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产业融合研究

2019-06-03 01:43曹勐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特色小镇产业融合乡村振兴

曹勐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小镇;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15日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发展“三农”事业的重要举措。中央对农村发展的定位从城乡统筹发展向城乡融合发展升级,这充分表明农业农村农民的独特价值和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认可和肯定。扬州地处苏中地区,与苏南地区相比,存在诸多发展短板。其中,乡村的发展短板尤为突出。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下,特色小镇建设成为苏中地区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农村振兴的可能途径和载体。扬州特色小镇建设以农村地区为基础,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建设特色小镇,借助特色小镇实现对乡村路径最短与效率最高的经济辐射,将乡村一二三产业更好的融合,这是扬州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乡村振兴中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性

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小城镇转型升级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特色小镇建设。乡村产业兴旺要在特色小镇的平台上通过创新经济发展要素显现出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与特色小镇的主要特征相对比,两者在“产业”的核心诉求方面有着相关性。

(一)特色小镇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特色小镇是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使农业、工业、旅游、康养、文创等业态融合发展的新型小镇,是一种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供给质量的经济发展模式。特色小镇通过农村产业的整体建设,能够助推农业供给侧高端发力,以绿色低碳型产业作为发展方向,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特色小镇有利于业态创新。特色小镇需要聚集和发展核心产业,以产业链延展为支撑,实现主导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互动。特色小镇能够聚集产业发展所必需的软硬件要素,其产业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以形成地方特色,产生新的业态模式,以较高的生产效率积聚新动能,并与周边的相关产业形成一定长度的产业链。

(三)特色小镇能够将地域文化融入产业发展。特色小镇建设基于发掘当地文化,重视地域文化与特色产业的结合,主题形式更加多样。依托主要产业,融入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构建产业特色小镇。在现代产业与传统乡村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实现乡村多重功能的叠加,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新的需求,最终实现农村城市共同繁荣。

二、扬州特色小镇建设状况

在新经济常态的背景下,扬州经济发展坚持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依托自身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立足并适应当地条件。其中,杭集镇成为扬州的第一个国家级特色小镇,之后,仪征枣林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也成功跻身第一批国家级运动休闲小镇。2017年扬州6个县市區共9个乡镇入选省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期间,扬州市开展市级特色小镇申报建设,首批创建宝应教玩具小镇、邵伯运河风情小镇等10个特色小镇,培育智绿渔光特色小镇、朴树湾席乡小镇等15个特色小镇。扬州建设特色小镇的基础:

(一)经济运行。经济基础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扬州地处长江经济带,接受来自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辐射,经济发展迅速。据统计,2018年扬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49.63亿元,名义增速达7.92%,增速居全省第6位。全市人均GDP已突破12万元,达到12.1万元,超过省平均水平。小镇的发展也需一定规模的人口支撑,2017年末扬州市常住人口450.8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05%,比上年提高1.65个百分点。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口的稳定增长为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了保障。

(二)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特色小镇的载体,也是建设特色小镇的基本条件。在空间资源较有限的前提下,扬州对每个特色小镇进行集约化设计。在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合理布局小镇的工业生产区、生活服务区、生态旅游区等,在3平方公里左右的小镇建设面积约束下悉力建设1平方公里左右的核心区域。借鉴城市发展经验,特色小镇不断改进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涵盖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健身会所等在内的高效公共服务,完善居住、餐饮娱乐、商贸金融服务设施,构建共融互动的新空间。

(三)文化积淀。文化积淀是特色小镇的灵魂和内涵。迄今2500年的“富甲天下”扬州城,历来荟萃天下人文,成就风物繁华。烟花三月的江南胜境细致阐释了悠久文化底蕴。扬州作为大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自2007年以来每年都举办世界运河城市博览会。通过运博会,向世界展示一个不断开放创新、走向国际的东方文化名城,它充分显现出古代历史和现代文明融合的城市魅力。

(四)资金支持。资金支持是支撑特色小镇成长的必要条件。为支持特色小镇建设,扬州市发布《市政府关于加快创建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对成功申报市级以上创建的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累计3年内,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总额1亿元予以奖励和补助(资金支付方式由市财政局和市发改委制定),市级以上特色小镇所在县(市、区)、功能区按省、市奖补资金总额以1∶1的标准进行配套支持。

