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平片和CT三维重建在外伤性髋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2019-05-31 09:43叶敏杰赖智民黄宇芬严朝钦徐礼锋黎雪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2期
关键词:平片外伤性三维重建

叶敏杰,赖智民,黄 韬,黄宇芬,严朝钦,徐礼锋,黎雪莹

(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 广东 佛山 528100)

在临床中髋关节骨折是较为常见的,引发髋关节骨折的因素有股骨头坏死、外伤等,其中外伤是常见且多发的[1]。髋关节骨折比较复杂,若处理不当致残率比较高,因此在骨折后尽早进行精准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2]。对于髋关节骨折的诊断临床以X线技术为主,然而外伤性髋关节骨折结构的特殊性,因此对于髋臼顶线状隐匿性骨折等诊断精准度比较低,再加上多方位投照增加了患者的疼痛度,可能会加重病情[3]。本次研究旨在分析X线平片和CT三维重建在外伤性髋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将此次研究做出如下报告。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68例外伤性髋关节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6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在24~63岁间,中位数年龄(43.5±7.2)岁,发生骨折因素有摔伤、坠落伤及车祸伤。

1.2 方法

入选本次研究患者先予以X线平片诊断,然后在予以CT三维重建诊断。X线平片使用的仪器为西门子 DR摄片机,对患者骨盆分别实施正位摄片、前后位与内外斜位片。使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扫描机进行折断,使用横断面容积扫描。将管电压、管电流、时间、层厚、螺间距、阈值分别设置为120kV、100mA、1s、1~3mm、0.865mm、110Hu~210Hu。在诊断时患者采取仰卧位,先对骨盆进行定位摄片,对于两侧髋臼扫描的范围自骶髂关节中部直至坐骨下肢下缘。在扫描完成之后将取得容积数据实施三维重建,在兴趣区选取合适的阈值,对图像的对比度及亮度进行调节,将无关的结构删除掉,获取表面遮盖重建的三维立体图像。对双侧股骨上端采取染色措施,分离股骨头与髋臼,并分别进行观察,顺着XYZ轴予以旋转,从而直观的对骨折情况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比较CT三维重建与X线平片检出髋臼前壁骨折、髋臼后壁骨折、前柱骨折、后柱骨折、复合骨折率。

1.4 统计学检验分析

本研究基于SPSS21.0版本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分析模型,计数资料采用例(n)、率(%)的形式描述,采用卡方(χ2)检验资料间差异,P值小于0.05表示两者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诊断结果

68例患者经手术诊断,其中髋臼前壁骨折为15例,髋臼后壁骨折为13例,前柱骨折为17例,后柱骨折为14例,复合骨折为9例。

2.2 两种方式诊断结果的比较

CT三维重建检出髋臼前壁骨折、髋臼后壁骨折、前柱骨折、后柱骨折、复合骨折精准率均高于X线平片检出精准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数据见下表1。

表1 两种方式诊断结果的比较

3 讨论

髋关节属于多轴性的关节,是机体承重关节,是由髋臼、股骨头等组成,髋关节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所以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易引发各损伤[4]。髋关节骨折是指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部位的骨折,多发老年人群,且骨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年人群发生髋关节骨折是因为骨强度降低与髋周肌群退变,青壮年人群发生髋关节骨折则是由外力导致。

通过研究发现,CT三维重建检出髋臼前壁骨折、髋臼后壁骨折、前柱骨折、后柱骨折、复合骨折率均为100.0%,而X线平片检出髋臼前壁骨折、髋臼后壁骨折、前柱骨折、后柱骨折、复合骨折率分别为73.3%、69.2%、76.4%、71.4%、55.5%,由以上数据可知CT三维重建各骨折种类检出率均高于X线平片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

在骨折的诊断中以X线平片技术为主,包含髂骨斜位片、前后位片与闭孔斜位片,具有操作简单、经济等特点,但是X线平片只能显示出平面的图像,且极易受到肠腔内气体、软组织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准确的显示出骨折细节等情况。此外在诊断时因受到体位限制、自身因素等影响,不能清晰的显示出平片重叠的部位,因此降低了诊断准确度,且极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在检查时需要采取多方位的投照,因此需要不断的搬动患者,增加患者的疼痛股,因此影响检查的质量,严重时甚至加重病情,增加治疗的难度[5]。

CT三维重建技术具有分辨率高、扫描层面薄等优势,避免了前后重叠的现象,可清楚的显示出骨折碎片的情况。另外CT三维重建也可对轴进行旋转,从各个角度将骨性结构显示出来,且呈立体成像的状态,利于医务人员的诊断。多平面立体重建技术的立体感比较强,在扫描髋关节之后,经重建技术通过立体的形式将髋臼骨折的状态模拟出来,将骨结构的空间位置改变清晰的显示出来,更直观的对骨折情况进行观察[6]。通过切割技术去除股骨头,将髋臼保留下来,避免股骨头将其遮挡住,将关节内骨碎片、骨折的方向等情况清晰的显示出来。CT三维重建是常用表面遮盖显示技术,表面遮盖显示技术主要是由CT值高于确定阈值的所有像素所组成的一个表面模型,将经薄层重建的轴面图像作为基础,从而选择兴趣区的阈值,合成三维[7]。想要使三维图像变得更立体真实,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将骨结构表现出来,这样增加立体感。针对同一个部位但是不同的组织来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其进行成像或着色,使用透明技术把立体、不同颜色的结构在一幅图像上表现出来[8]。

临床治疗髋关节骨折以手术治疗为主,使用CT三维重建也可以对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判定,在进行手术治疗时,若使用植入材料时,通过重建图像可以清晰的显示出植入物的方向,判定是不是进入关节腔。外伤性髋关节骨折采用CT三维重建诊断技术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对骨盆进行全方面的检查;②更清晰的将整个髋臼情况显示出来;③对股骨头及髋臼进行分离观察,将髋臼与股骨头之间的关系清晰的反应出来,利于对骨折类型的确定;④多方位的将骨折显示出来,利于医务人员做出精准的判断;⑤经三维CT将内固定金属伪影去除掉。在外伤性髋关节骨折的诊断中,CT三维重建也有以下几点不足:①髋臼内会出现假骨碎片征,分析其原因为在三维重建过程中,所选取的阈值比较低或是在重建过程中去除股骨头不彻底。出现这种现象时应选取合适的阈值,并将股骨头去除彻底;②在三维重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丢失图像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线样骨折不明显,螺旋扫描的层厚与间距比较大。出现这种情况时应仔细阅片;③髋关节腔内骨碎片可能出现漏诊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时应经三维表面轮廓将其显示出来;④针对低于2mm或者无错误的骨折不能清晰的显示出来,出现这种情况时可采用二维CT进行检查。

综上所述,CT三维重建诊断外伤性髋关节骨折具效果好、清晰度高、准确率高等优势,更立体的将关节表面情况反应出来,弥补X线平片诊断的不足,为临床对骨折的判定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猜你喜欢
平片外伤性三维重建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 CT 三维重建在肋骨及软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价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