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下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9-05-31 01:43王琰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逆全球化机遇与挑战

王琰

[提要]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势头受到强烈冲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浪潮兴起。伴随2016年西方出现的一系列“黑天鹅事件”,逆全球化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现象。对于我国来说,逆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适时调整开放发展战略,并走出一条新道路。

关键词:逆全球化;机遇与挑战;开放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月20日

全球化是指“通过自由贸易,资本自由流动,以及较少或完全不受限制的劳动力自由流动使世界各国经济向一个全球经济的整合”,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各国经济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合作关系。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是会导致行业削弱、就业率下降、贫富差距拉大。迄今为止,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仍然没有获得工业化的成功,亚非拉甚至北美、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仍然充斥着落后和贫困,国家之间以及大多数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依然巨大。发达国家尽管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巨大利益,但国内的中产阶级、普通工人的境遇并没有好转,甚至每况愈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更使得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提出利用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推动本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自从近代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化开始,全球化历程从来都是波折不断、进退演进的。其中,1929~1933年的大蕭条所引发的极端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大战,使世界经济陷入灾难。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客观与主观的关系,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相互作用,逆全球化对全球化产生反作用。

一、逆全球化的表现

(一)以西方国家为主的全球范围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美国从2008年到2016年对其他国家采取了提高进口关税、国家扶持本地企业、制定反倾销条款、规定公司必须购买本国产品等歧视性措施,共达600多项,是德国、英国以及中国的两倍多。美国实施的“购买美国货”条款、英国在金融领域出现的保护主义倾向、法国在汽车行业实施的援助计划、欧盟贸易规则所表现出的收紧等种种迹象,均是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抬头和蔓延的明证。

(二)以英国脱欧为代表的全球范围内一体化进程受阻。如,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成功,使得欧洲一体化进程受到重创。2017年初,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对亚太地区贸易一体化造成了冲击。另外,在欧洲债务危机、难民危机的影响下,欧洲多个国家的民族主义势力崛起。

(三)以右翼民粹主义为代表的社会思潮的加强。民粹主义是美国政治的一项悠久传统和独特风格。作为最早实现民主化和现代化的国家,美国政治不可避免地带有民粹主义的基因。民粹主义带有强烈的种族文化色彩,其所谓的“人民”主要包括白人奴隶主、农民和工人阶层,黑人、印第安人等少数族裔却被排斥在外。民主党建制派虽然在表面上依然将工人阶级视为其基本选民,但实际上越来越诉诸身份政治,更关心少数族裔、外来移民和环保主义者等群体的选票和利益。他攻击两党建制派、维护工人阶级利益、反对政治正确、歧视少数族裔、驱逐外来移民和厌恶穆斯林。

(四)再工业化的思潮。奥巴马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全球金融危机,提出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所谓再工业化,就是重新重视和发展工业,包括改造提升现有工业和发展新工业的过程。重点是发展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但随着美国“再工业化”政策的实施,美国势必会将资金转移回本土,减少对中国的投资,进而在中国对美出口贸易方面产生消极影响。再工业化违背资本的本性,违背了客观规律。

其实,逆全球化已经超过了经济范畴,是大国在政治上、经济上之间的博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一个新型大国对另一个旧的大国的挑战,也可以说是领头羊之间的挑战。中国应该继续韬光养晦,只有国家的综合实力变得更强大,才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二、逆全球化的原因

(一)深层原因

1、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在促进资本、资源、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提高国际分工水平、提高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各国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各国经济容易受到他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加剧,再者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而使得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两极分化严重,因此出现逆全球化是有道理的。

2、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会伴随技术上的重大变革和进步,但科技创新冲击劳工市场,造成大量失业。信息技术、机器人及其他高科技的运用和创新,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也造成了大批传统岗位的消失。据推测,自动驾驶技术一旦盛行,仅美国就可能将有30万司机失业。另外,随着世界各国金融领域的逐渐开放,各国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巨大交易网络。各种衍生工具和金融杠杆的产生,会导致监管跟不上。并且金融开放与金融自由化存在着重大的风险,无视这些风险,不严加防范,会造成各个国家大量失业,而少数国家的金融动荡会波及全世界。

3、制度安排严重落后。全球范围内的监督、控制、调节机制跟不上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优化生产要素,推动权力重新分配,导致一些国家内部的社会阶层开始重新分化,国际间的权力加速转移。与此同时,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间的依存关系日益加深,全球性挑战也不断增多,对全球治理的需求日益升高,要求对原有的规则和制度进行改革和重构。然而,从全球层面看,全球治理遇到了深刻的制度阻碍,难以对全球财富分配做出新的、有效的制度安排。总的来说,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及其相应的制度安排严重滞后,用国际关系的老方法解决全球治理的新问题,常常会带来改革停滞、治理无力、热点频发等问题,并助推了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

