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价值

2019-05-31 09:44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实质螺旋原发性

叶 盛

(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 广西 南宁 530409)

近年来,肝血管瘤以及肝脏肿瘤在发病率上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其中肝脏肿瘤主要包括转移性肝癌以及原发性肝癌等,肝血管瘤以及原发性肝癌在危害性往往更大,要想改善患者预后,早期给予确诊并及时治疗是重中之重[1]。本次研究选择本院100例肝血管瘤患者及100例肝脏肿瘤患者,对其多排螺旋CT检查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现将详细研究过程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100例肝血管瘤患者及100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种类的不同将其分为肝血管瘤组(100例)、肝脏转移癌组(50例)以及原发性肝癌组(50例)。肝血管瘤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均在47岁至74岁之间,平均年龄58.6±2.5岁;肝脏转移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均在46岁至77岁之间,平均年龄60.3±3.8岁;原发性肝癌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均在48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61.3±4.2岁。三组患者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为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同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三组患者占位病灶实质灌注参数对比

表2 三组患者病灶附近实质区灌注参数对比

1.2 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西门子多排螺旋CT扫描仪作为诊断仪器,对三组患者开展多排螺旋CT检查。具体操作中,将其层厚数据设置在5毫米至8毫米之间,引导患者选择仰卧位,对其全肝部区域实施扫描,对患者开展增强扫描的过程中,选择80毫升至100毫升的碘海醇作为对比剂,借助高压注射器将其自患者静脉注入,将具体注射速度控制在2.5毫升/秒至3.5毫升/秒范围内。完成扫描操作中安排高资历其而经验丰富的专业影像科医师负责进行联合诊断,针对患者肝脏灌注中发生的异常部位进行分析,统计其异常数量,并观察其具体形态等,综合分析患者原发病变CT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实现对患者的综合临床诊断。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通过SPSS23.0数据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对象实施统计学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占位病灶实质灌注参数对比

三组患者在占位病灶实质灌注HBF、MTT、HAF以及HBV参数对比上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三组患者病灶附近实质区灌注参数对比

三组患者在病灶附近实质区灌注HBF、HAF以及HBV参数对比上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肝血管瘤以及肝脏肿瘤的诊断仍以DSA为金标准[2]。除了DSA检查外,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也是临床上诊断肝血管瘤以及肝脏肿瘤疾病常用方式,有研究认为,多排螺旋CT能够在肝血管瘤以及肝脏肿瘤临床诊断中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性[3]。通常情况下,肝内占位病变患者容易与肝血管瘤患者以及肝癌患者等发生混淆,需要给予进一步鉴别,因其在临床症状上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在其病变直径小于3.0厘米的情况下应注意鉴别疑似肝血管瘤表现的肝癌。有研究认为,通过CT平扫的方式对肝血管瘤、肝脏转移癌以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检查时往往不会发现明显的特异性表现,可能会造成误诊或者漏诊的现象,因此,临床上可借助CT增强扫描的方式或者通过延迟扫描的手段对其诊断准确性进行提高,减少误诊和漏诊。对肝脏血管瘤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的过程中,可发现其动脉期病变边缘呈现出片状、点状以及云絮状强化的现象。肝脏动脉血管在结构上相对较为粗大,能够为肿瘤供应血液,借助CT增强扫描的方式,能够发现肝脏密度发生增大,但是肝实质在密度上则往往较小。针对肝转移瘤病症进行CT增强扫描时一般无明显强化表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该类患者血液供应不足[4]。临床上对于肝血管瘤以及肝脏肿瘤患者的CT检查大部分表现为低密度,患者病灶大部分成纤维圆形或者卵圆形,在具体病灶边界上较清晰。肝血管瘤组、肝脏转移癌组以及原发性肝癌组占位病灶实质灌注HBF参数依次为161.30±32.21、197.92±32.31 和 514.63±45.31,三组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占位病灶实质灌注MTT、HAF以及HBV参数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肝血管瘤组、肝脏转移癌组以及原发性肝癌组在病灶附近实质区灌注HBF、HAF以及HBV参数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陈圣敏等人关于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患者多排螺旋CT诊断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5]。这说明,多排螺旋CT确实能够在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发挥良好的应用效果。

总而言之,多排螺旋CT能够对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有效反映,可在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发挥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实际诊断工作中,可视具体情况选择其他影像学方法进行联合检查,并结合患者实验室检查以及活检结果等,尽可能促进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减少漏诊以及误诊现象。

猜你喜欢
实质螺旋原发性
税法中的实质解释规则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旋风“螺旋丸”
美术作品的表达及其实质相似的认定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期待实质进展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