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地质队:我们都是追“锰”人

2019-06-03 06:11邱胜
当代贵州 2019年15期
关键词:松桃周琦矿床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邱胜

60年来,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发现了4个世界级超大型锰矿床和1个特大型富锰矿床,改变了世界超大型锰矿床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格局,撕掉了中国“贫锰”的标签。

在贵州,有一群人在借助“天眼”遥望苍穹,探寻着远达130亿光年的宇宙奥秘。

还有一群人常年穿梭在荒郊野岭、危岩深峡间埋头勘探,发掘地下的宝藏,奔走在寻锰路上的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以下简称103地质队)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优秀代表。截至目前,103地质队已发现了4个世界级超大型锰矿床和1个特大型富锰矿床,这些超大型锰矿床数约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改变了世界超大型锰矿床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格局,撕掉了中国“贫锰”的标签。

寻“锰”

锰矿是国家战略关键矿产,也是国家紧缺七大矿产之一,锰和铁相融才能形成钢,故有“无锰不成钢”之说。

不管是建房子、修铁路、架桥梁等都需要锰,这些年,锰更是在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中广泛运用。因此,我国对锰的需求巨大。

一直以来,我国每年使用的锰矿有70%依赖国外进口。为扭转这一现状,中国开始了寻锰之旅。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3地质大队,成立于1954年2月27日,始称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西南地质局235队、505队,系“中苏友好合作地质普查大队”,是贵州省成立最早且唯一成建制保留至今的综合地勘单位。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首《勘探队员之歌》风靡大江南北,伴随着歌声,103地质队队员肩背行囊、餐风露宿,带着锤子、罗盘、放大镜三大寻矿法宝跋千山、涉万水,只为寻找锰矿。

找矿不易,地质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总结了锰矿找矿三大规律,即厚度规律、方向性与等距性规律、岩相组合规律。这三个规律是铜仁地区锰矿找矿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指导地质队勘查和发现了一批露头或半隐伏的锰矿床,取得了第一轮锰矿找矿的大突破。

1960年和1961年,103地质队组织了两次锰矿普查,证实了位于黔渝湘边境的松桃自治县大塘坡存在菱锰矿。

之后几年,随着几个主要锰矿床陆续被发现并逐步探明资源量,黔东及铜仁地区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锰矿富集区和锰工业基地之一。

此后,找矿的难度越来越大,以致锰矿保有资源储量出现负增长。

到1998年底,黔东地区主要锰矿山服务年限不足10年。曾经让103地质人熟悉的黑色石头,变得神秘莫测起来。

解“锰”

2000年,103地质队承接了一项原国土资源部下达的关于黔东地区锰矿资源调查评价的重要项目。

找矿进行得并不顺利。同年2月,第一个钻孔完成,无矿;4月,第二个钻孔完成,依旧无矿。

“贵州没什么锰矿可找了。”一些找矿人员悲观起来。团队带头人周琦却不以为然:“当时我观察到了一些现象,虽然解释不清楚,但是总感觉武陵山区不可能没有锰矿了。”

地质找矿工作有很强的探索性,没有强大的理论支撑,无异于盲人摸象。

“当时压力很大,按原方案找矿,不可能有什么进展。”周琦思索,“我们得重新认识。”

为扭转这一局面,周琦一面带着团队反复琢磨前辈留下的资料,进行地质资料综合研究与二次开发,一面去中国地质大学深造以寻找答案。

攻读博士期间,周琦在博士导师的帮助下建立了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成矿系统与成矿模式,找到了适合于黔东地形地貌寻找锰矿的方法。

利用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成矿理论建立的锰矿找矿模型,周琦团队把找寻锰矿的特征从3项增加到8项,研究步步深入,多项技术难题被攻克,深部锰矿找矿成果一发而不可收。

2010年9月,锰矿整装勘查项目在松桃自治县冷水溪乡道坨村布下首个钻孔,以证实理论是否成立。

100米、200米……直至打到500米,依然不见矿。

有人建议把这个项目撤了。“不是还没到700米吗,再等等。”团队最后还是选择坚持到底。

“773.15米,见矿了!”拿着岩芯样品跟其他矿区的矿石细细比对,队员们按捺不住心中喜悦,“锰矿有3米多厚,成层性很好,结构细腻,储量至少在7000多万吨。”

圆“锰”

继道坨村发现锰矿后,历史性重大突破接踵而至。

通过在铜仁松桃锰矿国家整装勘查区实践检验,周琦和他的团队新发现世界第五、亚洲第一的贵州松桃普觉隐伏超大型锰矿床,亚洲第二大锰矿道坨隐伏超大型锰矿和桃子坪隐伏超大型锰矿、松桃高地隐伏超大型锰矿等四个世界级隐伏超大型锰矿床。

103地质队队员陪同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专家在新建成的松桃李家湾锰矿深部1130米坑道中考察调研。(贵州省地矿局供图)

103地质队“贵州省锰矿勘查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在松桃大塘坡锰矿区现场研讨。(贵州省地矿局供图)

新发现超大型锰矿床数占全球超大型锰矿床总数的约三分之一,新增锰矿石资源量达6.6亿吨,使贵州的锰矿资源储量跃居亚洲第一位,改变了世界超大型锰矿床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格局,实现我国锰矿地质找矿有史以来最大突破。

“6亿多吨锰矿可以提炼出金属锰1亿多吨,潜在的经济价值超过了13000亿人民币……”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金振民说,这对于我国发展工业尤其是钢铁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大大降低我国锰矿对外进口依赖度。

找矿技术和方法还实现了锰矿整装勘察的成果转化,通过技术运用,贵州省已先后建设了6座锰矿矿山,投产了6家锰材料深加工企业,带动黔东地区锰矿勘查和加工投资超过200亿元。

周琦告诉记者,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锰矿床类型和全球三大主要锰矿床之一,利用全新的锰矿成矿理论,湖南、重庆都已有了勘探结果。

“一项原创性理论要经历几代人的探索和摸索,103地质队在锰矿探测走在世界前沿!”102地质队副总工程师刘志臣作为贵州锰矿找矿技术团队成员之一,借助新理论的指导,在二叠纪锰矿找矿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

“要为祖国多找矿、找大矿、找富矿!”当年写在103地质队单身宿舍外墙上的这几个大字还深深镌刻在寻矿人的心底,指引着后来人继续完成神圣的使命——为国找矿!

猜你喜欢
松桃周琦矿床
发现非遗之美
周琦的成长充满烦恼
周琦:他的成长遍布烦恼和“网络暴力”
周琦NBA首得分
铜仁市委离退局组织退休干部外出参观考察
铜仁市委离退局调研员罗用娉一行到松桃调研指导工作
云南省铜矿床类型分析及找矿问题探究
浅析获各琦1号矿床深边部找矿思路及工作方法
广西桃花金矿找矿标志及找矿靶区研究
松桃县委离退局看望易地安置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