以2.0~2.5ml/s的注射流率给予患者注射15~20ml对比剂扎喷酸葡胺。或采用SIEMENS Verio 3.0T磁共振成像仪,应用体部表面线圈,平扫和增强序列轴位分别为T1WI、T2WI、冠状位、矢状位T2WI、扩散加权成像和VIBE多期扫描,给予患者注射15~20ml 0.01mmol/kg对比剂扎喷酸葡胺(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860001)。

1.3 观察指标

将所有患者的病变位置、形态、合并子宫肌瘤情况、内部CT密度、MRI信号特点等详细记录下来。

1.4 统计学分析

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的CT、MRI检查的诊断价值用Fisher确切概率计算法比较评价。采用SPSS21.0,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的CT与病理检查的诊断价值对比

具体见表1。

表1

2.2 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的MRI与病理检查的诊断价值对比

具体见表2。

表2

2.3 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的CT、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比较

具体见表3。

表3 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的CT、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比较(%)

3 讨论

平滑肌瘤会在任何人体正常平滑肌组织分布的部位发生,子宫平滑肌瘤在女性生殖系统中最为常见[1],35岁以上妇女达到了20%~30%的发病率,而子宫外平滑肌瘤在临床并不多见,这就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临床的诊断工作。临床分子宫外平滑肌瘤为子宫旁、腹膜后、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静脉内、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病吴磊,雌激素刺激对其发生造成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病理性质类似于子宫壁内肌瘤[2]。子宫旁平滑肌瘤在子宫体旁、盆腔其余器官及间隙发生,阔韧带肌瘤最为常见,其次为卵巢、尿道、宫颈等。由于子宫外平滑肌瘤具有较为罕见或少见的发病部位,同时其变性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因此将一定的挑战带给了临床的诊断工作。通常情况下,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具有较大的体积,大部分合并不同程度与类型的变性,平滑肌瘤伴变性的MRI特征性表现为“沼泽湿地征”,特别是子宫旁平滑肌瘤较大,具有更为显著的表现。育龄妇女是高发人群,既往有子宫肌瘤及其手术史,将临床与肿瘤指标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明确诊断,促进术前误诊率的有效降低[3]。

总之,盆腔内子宫外平滑肌瘤的CT、MRI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极易变性,后者较前者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流率平滑肌盆腔
带交换和跳跃的一维双向自驱动系统的仿真研究
第二法向应力差与气辅共挤出胀大的关系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多束光在皮肤组织中传输的蒙特卡罗模拟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和MRI诊断
注射流率对脑磁共振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