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MRI单用或联合诊断乳腺癌价值比较

2019-05-31 09:44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2期
关键词:单用毛刺肿块

陈 静

(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B超室 江苏 昆山 215300)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乳腺癌患者共60例患者超声和MRI影像学资料,比较超声、MRI单用或联合诊断乳腺癌准确率,探讨探讨超声、MRI单用或联合诊断乳腺癌临床价值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乳腺癌患者共60例患者,均经病理活检确诊[1],并同时行超声和MRI检查;患者年龄33~74岁,平均年龄(53.19±6.70)岁,其中左侧病变34例、右侧病变26例;根据病理学类型划分,浸润性导管癌43例、浸润性小叶癌10例、导管内癌3例、黏液腺癌2例、髓样癌2例。

1.2 诊断方法

1.2.1超声检查 采用PHILIPS EPIQ7 型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5~12MHz;仰卧位下以乳头为中心分象限扫查乳腺及腋窝;常规二维超声记录肿块直径、形态及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记录病灶内部、周围血流信号及灰阶声像情况。

1.2.2 MRI检查 采用UNITED uMR560 型1.5T MR扫描仪,俯卧位下型常规三平面定位扫描;同时注射对比剂行动态增强扫描,连续重复8次;获得数据和图像在后台工作站处理,记录病灶形态学、内部强化特征及动态增强曲线。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选择选择SPSS22.0软件;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以(%)表示;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超声、MRI单用或联合诊断乳腺癌准确率比较

超声单用、MRI单用及超声联合MRI用于乳腺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00%(48/60),83.33%(50/60),98.33(59/60);超声联合MRI用于乳腺癌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超声单用、MRI单用(P<0.05);见表1。

表1 超声、MRI单用或联合诊断乳腺癌准确率比较

2.2 乳腺癌超声和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2.2.1超声影像学特征 全部患者中40例病灶直径超过1cm;53例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及毛刺影;35例内部或后方可见混合不均匀回声;50例可见砂粒样钙化;44例可见腋窝淋巴结紊乱或消失;血流信号Ⅱ级和III级比例分别为16例,42例。

2.2.2 MRI影像学特征 全部患者中40例乳腺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边缘欠规则,可见分叶状或“毛刺”影;37例可见点状钙化;39例T1WI下呈较低信号,T2WI下呈高或稍高信号,内部信号欠均匀;42例增强扫描欠均匀或分隔强化。

3 讨论

乳腺癌因组织学形态和生物学行为复杂导致临床诊断难度较大[2];近年来超声被广泛用于乳腺癌筛查,具有方便、经济及快速等优点;如肿块较小、触诊不明确时可通过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定位活检,从而有效降低手术操作难度[3-4];但需要注意超声扫描易受限于分辨率,导致肿物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匀[5]。而以上问题MRI均可有效处理,该检查方式在组织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病灶组织内血管密度及通透性方面优于超声,适用于乳腺病变筛查[6-7];对于钼靶和超声鉴别诊断相对困难乳腺病变,采用MRI增强扫描能够更为准确判断病灶性质和病变程度[8-9]。

本次研究结果中,超声单用、MRI单用及超声联合MRI用于乳腺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00%(48/60),83.33%(50/60),98.33(59/60);超声联合MRI用于乳腺癌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超声单用、MRI单用(P<0.05),提示乳腺癌患者采用超声联合MRI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漏诊风险,与以往报道结果相近[10]。笔者总结乳腺癌超声影像学特包括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及毛刺影,内部或后方可见混合不均匀回声,部分可见砂粒样钙化、腋窝淋巴结紊乱或消失,同时血流信号一般为Ⅱ级~III级;而MRI影像学特征包括乳腺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边缘欠规则,可见分叶状或“毛刺”影,部分见点状钙化;T1WI下呈较低信号,T2WI下呈高或稍高信号,内部信号欠均匀,同时增强扫描欠均匀或分隔强化。

综上所述,超声和MRI联合用于乳腺癌诊断较两者单用准确率更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单用毛刺肿块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阀芯去毛刺工艺研究
一种铸铁钻孔新型去毛刺刀具的应用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莫西沙星单用与联合用药治疗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
一种筒类零件孔口去毛刺工具
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抗血小板药单用或双联治疗短期并发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莫沙必利单用与联合黛力新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研究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可抑制毛刺的钻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