(五)创新氛围。创新是特色小镇成长的动力。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创新试验田,扬州特色小镇不但在产业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具有改革任务,而且要通过创新探索产城融合、人文与自然融合以及城乡融合等确立未来城镇发展方向。借助科研院所、孵化器等建设创新平台,扬州不断探索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形成具有嵌套性、整体性和自组织性等特点的创新系统。

(六)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2013年10月,环保部批准扬州为第六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2014年5月扬州市又被环境保护部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荣誉称号。扬州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为契机,大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改善生态环境,预防检查维护并举,不遗余力保护区域生态安全。近年来,扬州致力改善交通条件,已建成包含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在内的立体交通网络,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传统旅游资源发掘和现代产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由上可见,经济基础、土地资源、文化底蕴、资金支持、创新氛围和自然环境分别作为扬州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载体、内涵、支撑、动力和环境,共同构筑了扬州特色小镇。(图1)

三、特色小镇对推进乡村振兴的作用

(一)特色小镇建设搭建起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平台。特色小镇建设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位于城市边缘地带或城乡结合部的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可以带动周围农村实现突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有利于平衡就业比例,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推动城市文明向农村快速扩张,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二)特色小镇建设对扬州经济发展具有带动效应。特色小镇是城乡经济发展的纽带和桥梁,能够更迅速地传递乡村及城市间的发展要素,成为农村向城镇化过渡的推动载体,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大规模卫生保健、文化、教育以及科技等业务的发展,并且在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聚集效应的发挥以及资源优势的集中等方面的发展过程中,推动了乡村经济的进步,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三)特色小镇建设构建起生态循环产业链。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利于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框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并提供多元的发展方向,持续推进乡村产业转型。杨庙镇构建起集产业、文化、社区、旅游于一体的发展体系,打造高度产业集聚、注重创意研发、优先环保旅游的静脉科教特色小镇。通过构造循环产业链,杨庙镇逐渐发展成为扬州新型绿色产业集群地和环保科普教育旅游地。特色小镇通过降低产业生产成本,工农业产业相互辅助、哺育,打造出一条循环产业链,进一步带动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探索出一条新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四)特色小镇建设加速了乡村功能的完善。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以产城融合为发展目标,运用PPP模式整合资源,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提升小镇的城镇功能,使特色小镇逐渐发展成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三方协同推进的重要节点和融合点。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需对整体生产、生活、生态进行科学布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镇交通效率,促进与城市交通网络的联通,提高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对接效率,形成多层次的轨道交通网络,从而打破约束落后地区的发展瓶颈,使乡村地区的互联互通能力加强。另外,特色小镇提供的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配套公共服务质量较高,使医疗救助、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等发展障碍得以解决,城镇和乡村地区的承载力不断加强,区域发展也更加适宜居住、创业和旅游。

四、扬州特色小镇产业融合路径

符合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的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行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创造新的生产生活乐园,是社会对特色小镇的根本期望,也是扬州农村社会转型发展的根本目标。在此基础上,乡村振兴过程中产业融合视角下扬州特色小镇可从三个方面开展建设和发展工作。

(一)打造主导产业,塑造发展支柱。主导产业的繁荣是特色小镇生计的基础,也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立足地域特点,精准把握主导产业,从主导产业出发打造完备产业链,逐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这些成为本土居民的生计保障。扬州当前特色小镇的建设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农业型小镇;二是产业型小镇;三是旅游特色小镇。由于扬州各乡镇或街道产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特色城镇的产业发展必须定位精准,错位竞争,不能一哄而上。比如,杭集牙刷小镇以牙刷产业闻名、邵伯休闲小镇以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形成了特色,江都丁伙以花木生产聚集关联的农业产业。这些小镇不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而且其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成为当地居民的重要生计来源。

