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共沸精馏耦合技术提取白术、桂枝挥发油工艺优化

2019-06-03 08:05李春花李佳佳顿佳颖郭秋红张国红
中成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桂皮挥发油内酯

李春花,李佳佳,顿佳颖,郭秋红,郑 鹏,张国红

(1.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200;2.河北中医学院科技处,河北 石家庄 050200;3.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200)

全国名老中医邢月朋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诊治,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积累,总结出治疗气虚血瘀、阳虚水停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经验方——葶苈生脉方,方中的白术、桂枝性味功效不尽相同,配伍使用所治病位既可走表,亦可走里,有通阳化气、健脾除湿、宣畅上下气机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白术、桂枝主要有效成分白术内酯Ⅰ、桂皮醛具有抗炎、抗肿瘤、解热镇痛、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1-7]。

目前在中药制剂生产中,挥发油提取大多采用水蒸气蒸馏法[8],但用于提取水溶性较强的挥发油时提取效率较低,而提取-共沸精馏耦合技术对该类成分的提取有显著优势。考虑到白术、桂枝挥发油具有一定亲水性,本实验通过提取-共沸精馏耦合技术提取这些成分,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该工艺,旨在提高挥发油得率及有效成分含有量,提高制剂工艺水平,保证药物疗效。

1 材料

1.1 仪器 购于美国Waters 公司的Waters e2695 高效液相色谱仪,配置2489 UV/Vis 检测器;购于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的安捷伦7890B 气相色谱仪,配置北京中惠普分析技术研究所的SPH-300 氢气发生器、SPB-3 全自动空气源;购于上海精科仪器厂的TG328B 分析天平;购于上海乐祺精密电子厂的LQ-A10002 电子天平;购于杭州法兰特超声波有限公司的FRQ-1008HT 超声波清洗器;购于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的98-1-B 型电子调温电热套;津隆针筒微孔滤膜,孔径 0.45 μm(有机系)。

1.2 材料

1.2.1 药材 白术(产地浙江磐安)、桂枝(产地广西)购于安国药材市场,经河北中医学院侯芳洁老师鉴定分别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Koidz.的干燥根茎、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Presl 的干燥嫩枝,符合2015版 《中国药典》 一部相关项下规定。

1.2.2 试药 购于深圳市中发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分析纯无水硫酸钠;购于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的分析纯无水乙醇;购于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的色谱纯乙腈、甲醇。购于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桂皮醛(批号H02M6Q1,含有量 98%)、白术内酯Ⅰ(批号 ZM0311BC13,含有量98%)。

2 方法与结果

2.1 桂皮醛 GC 分析[9-12]

2.1.1 色谱条件 安捷伦HP-5 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程序升温,初始温度 90 ℃,保持2 min,以 3 ℃ /min 速率升至 140 ℃,保持 6 min,再以7 ℃ /min速率升至 180 ℃,保持5 min;进样量1 μL,分流进样,分流比50 ∶1;载气N2,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样口温度200 ℃,检测器温度250 ℃。色谱图见图1。

图1 桂皮醛GC 色谱图

2.1.2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桂皮醛对照品适量,甲醇溶解后置于 5 mL 量瓶中,定容,即得(质量浓度为2.19 mg/mL)。

2.1.3 供试品溶液制备 称取白术、桂枝适量,加8 倍量水浸泡2 h 后提取4 h,得到挥发油,无水硫酸钠干燥。无水乙醇溶解1 mL,置于5 mL 量瓶中,定容,即得。

2.1.4 线性关系考察 取 “2.1.2”项下对照品溶液,在“2.1.1”项色谱条件下进样 1.0、2.0、3.0、4.0、5.0 μL测定。以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样量为横坐标(X)进行回归,得到方程为Y=64 706X+1.749 8(r=0.999 5),在2.19~10.95 μg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1.5 方法学考察 精密度试验中,桂皮醛峰面积RSD(n=6)为1.45%,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稳定性试验中,0、2、4、6、8、10 h 桂皮醛峰面积 RSD(n= 6)为0.80%,表明溶液在10 h 内稳定性良好;重复性试验中,桂皮醛含有量RSD(n=6)为1.00%,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加样回收率试验中,桂皮醛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99% ,RSD 为(n=9)1.84% 。

2.2 白术内酯ⅠHPLC 分析[13-15]

2.2.1 色谱条件 YMC J′sphere ODS-H80-C18色谱柱(4.6 mm×250 mm,4 μm);流动相乙腈-水,等度洗脱(60 ∶40);体积流量 1.0 mL/min;柱温 30 ℃;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 10 μL。色谱图见图2。