(二)直接原因

1、金融危机带来的衰退,复苏乏力,贸易萧条。世界经济的长期低迷引发了对经济全球化的质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长期低迷,进入再平衡的调整期。许多国家看不到经济发展形势好转的希望,也无法从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获得可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而引发了对全球化的质疑。经济的低迷造成制造业产品需求减少,迫使工厂进一步控制成本,缩减工作岗位,从而导致大量失业。

2、各国采取损人利己的方法获取民众的信任。目前,经济全球化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是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发挥着主导作用,牢牢占据“中心”地位,制定国际经济交往的“游戏规则”,垄断着资金、技术等资源,控制着主要的国际经济组织,通过跨国公司建立起全球的生产经营网络并把资源和财富集中到母國,获得巨大的利益,却把资源耗费量大、严重污染环境的技术和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并通过直接投资控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命脉,通过在提供贷款等活动中附加政治条款等方式阻碍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发展。

3、收入不平等加剧。经济全球化虽然从整体上促进了世界财富的增长,但并不能带来财富的平均分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差距显而易见,即使是发达国家内部的收入差距也是巨大的。

三、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助推力量。中国向世界表达了中国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坚定决心,提出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以及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的思路,为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贡献中国智慧。

(一)从国际看,对外开放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1、全球产业分工继续深化,高端资源要素争夺加剧。从总体上看,我国产业还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原有低成本出口导向模式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如果不能把握趋势、抢占先机,就会拉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一是发达国家在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和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仍占优势,对我国形成持续的竞争压力;二是发达国家推动再工业化,与我国竞争加剧;三是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低廉,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上升,某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面临挑战;四是新兴市场之间吸引国际投资和产业转移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中国已经进入了投资输出与投资输入平衡甚至对外投资超过引进外资的“新常态”,而这也将成为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特征。从投资净输入国转变为投资净输出国,意味着中国企业从被动融入全球价值链变为开始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主动整合全球资源,从而在全球价值链中转型升级。

2、“中国因素”日益凸显,国际社会对我国期待提高。一是综合国力快速提升,经济地位相对上升。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左右,贸易年均增幅在30%左右。在这轮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际地位提升;二是国际影响力增强,在多边机制中的话语权提高;三是“中国威胁论”花样翻新,要求我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我国具有发展中国家、新兴大国和社会主义国家多重属性,在国际格局中地位独特、身份多元、利益多样,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多数国家视为发展机遇,愿加强与我国交流合作,但也有部分国家认为中国崛起削弱了其国际主导地位,不断抹黑中国,制造各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格局和关系,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定位和角色。

(二)从国内看,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倒逼,需更好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为了有效防范“逆全球化”浪潮兴起带来的不利冲击,积极推进乃至引领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继续收获开放发展新红利,中国需要适时调整开放发展战略并走出一条新道路。对此,习近平提出的“全球增长共赢链”新理念无疑为新形势下中国开放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和道路。目前,中国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对上述开放发展道路的积极探索。中国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学习中补齐短板,关键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爬坡过坎”,如何突破“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成为新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最大新兴经济体和世界工业与制造业大国。但也要看到,我们的发展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长期积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显现,突出表现在需求结构失衡、供给结构不协调、要素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损害大、空间布局不合理等方面。

2、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如何推进新一轮开放面临诸多掣肘。一是“十二五”时期到了改革攻坚的最后阶段。加入WTO以来,我国通过不断开放促进各领域的改革,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但是,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各方面的改革进展很不平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还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与发展形势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二是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内外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方面利益相互交织,一些深层次的体制矛盾更加凸显;三是利益格局分化使改革动力机制发生深刻变化,进一步扩大开放面临不少掣肘。总之,这些深层次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其根源在于市场化改革不到位。新时期全面深化我国改革开放,需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进一步树立全球视野、开放观念和创新意识,通过进一步开放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形成更加成熟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3、开放型经济规模大、牵涉广,如何在保持规模和份额的同时调结构、促发展。一是开放经济规模大、牵涉广;二是提升开放型经济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三是人民币升值与不升值的冲突;四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与扩大就业的冲突;五是要素价格改革与传统比较优势弱化的冲突;六是进一步扩大开放与国家安全的冲突。要想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更加主动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在开放中实现经济转型。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洋,纪玉山.从“逆全球化”到“新全球化”: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8(3).

[2]李坤,杜钦.逆全球化来袭,中国如何突围[J].人民论坛,2018(14).

[3]冯新舟.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经济问题,2018(3).

[4]付随鑫.美国的逆全球化、民粹主义运动及民族主义的复兴[J].国际关系研究,2017(5).

[5]龚雄军.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J].国际贸易,2012(1).

[6]陈军.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分析[J].国际市场,2010(8).

猜你喜欢
逆全球化机遇与挑战
“逆全球化”浪潮来袭
大数据给财会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逆全球化”的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