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超声评价前盆腔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2019-05-31 09:44彭柳玲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2期
关键词:耻骨障碍性盆底

彭柳玲

(广西柳州市潭中人民医院超声科 广西 柳州 545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柳州市潭中人民医院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5 ~65岁,平均(42.7±5.8)岁。同期选择40例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6~65岁,平均(43.6±5.1)岁。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E8进行检查,探头频率为4~8MHz,二维扫查角度为70°,容积扫查角度为85°。首先嘱患者将膀胱和直肠排空,膀胱残余尿量小于50mL,取膀胱截石位,髋部屈曲,外展,于阴道探头前端涂抹耦合剂,将探头放置于会阴部,以耻骨联合后下缘为原点,在耻骨联合中轴线与经过耻骨联合下缘的X轴直线夹角45°,建立直角坐标系来评估膀胱颈和尿道的位置和活动度,对盆腔脏器进行观察。调整探头方向,清晰显示耻骨联合全貌,分别采集和保存安静状态下和最大Valsalva动作时的图像,在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向后下方(背尾侧)移位,该动作持续5s,肛提肌裂孔扩张明显,并对其进行观察。观察安静状态下和最大Valsalva 动作状态下的各项指标,将数据测量3次,取平均值;对最大Valsalva动作下的膀胱颈位置、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尿道内口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1)观察组前盆腔的结构,膀胱颈的形态、位置及移动情况,测量尿道膀胱后角及膀胱颈移动度、旋转角度;(2)比较两组盆底结构在安静状态下逼尿肌厚度、膀胱颈的位置、膀胱后角的差异,最大Valsalva动作时尿道内口、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尿道膀胱后角的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盆底超声表现分析

4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与40例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人群在盆底超声检查过程中,能很好的配合完成Valsalva动作,超声图像显示较好,在盆腔器官、功能变化及安静状态等方面能清晰显示。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观察组的膀胱颈移动度、膀胱颈旋转角度和尿道膀胱后角的测量数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超声指标比较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各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结构薄弱,盆底脏器损伤、退化及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组疾病。盆底功能障碍作为临床妇产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人群主要为中老年女性。超声检查费用低廉,操作简单,更重要是能够进行实时动态成像并观察,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诊断。三维盆底超声检查的图像质量较高且较直观,对盆底的结构、功能的评估较为客观。本研究发现:静息及Valsalva动作状态下,观察组与对照组膀胱移动度、膀胱颈旋转度、尿额道膀胱后角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因此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运用盆底超声能更直接客观有效做出判断,给临床的诊断治疗提高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猜你喜欢
耻骨障碍性盆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正常妊娠期耻骨联合间隙宽度变化临床观察
耻骨联合分离的痛,您了解多少?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穴贴耻骨联合痛点治腰痛
任琢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