图2 白术内酯ⅠHPLC 色谱图

2.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白术内酯Ⅰ对照品适量,甲醇溶解后置于5 mL 量瓶中,定容,即得(质量浓度为 0.80 mg/mL)。

2.2.3 供试品溶液制备 同 “2.1.3”项。

2.2.4 线性关系考察 取 “2.2.2”项下对照品溶液,在“2.2.1”项色谱条件下进样 2.0、4.0、6.0、8.0、10.0 μL测定。以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样量为横坐标(X)进行回归,得到方程为Y=970 991X-347 905(r=0.999 7),在1.62~8.03 μg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2.5 方法学考察 精密度试验中,白术内酯Ⅰ峰面积RSD(n=6)为 1.63%,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稳定性试验中,0、2、4、6、8、10 h 白术内酯Ⅰ峰面积 RSD(n=6)为1.38%,表明溶液在 10 h 内稳定性良好;重复性试验中,白术内酯Ⅰ含有量 RSD(n=6)为1.74%,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加样回收率试验中,白术内酯Ⅰ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9%,RSD(n=9)为 1.63%。

2.3 提取工艺优化 选择浸泡时间(A,2、3、4 h)、提取时间(B,2、4、6 h)、加水量(C,8、10、12 倍)作为影响因素,挥发油提取率及桂皮醛、白术内酯Ⅰ总量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结果见表1~2。由表可知,各因素对提取工艺影响程度依次为 A>B>C,浸泡时间(A)有显著影响(P<0.05),最佳水平组合为 A3B3C2,即浸泡时间3 h,提取时间 6 h,加水量10 倍。

表1 试验设计及结果

表2 方差分析

2.4 验证试验 按 “2.3”项下优化工艺进行3 批验证试验,结果见表3,可知该方法合理可行。

表3 验证试验结果(n=3)

3 讨论

目前,挥发油提取大多采用 《中国药典》 四部收录的水蒸气蒸馏法,该方法简便易行,但在提取过程中只经历了1 次气液传质和平衡过程,对含油量较低、水溶性较强的挥发油提取效率较低[16]。提取-共沸精馏耦合技术包含1个精馏塔,在挥发油富集过程中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进入精馏塔,塔中填料使气、液两相逆流多级接触,完成多次气-液传质过程,从而提高了挥发油的提取率[17]。

白术挥发油的提取率与粒度有关[18-20],本研究针对该因素进行预实验筛选。将白术粒度分为块状、最粗粉、细粉3种规格,发现最粗粉提取的挥发油含有量明显高于其他2种规格,而块状最低,其原因为块状白术中挥发油不易提出,如果提尽则耗工耗时;细粉在粉碎过程中挥发油可能会损失,同时在提取过程中易粘连于壁上,给操作造成不便。因此,确定将白术粉碎为最粗粉。

在 《中国药典》 一部中,采用HPLC 法测定桂皮醛含有量,但该方法上样量较大,对于本身含有量较低的挥发性成分并不适用。由于桂皮醛易挥发,故本实验采用GC法分析,该方法试样量少,并且检测灵敏,速度快,分离选择性好。升温速率与分流比对样品分离有重要影响,升温速率较大,分流比较小,将导致成分分离不彻底,分离度达不到要求;反之,则会造成分离时间较长,故本实验采用先慢后快的方式进行升温,在第一阶段以3 ℃/min 速率升温,使桂皮醛与其他成分有效分离;第二阶段以7 ℃/min速率升温,以尽快达到所需温度,并节省分析时间。

白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苍术酮,但其性质并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与光照时会发生氧化分解,转化为白术内酯类成分,故本实验选择白术内酯Ⅰ作为评价指标。白术内酯Ⅰ是酯类成分,沸点较高,不宜采用GC 法测定,故本实验通过HPLC 法测定其含有量,同时由于该成分极性较小,故流动相中乙腈所占比例较大,最终确定流动相为乙腈-水(60 ∶40)。

致谢:本研究受到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基金资助,同时感谢科研中心张闯老师的帮助。

猜你喜欢
桂皮挥发油内酯
内酯类化合物在食品中的风味贡献及形成机制
升血小板胶囊中连翘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安徽产薄荷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穿心莲内酯滴丸
响应面法优化水蒸气蒸馏提取牡丹根皮挥发油工艺*
桂皮和肉桂是不是同一种东西?
桂皮和肉桂是不是同一种东西?
桂皮水除口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