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月追君溪上舟

2019-06-01 08:07陈新
书画世界 2019年12期

陈新

咸阳师范学院

内容提要:宋代绘画中的渔钓题材,大多脱离了渔事之本义,赋予渔钓以深远的人文想象和思想内涵。“渔钓”是中国宋代和其后文人画家的一个精神图腾和意象符号。本文以王诜的《渔村小雪图》作为个案进行研究,试图从绘画的图式构造和意象喻指进行分析,图解作者的精神表述和理想家园。

关键词:宋画;渔钓;王诜;《渔村小雪图》

一、王诜与《渔村小雪图》概览

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有《渔村小雪图》卷,绢本设色,上有宋徽宗赵佶的题字,为流传有绪的确认不多的宋代画家王诜的绘画作品之一。

王诜,字晋卿,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宋史》述其“能诗善画,尚蜀国长公主,官至留后”。《宣和画谱·卷十二》说王诜“幼喜读书,长能属文,诸子百家,无不贯穿,视青紫可拾芥以取”。夏文彦《图绘宝鉴》称其青绿山水“师唐李将军,不古不今,自成—家”。《画学集成》云:“世有王晋卿者,戚里之雅士也,耕猎于文史,放思于图书。每燕息之余,多戏于小笔。”

由于宋代汲取了唐代外戚专权的惨痛教训,皇家對外戚涉政特别警惕和防范。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有诏云:“驸马都尉等,自今不得与清要权势官私第往还。”因此王晋卿虽然贵为驸马都尉,但在政治生活和社会日常交往中也依旧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海派名宿沈迈士先生《王诜》一书陈述,元丰二年(1079)苏轼“乌台诗案”发,由于王诜与苏轼交密,王诜通风报信,坐累远谪。以此为分水岭,加上其妻长公主第二年薨逝,失去政治上的依靠,又有乳母告状,雪上加霜,王诜其后大多处于外贬远庙的境地,一直到终老,郁郁不得志,只有不多的时光享受传说中的西园雅集以及和端王(赵佶)的交游往来。[1]

苏轼夸赞王诜“得破墨三昧”,此幅可称得上是王诜的代表作品。

王诜《渔村小雪图》全卷采平远视角,寒塘疏苇,玉峰巍然,泉瀑飞流。纵观《渔村小雪图》,“渔钓”内容主要集中在卷首前半部分,而卷尾李成风格的松树、山石与江水更多的则是衬托和补充。在料峭寒风中,远处有溪瀑高高挂起,近处有渔人劳作和竿钓。渔人有年寿长者,有髫龄小童,有精干壮年。渔村掩映在冷松寒柳的山坡之后,遥见渔网晾晒。史载王诜通琴棋笙箫,绘画中段瀑布之前,有老者曳杖徐行,—书童抱琴跟随的场面。路中有友朋往来雅会,似乎在表现渔钓之后依序进行的琴瑟和鸣的闲适安排。

二、王诜<渔村小雪图》中渔钓场景

概览王诜《渔村小雪图》,画面中有丝竿钓鱼,有撑篙观鱼,有渔网抬鱼,有杆网网鱼,有渔篓装鱼,有舟篷烹鱼。各种可能与渔事有关的方式和场景在—张绘画作品中集中呈现,这在目前存世的宋画中并不多见。

根据现代物理学的知识,杠杆分为三类: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和省力杠杆。而《渔村小雪图》中的一条网鱼单杆(水边横格木栅上托之木)属于等臂杠杆,钓竿则属于费力杠杆。王诜《渔村小雪图》没有省力杠杆的描绘,但在同时期赵佶的《雪江归棹图》中,有拖网渔人使用了滑轮构造或者说利用了滑轮原理,这明显属于省力杠杆。

比如网鱼,王诜《渔村小雪图》画面中共有两处:—个单杆吊网,另—个四人联手抬网。

但就两者的区别很能看出,王诜对乡野渔人的生活十分熟悉。单杆吊网中,地上竖立着前后两排横格木栅,前者用于支撑,后者用于固定。中间是—支颀长、硬实并略有弹性的木质吊杆,吊杆一头用于固定,不使晃动,一头拴固网具。支撑和悬挂渔网的是两根富有弹性和坚韧的木杆,一般呈十字交叉状(或两杆自然交叉,纯从西方绘画透视的角度看,图中绘画可能并不准确)。这种单杆吊网一般适合在水边不远处固定地点网鱼,节省人力,但由于网具不可移动,渔获较少。这种网鱼工具在宋代的其他画家的绘画中也时有出现。如乔仲常《后赤壁赋图》卷首江边芦苇处就有一具此类渔网,杆头似挂有石头等坠物,大面积渔网已沉入水中。又如燕文贵《江山楼观图》楼前水边树荫下,有两具吊网沉于水中,只露出交叉杆木,似在候鱼上网。

另一个四人联手抬网的优点是可以在水塘和河流的任何一处进行,往往渔获较多,缺点是费时费力,—般需要四人或更多的人抬扯渔网的四个角或四条边。从绘画中可以看出,抬网的四人都着短衣、裸腿,没有现代入水中网鱼穿戴的具有御寒和防水功能的—体橡胶皮裤。在如此寒冽的江水中网鱼,一般是青壮劳力,若年纪太小或太长,则可能在网鱼之后给渔人带来寒虚之症。

王诜《渔村小雪图》中的渔具相当原始,可能是其贬谪的地方农渔技术并不发达之故。在赵佶的《雪江归棹图》中有两人正在拉纤网获,一人在渔网近处配合。这副网具原理同王诜图中的单杆吊网,但从人形与网具对比来看,其规格要远远大出很多,且纤绳的前端可能安装了—个滑轮来节省人力。在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中,关于渔网的细节部分恰恰结合了这两种网具形式的优点。如—处江中渔船船头固定了一副吊网,因为船可移动至江心,所以王诜《渔村小雪图》中的吊网与抬网优点都可以集中在—处。类似的吊网在该画的他处河湾中也有表现,有的渔民扛着吊网在寻找鱼群,有的吊网设置在漫长栈桥的顶部,一直延伸并沉于河塘深处。

从绘画中整理出这些网鱼知识,主要是为了说明并论证《渔村小雪图》的作者王诜了解“渔钓”生活,深知民间疾苦,富有生命体验的一面,同时也更能进一步了解和把握王诜作为一个画家的创作心境和情怀旨趣。

三、王诜与同时期其他绘画“渔钓”内容的异同

王诜《渔村小雪图》为画史所推崇,为王诜留存不多的真迹之一。画籍记载,王诜水墨画风格承袭王维和李成。因为王维的不多存世绘画很难判定真伪,因此缺少了一个稳定的参照系。但从《渔村小雪图》中远峰轻施粉痕为积雪的绘画技法,可以看出五代赵斡《江行初雪图》中树干的处理方式。赵斡生长于江南,其山水画表现江南景物,与王诜画中萧寒冷荒的北方场景大异其趣。同为表现渔钓场景,赵斡画水施以波纹,有“烟波浩渺”之感,王诜则以留白淡染的墨法表现荒冷与萧瑟。以宋代和今天的美学标准审视,王诜的表现方式可能更为冷寂和高古。赵斡的《江行初雪图》的网鱼工具比王诜画面中的更为大气,捕鱼方式更为先进,说明王诜贬谪之所较赵斡所绘的江南渔村更为偏远和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