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研究

2019-06-05 02:25李枝云何惠娥李艺娜陈艺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12期
关键词:心梗分值依从性

李枝云 何惠娥 李艺娜 陈艺婷

(安溪县医院,福建泉州362400)

急性心梗疾病具有发病快、治疗难度大的特性,对患者的宝贵生命可产生严重威胁。研究发现,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信心不强,焦躁、忧虑、恐惧等情绪非常严重,对疾病的顺利治疗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是疾病的恶化难以抑制,从而易导致较高的病死率[1]。本文认为,应充分重视这类特殊患者的情绪表现,对其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案。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重症监护室132名急性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干预,并产生了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以下是对本次研究过程的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前往我院ICU治疗的132名急性心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个小组,每组均为66人。对对照组基本资料采集后归纳如下:①男女患者的个数之比为31:35;②患者年龄在32~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3±0.3)岁。观察组患者具有以下基本状况:①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数目之比为29:37;②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72岁、30岁。由此可以获知,两组患者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呈现出较高的相似度(P>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研究价值。

1.2 方 法

对照组病人接受了涵盖病情观察、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在内的日常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则接受了以此为基础的心理护理方案。护理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注重宣传与疾病相关的知识 利用一切有利时机与患者密切接触,向其讲解急性心肌梗死产生的原因、诱导因素、日常注意事项等知识,使之对疾病能够全面了解,及时消除内心恐惧,明确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1.2.2 积极采取情绪控制策略 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来说,保持平稳的心态,防止心肌缺血非常关键。对此,护理人员通过情感干预与患者建立了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关系,在饮食上对患者予以科学指导,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真诚地与之交流,以温和的语言给予其心灵抚慰,鼓励患者应消除颓废树立信心,防止抑郁、紧张、忧虑等不良情绪的滋长[2-3]。1.2.3 强化与家属的沟通与对话 向患者家属讲解护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对于家属提出的问题做出全面而耐心的解释。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病情的发展方向、应对措施以及当前的治疗水平及时告知家属,使其增强救治的信心,避免产生担心、怀疑、焦躁等情绪,以防这些不良情绪为患者所感染。

1.2.4 注重对温馨就医环境的营造 室内温度不低于16℃,高温不超过19℃;最大环境湿度不超过60%,对病房勤于消毒,确保室内通风良好,日间光线和夜间光线柔和不刺眼[4]。另外,对室内设备的运行声音适当调节,对室外噪音进行监测和控制,防止噪音对患者产生干扰,确保患者能够睡足、睡好。

1.2.5 为患者提供必要的鼓励与支持 护理人员及时观察患者自身的变化,对治疗依从性较高的患者表示肯定,对思想上和情绪上明显进步的患者给予适当鼓励,引导患者积极排解内心的郁闷,通过大胆的诉说来增加同他人的沟通交流能力,有助于促进身心健康,使患者尽快得到康复。

1.3 观察指标

将以下两个方面的数值作为评价指标。一是针对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编制满分为100分的自评量表,规定评分与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二是运用本院制定的依从性评价表对患者的依从性打分,根据分值将其划分为差(分值<5分)、较好(5≤分值≤8)、好(8<分值≤10)三个级别[2]。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于SPSS20.0操作软件对采集的数据做出对比分析,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的表达方式分别为(±s)与[n(%)]。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法和 χ2检验法,根据P<0.05来判断对比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方式之后,观察组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具体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2.2 两组依从性对比

从表2可知,观察组获得了95.46%的护理依从性,高出对照组20个百分点,因此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抑郁、焦虑分值对比(±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抑郁、焦虑分值对比(±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66 66护理前51.54±2.36 51.65±2.47 0.2615 0.794护理后37.31±2.19 41.33±2.82 9.1467 0.0000护理前53.69±2.61 53.58±2.87 0.2304 0.8182护理后39.37±2.60 43.53±2.64 9.1208 0.0000 SDS抑郁评分 SAS焦虑评分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依从性对比[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突发的严重疾病,可使患者时刻面临生命危险。从重症监护室中不难发现,很多急性心梗患者在遭受巨大痛苦的同时,其情绪也处于剧烈波动状态,患者普遍具有恐惧、焦虑、烦躁等心理,这种状况为医疗和护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更不利于患者的生命健康[6]。对于这类患者而言,尽管常规护理不可或缺,但对其施以心理上的疏导使其保持镇静,拥有平稳的心态更为重要。基于此,本次研究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接诊的132名急性心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了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人员实施了心理护理干预,护理策略包括温馨环境的营造、护患双方的沟通、与患者家属的互动、对不良情绪的控制等等,结果发现观察组的SDS评分、SAS评分以及依从性均占据优势,与对照组之间的差距非常显著(P<0.05)。

总的来说,心理护理可缓解急性心梗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以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明显降低治疗风险。因此,心理护理对于ICU急性心梗患者既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心梗分值依从性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梗患者行介入治疗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