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2019-06-05 02:41◆杨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9年5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互联网+

◆杨 斌

“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杨 斌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528300)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本文讨论在“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该培养学生什么能力,课程体系如何改革,以适应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探讨高职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方法、路径。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开发;工学结合;职业能力

0 引言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这一提议引起全国极大关注。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利用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平台,可以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生态,促使传统行业升级换代。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载体。为培养人才市场适用的毕业生,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应该紧贴国家、地区产业发展需要,产业发展转向,学生培养方式、课程内容也应该紧随调整、改革,以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课程体系面向产业发展改革,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改革课程体系,紧贴产业发展,培养人才市场适用的毕业生,学校声誉将不断提升;学生则更容易找到合适工作,职业生涯发展受益;企事业单位能找到合适人才,助推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推进其服务、产品转型升级,进而推进地区、国家经济发展。总之,课程体系面向产业发展改革,将给学生、学校、社会三方带来收益,是多赢的选择。

1 理论探索

国家发改委认为,“互联网+”行动计划应包含以下内容:以互联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通生产、流通、服务等环节,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以互联网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消费型智能产品;以互联网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着力提升社会管理和民生保障水平;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商用部署。

专业课程体系是能力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组合,专业课程的设计应该按照企业实际工作领域,把现实工作领域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课程的主体内容,与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相衔接,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应该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有利于职业素养的养成,助推学生的职业发展。

在“知网”以“互联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关键词,搜索篇名包含关键词的论文,搜索到多篇论文。

牡丹江大学徐岩的“基于‘互联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提出:互联网已经与传统的各行业相结合,涌现出来如饿了吗、美团、滴滴打车、积木盒子等一系列方便生活的应用系统平台,并不断发展壮大。这对互联网+技术人才需求巨大,不仅要求其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素质,而且还要具有创新、跟踪新技术的能力。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实施,互联网必将与更多传统行业进一步融合,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辽宁政法职业学院高冲的“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探索研究”提出:人才市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逐步转向了APP开发、智慧制造,以及智慧网络软件开发、应用、管理等方向,这需要高校对此深入分析和探索,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型课程体系,保障毕业生可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徐玉莲、庄道坤的“浅议‘互联网+教学诊改’视域下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提出:基于“互联网+教学诊改”的背景下,现状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教材落后,很多新知识、新技术不能很快地出现在教科书上。二是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太少。

以上文献指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要适应“互联网+”行动计划,就应该调整教学内容,在工业互联网、智能设备及其联网、云计算、APP开发、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等方面,开发适应技术发展需要的课程,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2 现状与改革实践

2.1 现状

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于2000年开设,专业课程体系的确立是建立在当时的人才市场调查基础上,结合学院、珠三角企业现状,经过对工作岗位分析后确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是计算机网络构建、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开发与管理、计算机网络应用,由此对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图

上述专业课程体系,显然难以适应“互联网+”的时代发展需求,随着技术的发展,产业、产品、服务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工作岗位在不断变化,市场对人才需求也在改变。

首先,在网络构建工作领域,传统的数据通信网络的建设需求在逐渐减少,视频监控网络的建设需求在逐渐饱和,而工业互联网、下一代网络、智能制造等,则是当前市场的发展方向,工作岗位也随之变化。佛山市乃至珠三角均为以制造业为支撑产业的城市,仅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市GDP合计就达50000多亿元人民币,大小制造型企业众多,产业转型升级愿望强烈,工业机器人应用广泛,工业互联网的组建需求必将越来越多。如2016年10月,我校就与广东万和公司签订协议,为其组建工业互联网、实施制造执行系统(MES),提高生产管理、物料管理、产品管理等工作效率。

其次,在网络管理工作领域,传统的单纯服务器管理,已经向服务器虚拟化管理转变,当前正在向云计算方向发展;网络运行管理由交换机、路由器监控,向综合网络运维、网络安全整体防护方向发展,工作内容和工作岗位也随之变化。

最后,在网络应用开发工作领域,传统的WEB网站开发需求正在减少,适合手机浏览网站开发需求增多,而手机等移动客户端APP的开发需求是当前市场的发展方向,工作内容和工作岗位也随之变化。

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目前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制定是面向当年入学的学生,但是这些学生将在三年后毕业,因此,专业课程体系的制定应适度超前,迎合三年后的人才市场需求,适应三年后的技术发展需求。

2.2 改革与实践

聘请行业专家,专业教学委员会,按照工作领域及技术发展趋势,按照工作岗位将其典型工作任务列出,将涉及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重组排列,设计合适的课程内容。

在网络构建工作领域,增加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构建模块;在网络管理工作领域,增加融合通信、云计算模块;在网络应用开发工作领域,增加移动应用客户端APP开发模块。

原课程体系《计算机导论》课程撤销,《计算机操作基础》课程转为学生自学、教师助学课程,《操作系统》课程转为《网络操作系统管理》课程,《数据结构》课程抽取基本原理加入《数据库应用》课程。增加《物联网技术》、《下一代互联网与IPV6》、《融合通信》、《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移动应用开发》等课程或模块。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岗位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知识必须够用为度,把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于一种实际的网络构建、应用与管理工作过程中,突出学生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企事业单位提供适用人才。

(1)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方法,对课程体系的每一门课程改造,以项目组织教学,每个项目应该是具体的工作项目,每个项目按照不同工作情境划分为若干任务,任务的教学过程模拟工作的完成过程,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每个项目、任务有能力、知识教学目标,也有素质教学目标,将知识融合到项目、任务中,通过项目、任务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并在训练技能的过程中传授知识,使得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又学习知识,知识和技能紧密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课程设计突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素养的养成以及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学习,做到授人以“渔”,培养技能过硬、职业道德好、职业素养高的人才,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拓宽空间。

(2)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邀请专业委员会和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在调查、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互联网+”背景下的工作领域、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必需知识和素质的需求后,确定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分析改进,确定面向网络组建、网络应用、网络管理与网站管理工作岗位的具体学习情境下的学习任务。

在确定了学习任务后,对学习任务进行必需技能、知识分析,设计面向工作过程的知识学习顺序,将知识的学习融入到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以便开展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发挥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培养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养成职业素养,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面向工作过程的技能训练、知识学习的项目任务开发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项目任务开发过程图

3 结束语

经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调整,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不断提高,有多人次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多人次通过人社部“网络工程师”资格考试,反应良好。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E B/OL].http://www.gov.cn/guo-wuyuan/2015-03/16/content_2835101.htm.

[2]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四大内容)[E B/OL].http://jxic.jiangxi.gov.cn/gzdt_8339/gjzz--dt/201506/t20150624_144501.htm.

[3]徐岩.基于“互联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J].东方企业文化,2015(12).

[4]高冲.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探索研究[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02).

[5]徐玉莲,庄道坤.浅议“互联网+”教学诊改视域下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1).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珠三角优质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的服务联盟构建与有效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2JK300);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课题编号:2016-SZJGXM05)。

猜你喜欢
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互联网+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可靠性的计算机网络优化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应用架构设计
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