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诊断乙肝后肝硬化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探究

2019-05-31 09:43马利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2期
关键词:达峰感兴趣乙肝

马利军

(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磁共振科 内蒙古 包头 014040)

我国乙肝患者的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乙肝病毒导致的慢性肝炎患者大约在3千万左右,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容易从肝硬化发展为肝癌,当前肝硬化的早期诊断仪病理学作为基础,近些年来随着现有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检查技术逐渐应用到诊断中。在本次研究中为了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乙肝后肝硬化的应用及临床意义,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11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观察组组,选择同期健康的110例人作为对照组,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诊断后对结果分析。详细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11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观察组组,选择同期健康的110例人作为对照组,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诊断后对结果分析。其中对照组的男女分别是50例和60例,年龄区间在30~78岁,平均年龄52.3岁,观察组的男女分别是55例和55例,年龄区间在32~77岁,平均年龄51.2±0.9岁。所有患者案例基本资料分析后得知,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采用的是双筒高压注射器,对图像进行专业化处理。具体条件如下:电压100kV,电流在80mA,层厚以及间隔时间等进行合理设定,扫描次数24次,时间是76.6s。患者在肘前静脉留置18G的静脉套管针,采用腹带进行加压处理。在扫描过程中叮嘱患者平静呼吸,采用双筒注射器进行固定速率的注射。

1.3 指标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对各项指标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不同感兴趣区 FOM 的达峰时间对比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不同感兴趣区FOM的达峰时间进行分析,观察组的时间长,对比结果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不同感兴趣区 FOM 的达峰时间对比

2.2 对比不同感兴趣区的TDC曲线峰值的CT值

在本次研究中对不同感兴趣区的TDC曲线峰值的CT值进行分析,对照组的数据趋于正常,对比后差异明显,如表2。

表2 不同感兴趣区的TDC曲线峰值的CT值分析

3 讨论

乙肝后的肝硬化的诊断是重点,针对具体注意事项,需要医护人员引起重视,做好后续护理指导工作,确保得到准确的结果[1]。

CT灌注成像技术指的是通过静脉团注对比剂的同时,对感兴趣层面进行连续多次的扫描,考虑到CT增强值以及组织内碘剂浓度以及具体参数等,可以采用医学计算器官血流量采用不同的数学方式计算出组织器官的的密度曲线,直接用来反映组织器官的血流动力学以及功能变化[2]。

肝脏本身有独特的双血供,其中20%~30%来自肝动脉,70~80%来自门脉,灌注参数计算和其他器官相比比较复杂,肝硬化时肝动脉的灌注比较正常,肝动脉灌注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肠系膜上动脉经动脉CT进行肝脏灌注扫描研究可知,肝动脉造影CT测量纯肝动脉的灌注,在本次研究中,对肝硬化的早期肝小叶结构分析得知,大量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结构压迫小叶下静脉[3]。

在整个诊断过程中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等都能反应具体诊断概况,在整个过程中提供合理的影像学结果,能避免出现肝叶比例失调。结合结果可以进行有效的治疗,促进恢复[4]。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不同感兴趣区FOM的达峰时间进行分析,观察组的时间长。对不同感兴趣区的TDC曲线峰值的CT值进行分析,对照组的数据趋于正常,对比后差异明显。说明对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实施诊断,整体优势明显,有突出的作用。

综上所述,多排螺旋CT在诊断乙肝后的肝硬化中有重要的作用,整体可行性高,符合具体要求,值得实施和应用。

猜你喜欢
达峰感兴趣乙肝
迎接人口“达峰”
更 正
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的协同治理路径
基于统计学的中国典型大城市CO2排放达峰研究
肺功能检查在小儿大叶性肺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编读往来
现在是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