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探索 快乐学习

2019-06-05 02:36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小学校赵春莉
数学大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圆柱体圆锥圆柱

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小学校 赵春莉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自主探索正是一种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认知过程,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通过研究、探索、发现等活动去获取新知、解决问题。

一、设疑创境,激发动机

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存在,就没有数学活动的开始。“疑”是探究的起点,有“疑”才能激发探究的动机。例如,在教学“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时,我先让学生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找出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再询问第一组圆半径的长度和第二组圆直径的长度,第三组圆半径的长度与第四组圆直径的长度。通过询问,使学生产生疑惑:刚才不是说“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吗?现在怎么不对了?问题中的矛盾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学生会继续研究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二、创造条件,提供机会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促使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条件,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首先让学生们剪下一个圆,然后把剪下的圆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反复这样做几次。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把一个圆对折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些什么?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发现:所有折痕都相交于一点;每条折痕都相等;这一点把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个部分;这一点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在学生发现规律的时候,教师适时引导,通过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又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的时候,让学生看着屏幕上的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猜一猜:“圆柱的体积大约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多少?”(学生猜测)然后让学生想一想:“可以怎样验证你刚才的猜想?”学生就会想到在圆锥(圆柱)形容器里装满沙子倒入圆柱(圆锥)形容器里,看看能正好几次倒满(倒完)。通过动手操作,验证他们自己的想法,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在这同时,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合作交流,提高效率

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合作学习和个体学习的最大区别及优势就在于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便于积极互动与充分交流的情景,这种积极的互动和充分的交流,不仅能促使学生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在解释各自思考过程的同时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从而不断拓宽思路,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提高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让学生利用学具小组合作:看看能把圆柱体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物体?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可以把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然后让学生思考:长方体和圆柱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交流:长方体的体积和圆柱体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和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长方体的高和圆柱体的高也相等……再通过回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可能怎样计算?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得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又如在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组织学生四人一小组,小组讨论: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并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有的先分别找出6和9的倍数,再找出他们的公倍数;有的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中找出9的倍数;有的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中找出6的倍数……通过小组的讨论和交流,可以为有些原来还不知道该如何思考的学生指明方向,同时使学生在小组的讨论和交流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通过每个人的参与、讨论,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四、渗透思想,增强能力

新的课程观认为,学习数学知识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掌握学习,并从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懂得运用有效方法去探索新的问题,以逐步形成独立探索的习惯和大胆探索的精神。

如教学完《圆的认识》后,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第二组套圈游戏比较公平?”

第一组

第二组

这时候,学生就能说出来了:第二组里每位学生都是站在圆边上的,他们每个人到投掷目标(也就是圆心)的距离是相等的;而第一组里每位学生距离投掷目标的距离是不相等的,所以游戏也就不公平了。

又如在教学了“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后,出示“一个圆柱形的无盖水桶,底面半径4分米,高6分米,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让学生说说这道题目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圆柱的表面积)这里强调是求圆柱表面积里的一个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和求圆柱的表面积是有点区别的,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中负载和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教给学生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犹如教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能大大增强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较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解放思想,坚持为学生营造适合探究的氛围,腾出“自主探索”的时空,引导学生自主地想、自主地说、自主地做,这样学生定会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真正实现自主发展。

猜你喜欢
圆柱体圆锥圆柱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柱的体积计算
附加整流装置的圆柱体涡激振动数值研究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巧用假设来解题
找出圆柱体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