(二)促进业态融合,推动整体发展。扬州特色小镇建设通过就地城镇化方式提高了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了生活质量。在原有产业集中至聚集过程中,通过发挥小镇的载体作用发展特色产业,注重与扬州乡村特色风貌相融合,优化各类高端要素的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以农业为主的特色小镇,要从信息、经济、金融、旅游、环保、健康和时尚等新产业及历史经典产业中,选择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来建设发展。为寻求高附加值,必须对特色小镇产业链进行高起点打造,发展高端产业、转型传统产业、产业链向两端不断延伸并与其他产业相融共生。比如,文化旅游型小镇可以尝试融入特色农业、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产业,在强化主导产业的同时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本土居民增收创造了更大的空间。此外,扬州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必然践行绿色理念,設定生态红线和研究生态的承载能力。

(三)融入地方文化,助力乡村治理。特色小镇建设是重构农村社区的过程,还需注意小镇的文化元素与当地的乡土民情相结合,一方面社会文化融入到小镇产业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小镇的建设、运营和管理经验提升了农村社区的治理水平。在当地的民风民情和地方文化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特色小镇体现出就地城镇化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赋予小镇以独特的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首先,将优秀文化元素融入特色小镇创建全过程。扬州的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其特色小镇打造特色产业的同时,要特别重视文化的保护、再造与传承。最终使小镇形成自己的人文标识,让小镇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继续滋养民风民情;其次,通过特色小镇运营改善乡村治理。一是充分运用特色小镇先进的基础设施,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乡村生产生活的便利化、现代化。二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使其成为农村社区治理的新型主体。三是在特色小镇创建中,改良传统民风,宣传现代法治知识,形成以自治基础,结合法治和德治的特色小镇治理体系和乡村社区治理体系。

五、乡村振兴中特色小镇产业融合政策建议

(一)建立良好的公共服务机制。建立起良好的服务机制,做好规划设计。政府合理定位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规划小镇建设项目,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产业与小镇的融合共建。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集聚产业链要素,提供丰富的配套产业,发展衍生产业,推动产业链向研发、营销延伸。依托特色优势,产业要与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聚集,配套社会公共服务,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高度融合。

(二)统筹配置要素资源。特色小镇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资源配置平台,各种要素资源必须统筹配置,切忌盲目追求高精尖产业,而忽略了投资运营主体的资源配置能力。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不在于是否具备完整的产业集群,需要的是能否精准定位特色主导产业,该产业需要具有不断创新的潜力且与前沿的技术、发展模式相契合。特色小镇是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是为农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平台,通过打造主导产业,在实践中践行创新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缩小乡村与城市的差距。

(三)创新资金筹集方式。特色小镇产业融合发展的投资回报期较长,投资者在短期内很难获得实际收益。要确保特色小镇发展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投入,在资金筹集方式上必须积极创新,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引导多方社会资本加入小镇创建,或者为社会资本的投入创造更多有利条件。搭建以县财政为主导的融资平台,小镇管理委员会可向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申请低利率、还款期限长的政策性贷款。县财政设立专项小镇产业基金并积极融入社会资本,通过入股等方式参与社会资本投资,吸引各类人才、企业、品牌入驻特色小镇。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由项目公司负责小镇建设的资金筹集,政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以特色小镇的建设项目作为合作载体,吸引实力强劲的企业参与各项目的运作,实现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效果。

(四)加强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引进。内部培育与外部引进是特色小镇产业融合所需的人才来源的主要方式。针对本地原住居民,积极培育使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从事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享受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同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条件,增加各类专业人才的引进,通过知识外溢不断促进小镇发展。在居住环境和服务设施方面,为了能使创新创业者在小镇内安心工作,尽可能提供最大便利。

(五)合理规划小镇项目用地。探索特色小镇建设用地的保障措施,建设用地规模适当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倾斜,为产业融合提供有力的支撑。项目规划用地要体现集约性,杜绝盲目追求数量、一哄而上、人为造城的现象发生。通過与区域总体规划和单项规划等方面的有效衔接,防止把特色小镇建设变成新的商业地产项目。明确特色小镇的建设规划,一种产业形态建立一个特色小镇,实现产业间的错位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剑锋.特色小镇要聚集“创新”功能[J].浙江社会科学,2016(3).

[2]刘海健.乡村振兴战略与苏北特色小镇的产业融合[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7(12).

[3]闵学勤.精准治理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及其创建路径[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

猜你喜欢
特色小镇产业融合乡村振兴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