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清肝解郁汤治疗粉刺性乳痈临床观察

2019-06-01 07:13张治军吴喜宏张子毅马宏波
光明中医 2019年9期
关键词:香附血清临床

张治军 吴喜宏 张子毅 马宏波

粉刺性乳痈主要是一种化脓性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1]。经过临床调查发现,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乳头凹陷,乳头溢液,乳房会出现肿块,肿块多发生在乳晕处,化脓溃破处中的脓液会夹杂着粉刺性物质,该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容易引起全身炎症[2]。在西医学研究中该疾病也可称之为肉芽肿性乳腺炎以及浆细胞性乳腺炎,而且通过临床发现粉刺性乳痈和痰湿以及肥胖症状有着一定的联系[3]。本次课题主要针对“肥人多痰湿”的理论,通过加减清肝解郁汤治疗粉刺性乳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2例粉刺性乳痈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年龄25~41岁,中位年龄为(33.27±3.96)岁。对照组年龄24~42岁,中位年龄为(33.31±3.85)岁。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并且在年龄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肿块期粉刺性乳痈的相关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粉刺性乳痈的诊断标准;2)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调查。排除标准:1)患者的心脏、肝、肾等部分脏器存在较为严重的障碍和病变;2)参与调查研究的途中退出的患者或者不愿参与调查的患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西药抗生素疗法,采用阿莫西林胶囊(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左氧氟沙星(第一三共制药(北京)有限公司)口服治疗,口服时间为5~7 d,对于形成脓肿的患者要及时进行切开引流,并且对患者的疮面进行清洁,保证每日换药。观察组患者给予清肝解郁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陈皮12 g,甘草6 g,白芍15 g,栀子10 g,川芎10 g,茯苓10 g,当归12 g,柴胡10 g,生地黄15 g,郁金10 g,清半夏10 g,延胡索6 g,香附12 g,浙贝母10 g,青皮10 g,穿山甲10 g,远志10 g。对于合并红肿热痛的患者加连翘10 g,皂角刺10 g,金银花10 g;对于乳头下陷或者溢出,皮色暗红的患者加枸杞子10 g,天花粉10 g,麦冬10 g。用水煎服,药剂加清水500 ml,浸泡10 min之后用文火煮30 min,之后再加水200 ml,煎煮20 min,最后取出,分2次服用,每天1剂,一共服用1个月。

1.4.2 观察指标观察2组在治疗效果,胃肠道反应、药物性皮疹以及疼痛方面的不良反应,TNF-α、IL-6等血清水平变化方面的情况。

1.4.3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患者乳腺红肿完全消退,局部出现的结块完全消散,疮面情况完全愈合;有效:患者乳腺红肿消退,疮面愈合情况也较好,但是疮面腐祛新生没有完全愈合;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好转。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69.57%),差异明显(P<0.05)。详情见表1。

2.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在胃肠道反应、药物性皮疹以及疼痛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详情见表2。

2.3 2组患者血清水平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TNF-α、IL-6等血清水平变化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详情见表3。

表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表3 2组患者血清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作为人体中的一个重要器官,乳腺如果出现了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外科手术治疗,但是外科手术会在显著疗效的基础上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创伤,甚至会对患者的外观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和损坏,一般来说患者的接受程度都比较差[4]。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多用保守的西医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主要通过抗生素等药物进行病情抑制,对于患者机体内部的炎症反应来说有着十分有效的治疗效果。但是从临床治疗研究结果看,每一个患者在患有浆细胞性乳腺癌之后会存在不同的表现,所以临床效果不够明显[5]。

根据中医学研究表明,粉刺性乳痈认为其发病机理为肝胃郁热,临床上根据病因情况一般采用温阳消肿、疏肝清热、托毒消痈等方法治疗,本次研究主要通过清肝解郁汤加减治疗粉刺性乳痈,其中该药方包含陈皮、甘草、延胡索、郁金、生地黄、茯苓、香附、白芍、柴胡等药物[6],并且针对患者不同的情况进行加减治疗。其中陈皮具有理气调中、祛湿化痰的作用,香附疏肝理气,延胡索和柴胡主要起到调经止痛的作用,穿山甲、清半夏以及浙贝母化痰、散结、软坚,郁金则可以消肿散结,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和健脾安神的作用,栀子能够起到清热泻火、解郁除烦的作用,远志主要是能够宁心安神、祛痰开窍,当归主要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青皮主要能够辛散温通、苦泄下行,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白芍敛阴养血,最后用甘草将所有药物进行调和。通过多种药材的联合使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免疫力,也可以实现患者病情的稳定,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8]。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胃肠道反应、药物性皮疹以及疼痛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NF-α、IL-6等血清水平变化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清肝解郁汤加减治疗粉刺性乳痈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香附血清临床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治胃寒痛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对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含香附制剂质量控制的探讨
补中益气丸合七制香附丸治疗产后便秘26例
当归四逆汤治疗虚寒型痛经临床观察
HPLC-ELSD法测定中药两头尖中竹节香附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