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胎次饲养对养猪生产的影响

2019-06-03 10:59吴丽艳赵永旭
猪业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分场受胎率哺乳

吴丽艳,赵永旭

(1.佳和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16;2.浙江诗华诺倍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8)

年轻母猪群免疫状态通常不稳定,经产母猪免疫系统更成熟。分胎次饲养模式正是基于年轻母猪和经产母猪在免疫状态这样上不同的表现,将后备母猪和第一胎母猪与经产母猪分开饲养,同时,对母猪的后代采取相似的饲养管理措施[1]。经张敏[2]、段永杰[3]等人研究发现,分胎次饲养模式可能会减少疾病传入种猪群机会;除在疾病控制方面的作用外,在母猪的营养日粮、饲养管理等方面也可能更趋于精细化,由此将对生产带来其他益处。结合某猪场尝试在生产方式和生产模式进行调整和改变,试验将通过对分胎次饲养模式实施前后的生产数据进行对比,评估分胎次饲养对养猪生产的影响,探讨分胎次饲养模式的可行性。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猪只来源

来源于某集团规模化猪场A,一至四线所有母猪;商品猪则以试验母猪的后代作为试验猪。2017年7—12月进行分胎次饲养模式的调整,调整后从2018年1月开始,一线为头胎线,二、三、四线为经产线。

1.2 试验设计

1.2.1 A场分胎次饲养前后的对比

以2016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的数据作为分胎次饲养前的历史数据,为对照组;以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的数据为分胎次饲养后的现有数据,为试验组。

1.2.2 与集团其他分公司及猪场对比

调取与A场生产成绩在同一水平的B、C分公司及猪场D的生产数据,与A场进行横向对比。其中分公司B由E场、F场和G场组成,设为B组;分公司C由H场、I场和J场组成,设为C组;A场和D场分别设为A组和D组。

1.2.3 A、B、C、D组内部自身的对比

分别调取A、B、C、D组的生产数据进行内部自身的对比,以2016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的数据作为对照组,以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的数据为试验组。

1.3 观测指标

母猪淘汰销售率、母猪死亡率、配种受胎率、配种分娩率、母猪非生产天数、产仔数、哺乳成活率、保育成活率、育肥成活率等。

1.4 数据分析

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和初步分析,用SPSS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A场分胎次饲养前后对比情况

由表1、表2可知,试验组与对照组在配种受胎率、窝产总仔数、哺乳成活率以及保育成活率上有显著差异。试验组配种受胎率、窝产总仔数以及保育成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哺乳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1 A场母猪繁殖性能对比情况表

2.2 A组与B、C、D组的对比

2.2.1 分胎次饲养前的对比

由表3可知,A组的配种受胎率和配种分娩率显著低于B、C、D组,哺乳成活率显著低于C组,育肥成活率显著低于D组;保育成活率显著高于C组和D组。

2.2.2 分胎次饲养后的对比

由表4可知,A组的配种母猪死亡率显著低于B组,配种受胎率显著低于B、C组;保育成活率显著高于C、D组,育肥成活率显著高于D组;母猪非生产天数显著高于C组,低于D组。

2.3 A、B、C、D组内部的自身对比

2.3.1 A组内部对比情况

由表5、6可知,一线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母猪淘汰销售率、窝产活仔数、窝产总仔数、哺乳成活率以及保育成活率上具有显著差异。试验组母猪淘汰销售率、窝产活仔数、窝产总仔数以及保育成活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哺乳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二线试验组与对照组在非生产天数和哺乳成活率上有显著差异。试验组母猪非生产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哺乳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三线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母猪淘汰销售率、非生产天数、配种分娩率以及哺乳成活率均上有显著差异。试验组母猪淘汰销售率和非生产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配种分娩率和哺乳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四线试验组与对照组在配种受胎率、窝产总仔数、哺乳成活率以及保育成活率上有显著差异。试验组配种受胎率、窝产总仔数以及保育成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哺乳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2.3.2 B、C、D组内部对比情况

