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及MRI在肝脏肿瘤诊断鉴别中的临床应用

2019-05-31 09:44岳彩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诊断率螺旋概率

岳彩真

(莘县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 聊城 252423)

引言

众所周知,肝脏肿瘤是高危疾病之一,如果患者在初期可以早发现以及早诊断将会对疾病的控制起到巨大的作用。正是基于此因素,选择了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了肝脏肿瘤诊断的42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多层螺旋CT及MRI在肝脏肿瘤诊断鉴别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究,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了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了肝脏肿瘤诊断的42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的42例患者之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范围集中在26岁至78岁之间,平均的年龄值为51.3岁。其中有24例患者的病灶位置在其肝左叶,剩余18例患者的病灶位置在为肝右叶。

1.2 方法

让所有患者保持仰卧位,对其进行64排CT扫描仪扫描其肝脏位置,主要的参数为:120KV电压,将机器的电流设置为220mA,2.5毫米为扫描层距,层厚设置为5毫米,将螺距设置为0.8毫米。除此之外,还需要选择碘海醇作为扫描期间的非粒子型对比剂对三期的扫描进行增强,同时采取横断图像对结果进行薄层重建,对其肝脏内部的血供特点进行分析[1]。对所有患者再进MRI扫描,主要选择T1WI、T2WI、DWI等等的序列进行扫描,将层距设置为3毫米,层厚则设置为6.5毫米,矩阵为256×256,FOV为256×358,在患者扫描过程之中采取平扫以及联合增强扫描对患者进行检查,同时还需要依据患者具体的脊柱损伤位置进行分析进而将其矢状位以及轴位进行确定,层间距为4毫米,层厚也为4毫米[2]。将患者手术病例检测结果作为整个研究的金标准,同时依据64排螺旋CT、MRI以及两种诊断方式进行联合诊断的三种诊断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对比三种不同诊断方式下的检出概率。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三种不同诊断方式下对肝脏肿瘤患者的检出概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所有的研究数据主要采取SPSS21.0统计软件整合和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取的检验方式为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的是t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运用方式下的检出率对比

在肝脏肿瘤患者进行诊断时,采取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的检出率为83.3%,MRI诊断的诊断率为92.9%,采取多层螺旋CT和MRI联合的方式进行诊断的诊断概率为100%,由此可见,多层螺旋CT和MRI联合的诊断方式的诊断概率明显高于单一的多层螺旋CT以及MRI。P<0.05组别之中的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具体的研究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运用方式下的检出率对比[例(%)]

3 讨论

以往,在进行肝脏肿瘤患者的诊断过程之中往往只能对肝脏病变进行检测,无法得到定性诊断,因此多层螺旋CT以及MRI联合诊断方式逐渐成为了临床肝脏肿瘤诊断的首要选择。多层螺旋CT技术的使用使得患者的检查范围变得更快、更好以及更大,同时也大大增加了CT临床的应用率[3]。MRI是当前不存在辐射损伤的安全检查手段之一,这一诊断方式的软组织分辨力也非常高,除此之外,这一诊断方式的多参数成像也可以为患者的情况提供更多的信息依据。而对肝脏肿瘤患者进行诊断时,采取两种方式进行诊断将会大大提升诊断的准确率。在本文当中,选择了42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参与研究的42例患者分别使用了多层螺旋CT、MRI以及多层螺旋CT和MRI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三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率后发现,在肝脏肿瘤患者进行诊断时,采取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的检出率为83.3%,MRI诊断的诊断率为92.9%,采取多层螺旋CT和MRI联合的方式进行诊断的诊断概率为100%,由此可见,多层螺旋CT和MRI联合的诊断方式的诊断概率明显高于单一的多层螺旋CT以及MRI。P<0.05组别之中的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进行肝脏肿瘤诊断过程之中,采取多层螺旋CT和MRI进行联合诊断具有非常高的确诊概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诊断率螺旋概率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概率与统计(一)
概率与统计(二)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X 线CT联合检查对非典型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效果研究
旋风“螺旋丸”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