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活血汤治疗产后出血疗效与安全性探析

2019-06-01 07:13杨红梅
光明中医 2019年9期
关键词:血虚补气活血

杨红梅

产后出血即产妇在娩出胎儿后24 h急性出血,并且出血量超过500 ml,剖宫产超过1000 ml的产后并发症,若是未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产妇止血,可在血容量急剧下降的情况下导致产妇出血性休克,严重者甚至死亡[1]。因此,及时止血是提高产后出血产妇生存率的重要手段。中医认为产后出血通常是因产后血虚、血瘀所致,在长期实践中发现部分出血患者仅应用西医治疗可能无法有效止血。因此,我院在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患者治疗中主要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将结果详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抽签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35例,年龄24~36岁,平均年龄(28.34±2.36岁);出血量710~1500 ml,平均出血量(1184.24±13.72)ml;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为(39.15±0.47)周。观察组35例,年龄24~36岁,平均年龄(28.40±2.49岁);出血量690~1500 ml,平均出血量(1113.79±12.96)ml;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为(39.24±0.55)周。2组年龄、孕周与出血量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自然分娩产后出血量超过500 ml、剖宫产产后出血量超过1000 ml产妇;2)单胎产妇;3)产妇与其家属知情此次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血液系统疾病产妇;2)合并肝肾不全或心血管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单一接受西医治疗,即依据患者的出血原因进行对症处理,具体方法:1)针对宫缩乏力造成的产后出血,由医护人员通过按摩子宫增强宫缩,进行止血;2)针对凝血功能障碍造成的出血,则予以抗凝素治疗;3)针对胎盘因素(胎盘粘连或滞留)造成的出血,则及时剥离胎盘进行止血。观察组则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具体方法:1)瘀阻气闭证:因患者脉细涩,表现为唇紫舌暗、牙关紧闭、面色青紫与气粗短促等,在方药上可选用黑神散、夺命散进行加减治疗:白芍15 g,当归15 g,没药15 g,黑大豆12 g,川芎12 g,血竭20 g,蒲黄10 g。取400 ml水煎煮,分早晚2次服用。2)血虚气脱证:因患者脉象浮且大,并伴空虚感,或脉象细弱欲绝者,主要表现为舌淡苔白、冷汗淋漓、面色苍白、乏力昏厥等,在方药上可选用当归补血汤与参附汤进行加减治疗:当归20 g,大蓟10 g,小蓟10 g,黄芪30 g,炮附片9 g,荆芥穗炭12 g。取400 ml水煎煮,分早晚2次服用。

1.4 观察指标依据患者出血量与止血时间评估疗效,评估标准:显效:在20 min内患者无出血现象,或是出血量较治疗前减少400 ml;有效:在60 min 内患者无出血现象,或是出血量较治疗前减少200 ml;无效:治疗后无法止血或是继续出血。此次研究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之和。同时,观察2组经治疗后不良反应(头晕、恶心与呕吐)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此次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疗效对比经比较发现,观察组取得的疗效较对照组理想(97.14%>68.57%),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对比 (例,%)

2.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观察组少于对照组(5.71%<22.86%),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例,%)

3 讨论

中医将产后出血归为“产后血晕”范畴[3],因产妇表现为头晕眼花、大量出血与面色苍白,甚至不省人事,主要是血虚气脱与瘀阻气闭所致。具体分析,血虚气脱是产妇素体虚弱,产时大量失血,导致气随气脱,以面色苍白、突然眩晕等为主症。而瘀阻气闭则是产妇在产时或产后风寒入侵,瘀血上攻,气血运行失度而致血晕。在治疗方面,中医与西药均将对症对因治疗作为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原则[4],但西医注重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相应地调整药物浓度与方法。中医则是通过望闻问切对患者病情仔细分析与判断,为患者选择治疗药物。笔者在翻阅大量研究资料后发现,部分产后出血患者单一接受西药治疗,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止血,故补气活血汤辨证治疗已成为产后出血患者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

分析产后出血的病因病机可知,其与血虚气脱、血瘀气闭密切相关[5],在治疗方面应注重行气活血、补气补血,以此控制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此次研究中,针对瘀阻气闭证患者,主要应用黑神散与夺命散加减治疗,其中白芍平肝止痛、补血敛阴与补血收涩;当归属常用中药,具有调经止痛、补血活血等功效,可对子宫产生抑制作用,促使子宫经过节律性收缩后呈现迟缓状态,故当归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可取得显著成效;没药属活血化瘀药,具有消肿生肌、活血止痛等功效;黑大豆活血利水、祛风解毒;川芎活血行气,具有解郁、止痛等功能;血竭消炎止痛、收敛止血,适用于咳血与呕血等多种血症治疗中;蒲黄属活血祛瘀药,主治血淋、湿痛、外伤出血等症。以上多种中药连用可共奏补气补血、益气固脱之效。针对血虚气脱证患者,采用当归补血汤与参附汤加减治疗,其中当归补血活血,大蓟与小蓟均具有清热解毒与止血等作用,同时据药理研究表明,大蓟可促进凝血酶原激活物的生成,在吐血、尿血等血热妄行所致出血症治疗中可取得显著成效。小蓟则是传统止血中药,可对局部血管造成刺激,促使其收缩,同时可通过抑制纤溶发挥止血作用;黄芪药用至今已有悠久历史,具有增强免疫机制、抗应激与抗压等作用;炮附片补火助阳、回阳救逆,常用于治疗宫冷、虚寒吐泄与亡阳虚脱等症,荆芥穗炭具有祛风、发汗解表等功效,可用于产后血晕、便血等治疗,多种中药连用可共奏补血行气祛瘀之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取得的疗效较对照组理想(97.14%>68.57%),同时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观察组少于对照组(5.71%<22.86%),P<0.05。笔者分析这一结果,中医辨证治疗可及时发挥止血的功效,并且以上中药适量应用并不会产生较大刺激,患者服用后可预防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补气活血汤辨证治疗,有助于快速控制患者的出血情况,并且补气活血汤辨证治疗是结合患者病因病机进行治疗,安全性较高,可避免大出血或不良反应增添患者生存的风险,故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应用。

猜你喜欢
血虚补气活血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石榴补血糖浆对血虚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补气补阴就吃黄精炖瘦肉
血虚≠贫血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安神补气丸中8种成分
血虚≠贫血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芪归金蝉方治疗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型3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