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围刺联合中药口服治疗肾虚血瘀型黄褐斑临床观察

2019-06-01 07:13姜启君魏庆宇
光明中医 2019年9期
关键词:黄褐斑肾虚血瘀

姜启君 王 贺 魏庆宇

黄褐斑是指因月经紊乱、妊娠及长期口服避孕药所致的面部有黄褐色色素沉着的皮肤疾病[1]。该疾病常发生于女性身上,对称分布于脸部两颊颧骨,也可累及眼周、前额等部位,无主观不适症状,但熬夜、内分泌失调或过度劳累会加重皮损情况,会给患者心理带来严重伤害[2,3]。有研究表明采用内服中药的方法可有效治疗黄褐斑,但因其色素减退时间较长且色素消除效果一般,因而为满足临床需求,我院采用局部围刺联合中药口服治疗肾虚血瘀型黄褐斑患者,现观察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62例于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被确诊为肾虚血瘀型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住院编号的奇数、偶数方法均分为参照组(31例)和治疗组(31例)。参照组31例女性患者,年龄为23~50岁,平均年龄为(32.29±3.39)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7年,平均病程为(2.36±1.29)年;累及面上部位16例、面下部位15例。治疗组31例女性患者中,年龄为22~50岁,平均年龄为(32.35±3.40)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7年,平均病程为(2.41±1.30)年;累及面上部位17例、面下部位14例。该次研究内容及目的已告知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且已通过批准。将2组资料进行比较,发现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参照西医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及中医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共同拟定确诊:1)面部症状为有淡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并呈现对称性分布者极为黄褐斑患者;2)无明显不适症状,且近3个月内未接受相关治疗;3)自愿签署知情协议。

1.3 排除标准1)哺乳期或妊娠期患者;2)患有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不全或障碍者;3)合并患有原发性严重自身免疫性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或皮肤有严重红血丝疾病者;4)对本文治疗方案存在禁忌证或不愿配合治疗、随访者。

1.4 治疗方法参照组接受口服六味地黄汤加桃红四物汤中药治疗,方药组成:熟地黄12 g,山药、山萸肉、茯苓、红花、赤芍、当归、桃仁、川芎各10 g,牡丹皮、泽泻各9 g。若有痛经的患者可加乌药、香附、益母草;若有胸胁胀痛的患者可加柴胡、郁金。用水煎服,由我院中药房代为煎煮,每日1剂,取药汁300 ml,需分2次于早、晚饭后服用。治疗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行局部围刺面部治疗,指导患者在病床上行仰卧姿势,将面部皮损皮肤充分暴露,将面部所需行刺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后,取瘀斑密集中心处阿是穴位直刺1针,选用0.25 mm×25 mm无菌针灸针(生产厂家: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苏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270626号,规格:100支/盒)行针,针尖由瘀斑边缘向中心刺去,围绕斜刺色斑1周,针与针间每相隔0.1 cm就刺入1针,刺入面部皮肤深度4~5 mm,刺入患者皮肤时可见皮下有一小皮丘,留针30 min后取针,不行针,每周局部围刺面部治疗2次,围刺治疗8次为一个疗程,2组共连续治疗2个月。

1.5 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中医证候积分。1)疗效判定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价。显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 ≥70%,色斑明显消退;有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70%;无效:中医证候积分未降低反增。显效、有效总和为总有效[4]。2)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为对患者临床症状的评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7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3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2组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的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例,

3 讨论

中医认为,肾虚血瘀黄褐斑是因长期情抑忧思,肾虚血亏,使得气血两亏、脾胃虚弱、肝郁气滞、阻于颜面而形成的黄色斑色素沉着疾病[5]。因而治疗关键在于补肾益气、活血化瘀。近年来,有研究认为六味地黄汤加桃红四物汤中药具有该种治疗作用,该中药是由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红花、赤芍、当归、桃仁、川芎、牡丹皮、泽泻等11种药材配制而成,其中熟地黄与山萸肉合用具有滋肝补肾、滋阴益精的功效,山药与茯苓合用具有健脾益胃、益气败毒的功效,红花与桃仁合用具有活血通脉、散瘀止痛的功效,赤芍与牡丹皮合用具有祛风除痹、活血舒气的功效,川芎、当归及泽泻合用具有补血降脂、利尿保肝、润燥滑肠的功效,联合使用能够起到防止扩张血管壁、恢复血液循环,还可加快肝脏微循环,保护肝细胞不受损害,同时还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毒素排除的作用[6,7]。如结果所示,相较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的证候积分明显降低,且治疗组的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表明单纯口服中药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液循环,但相较于治疗组,疗效一般。

局部围刺是利用针灸取主要相应穴位对皮肤产生局部通经活血作用,可加快面部血液循环、使得气血上升于面部,循环反复促进新细胞生成并将黑色素细胞代谢排出,从根本上改善其面部血液循环,加快色斑色素吸收[8]。如结果所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表明相较于单纯口服中药,联合使用局部围刺治疗的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采用局部围刺联合中药口服治疗肾虚血瘀型黄褐斑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局部围刺操作简单,还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黄褐斑肾虚血瘀
话说血瘀证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慢性前列腺炎和肾虚有什么关系?
透视“肾虚综合征”
血瘀体质知多少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6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