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检查技术在临床研究植骨修复感染性骨缺损中的价值

2019-05-31 09:43吕秀玲吴晓玉田兴仓米占虎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家兔植骨自体

李 炯,吕秀玲,吴晓玉,田兴仓,米占虎,陈 兵(通讯作者)

(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 宁夏 银川 750004)(2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宁夏 银川 750004)(3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 宁夏 银川 750004)

感染性骨缺损是临床一直以来都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1]。近年来,我国交通恶性事故逐年升高,严重损伤导致开放性骨折,如不及时彻底清创,引起临床常见的一种严重骨感染性疾病,重者导致肢体感染性骨缺损;造成骨折愈合时间长或骨不愈合,进而导致感染性骨缺损及骨不连。随着新型生物材料微小颗粒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骨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临床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摄影设备和雄厚的技术力量优势,对此方案进行定期规律性的疗效分析。目前试图用一种治疗患有感染性骨缺损患者最佳有效的方法。在新的植骨方法前提下克服目前抗生素反复使用、感染控制差和骨折不愈合等实际情况。为临床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治疗提供一种全新的、可行的、合理有效的临床应用方案新途径,也为临床研究取得良好的诊治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选择24只健康家兔的桡骨中上段作为研究对象。

1.2 机器设备

飞利浦 Digital Diagnost(DR)机。

1.3 投照体位

采用标准规范的常规投照体位,在植骨前与植骨后对24只家兔桡骨中上段分别行DR正侧位摄影检查,每次投照位置把控一致,包括骨感染的范围,达到满足X线诊断要求。

1.4 研究方法

1.4.1将24只健康家兔的桡骨中上段,作为植骨修复感染性骨缺损的研究对象。按Mader J.T的骨髓炎造模方法进行造模。将造模成功感染后的家兔随机分为A、B两组行植骨,A组: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对照组),B组:微小颗粒骨复合BMSCs植骨(研究组)。两组植骨术后分别于2,4,8,12周四个时间点定期行DR检查。

1.4.2 DR检查典型X线征象内容:植骨前观察骨缺损部位累及范围,骨折断端间隙、大小、成角、移位等情况,并观察局部骨髓指标有无骨质破坏,骨质增生,软组织肿块影,死骨等。植骨后A组、B组对比观察断端骨痂、骨小梁形成,骨断端连接,骨折线处皮质骨结构出现,骨髓腔通畅等愈合情况。骨髓间充值干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在特定的条件下可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等细胞分化。B组微小颗粒骨复合(BMSCs)较A组自体微小颗粒骨具有更强的修复感染性骨缺损的能力[2]。同时值得广泛推广于临床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手术治疗。

表1 按Lane-sandhu标准进行不同时间段各组术后X线评分

2 结果

2.1 通过征象显示情况,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按Lane-sandhu标准,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进行不同时间段各组术后X线评分[3],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水平设定为α=0.05。数据经正态分布检验,用方差分析和 Duncan,s 检验分析A、B两组在第2、4、8、12周四个时间点时间段植骨区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可知:术后4、8周X线评分A、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C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12周X线评分A、B、C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根据术后第2、4、8、12周不同时间点植骨区X线检查标准,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随访对比观察自体微小颗粒骨和微小颗粒骨复合BMSCs植骨修复感染性骨缺损术后在临床中愈合的情况及疗效,影像诊断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案。具体结果如表2。

表2 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植骨区Lane-sandhu X线评分标准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大小城市车辆不断猛增,严重交通事故的发生也逐年处于上升趋势。临床常见的严重开放性骨损伤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失去最佳处理时机。自体微小颗粒骨开放性植骨是目前感染性骨缺损治疗常见的方法[4]。于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方法是先控制局部的感染,然后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进行植骨术修复骨缺损[5]。自体骨移植被认为是修复骨缺损的金标准。本文以家兔作为研究对象,成功找到一种治疗患有感染性骨缺损患者最佳有效的方法。临床通过医学影像领域高端数字化X线摄影设备,高质量的影像图片,为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患者提供一种可行的临床治疗进程方案。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将骨髓造模成功的24只家兔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与微小颗粒骨复合(BMSCs)植骨。于植骨前和植骨术后2,4,8,12周行DR检查,X线图像必须达到能满足影像诊断的要求,避免伪影的产生及体位的准确性。并按Lane-sandhu评分标准进行不同时间段各组术后X线评分。A、B两组在术后植骨,骨缺损修复的各个阶段上,DR检查所得图像的典型X线征象结果分析,B组X线检查显示骨愈合时间缩短,新生骨形成速度快。A、B两组在第2、4、8、12周四个时间点时间段X线评分A组均低于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微小颗粒骨复合BMSCs植骨修复感染性骨缺损的能力优于自体微小颗粒骨移植。并应用临床两年来满意治疗25例感染性骨缺损患者。

综上所述,临床通过对感染性骨缺损,尤其是抗生素反复使用、感染控制差和骨折不愈合的患者,提供了这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案,进行了植入微小颗粒骨复合(BMSCs)植骨,随访观察了植骨后患者愈合情况,进一步评估其疗效[6]。基本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家兔植骨自体
春季家兔管理四要点
秋养家兔 配种要点需牢记
家兔“三催”增效饲养法
家兔疾病 如何检查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脂肪推土机 Bulldozer “自体脂肪填充”大揭秘!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