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在胃间质瘤术前诊断中应用对比观察

2019-05-31 09:44王警建王龙龙高延忠张军检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2期
关键词:准确度良性影像学

王警建,王龙龙,高延忠,张军检

(陕西省西安市第九医院CT/MRI室 陕西 西安 710054)

胃间质瘤是一种消化道间叶性肿瘤疾病,多发于小肠、胃等部位,约占消化道肿瘤的1%~3%,且因以往临床对胃间质瘤概念存在一定争论和混淆,常被误诊为神经源性和平滑肌肿瘤,不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治[1-2]。胃间质瘤生物学从良性到恶性不等,通过病理学检查一般难以预测肿瘤性质,因此临床不可单一依靠病理组织学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相关征象,以辅助鉴别诊断胃间质瘤恶良性,为临床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3]。故本研究进一步对比分析CT与MRI在胃间质瘤术前诊断中应用价值。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41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42.35±5.64)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T及MRI检查。

1.2 方法

CT检查:采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SOMATOM Siemens64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电压120kV,电流90~160mA,层间距5mm,层厚5mm,螺距1.0,准直1.0mm。检查前进行常规进食水合灌肠,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先平扫后再进行增强扫描,自隔顶至L3下缘部位进行扫描。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经患者肘正中静脉注射碘海醇造影剂,剂量为100ml,速率为2.5~3.0ml/s,门静脉期扫描50~60s,动静脉期扫描25~30s。检查完成后将检查相关数据上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RI检查:采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Espree 1.5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查,自隔顶至L3下缘部位进行扫描,体部联合相控线圈。层间距1.2mm,层厚6mm,扫描序列:双回波序列(TE=4.8ms,TR=100ms),梯度回波序列(TE=2.3ms,TR=100ms),加权成像(TE=108ms,TR=5500ms),扩散加权成像(TE=84ms,TR=3000ms)。

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经患者肘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造影剂,速率为2.0ml/s,注射30后进行动脉期扫描,65s后进行门静脉期扫描。患者检查完成后均接受手术病理检查。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与MR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诊断结果

72例胃间质瘤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恶性胃间质瘤51例,良性21例。

2.2 CT及MRI诊断结果

CT与MRI诊断胃间质瘤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3。

表1 CT影诊断结果(n)

表2 MRI诊断结果(n)

表3 CT与MRI诊断效能比较(%)

3 讨论

胃间质瘤主要由上皮样细胞或梭形细胞构成,临床多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黑便、腹痛及腹部包块等不适症状,缺乏特异性表现,因此临床中针对胃间质瘤临床诊断难度较大。随着近年来影像学技术不断进步与成熟,CT及MRI等影像学诊断方法逐渐应用于胃间质瘤临床肿瘤疾病诊断中,并获得广大医患人员的认可[4]。

本研究结果显示,72例胃间质瘤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恶性胃间质瘤51例,良性21例。CT与MRI诊断胃间质瘤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无显著差异。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扫描范围广、图像清晰、检查时间短等特点,应用于胃间质瘤诊断中,可清晰的将肿瘤内部血供、生长方式显示出来,能够明确诊断出肿瘤是否发生远处组织器官转移,且可通过多方位任意角度重建图像,准确的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为肿瘤恶良性质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MRI检查能够多平面的将肿瘤内部组织特征、与周围组织结构显示出来,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影像学数据。CT及MRI检查过程中,黏膜下软组织肿块呈现向腔外或腔内生长,形态呈规则或不规则状态,边界多清晰;较大肿瘤可发生坏死和液化,且部分肿瘤内部可见出血点及斑点状钙化影;在增强扫描后肿瘤实质呈现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而液化及坏死部位无强化表现,且肿瘤旁边出现条带状或簇状增粗肿瘤血管影。因此,CT与MRI在胃间质瘤术前诊断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对胃间质瘤恶良性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早期治疗胃间质瘤提供有效依据。

综上所述,CT与MRI在胃间质瘤术前诊断中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为患者早期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准确度良性影像学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Phosphatidylinositol-3,4,5-trisphosphate dependent Rac exchange factor 1 is a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幕墙用挂件安装准确度控制技术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动态汽车衡准确度等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