1)与对照组相比,B组试验组非生产天数显著增加,配种受胎率、配种分娩率以及育肥成活率均显著下降。其E分场在配种受胎率、配种分娩率、窝产总仔数、保育成活率均显著下降;F分场的母猪死亡率、哺乳成活率显著提高;配种受胎率、配种分娩率、保育成活率显著下降,非生产天数、窝产活仔数、窝产总仔数均显著增加;G分场的母猪死亡率、淘汰销售率均显著下降。

2)与对照组相比,C组的试验组在哺乳成活率、保育成活率和育肥成活率上均显著下降。其I分场配种分娩率显著下降;J分场的哺乳成活率、保育成活率显著下降。

3)与对照组相比,D组试验组母猪非生产天数显著增加,配种分娩率和育肥成活率显著下降。

3 分析与讨论

分胎次饲养实施前后对比结果显示,分胎次饲养后A场表现出哺乳成活率显著提高,而配种受胎率和保育成活率显著降低,窝产总仔数显著减少。与集团其他分公司和猪场对比后发现,分胎次前A场除了在保育成活率上有一定优势外,其他生产指标均无优势,分胎次饲养后相较另外三个分公司和猪场,A场表现出在不同指标上的某些优势。

通过猪场内部生产情况对比发现,分胎次饲养后,A组各线均表现出哺乳成活率有显著提高,除此之外,二线、三线还表现出母猪繁殖性能的明显提高,而一线和四线却在母猪和商品猪某些生产指标上的有明显下降表现。因此,分胎次饲养后A场无论是整体还是各生产线均表现出哺乳成活率上的显著提高,由此可推断分胎次饲养可能有显著提高哺乳成活率的作用,该推断还需进一步比较分析,得以验证。

表2 A场商品猪成活率对比情况表 %

表3 分胎次饲养前母猪繁殖性能及商品猪成活率对比情况表

表4 分胎次饲养后母猪繁殖性能及商品猪成活率对比情况表

表5 A组各线母猪繁殖性能对比情况表

表6 A组各线商品猪成活率对比情况表 %

同一时段其他三个分公司生产数据自身比较后发现,B、C、D组各自均表现不同指标出现显著下降或减少,即生产整体呈现出趋坏表现。只有B组的F分场哺乳成活率有显著提高,且E分场哺乳成活率也有提高,只是未呈现显著差异。通过调查发现,E、F分场也有进行分胎次饲养管理的调整,调整的时间在A组进行分胎次饲养之后,与A组的分胎次饲养管理调整的时间段有一部分的重合。由此分析可得,分胎次饲养管理确实有显著提高哺乳成活率的作用。

4 结论

综合对比结果可得,A场进行分胎次饲养模式调整后,不同的生产线有不同的表现,有趋好的也有趋坏的,但均表现出了哺乳成活率的显著提高,而且通过与其他分子公司和猪场横向对比发现,分胎次饲养可能还对其他生产指标有利好促进作用。

试验验证了分胎次饲养模式在减少疾病方面的作用,对养猪生产其他方面的影响还要进一步跟踪,深入研究。而从控制猪场疾病发生,提高哺乳成活率的目的出发,分胎次饲养模式具有推广的可行性,具体要视猪场的类型、规模、布局、栏舍匹配等猪场条件情况而定,且分胎次饲养模式的调整需要综合考量,制定详细计划,稳步地推进。分胎次饲养模式是一个新的尝试,在疫病防控方面具有积极意义,长远来看,分胎次饲养管理模式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调整和优化的地方。

猜你喜欢
分场受胎率哺乳
会哺乳的树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浅谈影响驴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因素
七万元手术费背后的故事
肉牛人工冻配受胎率试验研究
平躺,一个错误的哺乳姿势
不同外源激素组合模式对奶牛同期发情效果的研究
提高黄牛冷配受胎率的经验浅谈
分场来帮老知青
爱岗敬业 死而后已——追记东方盐场墩头分场党支部副书记吴培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