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策略提升初探

2019-06-06 06:05刘悦
课外语文·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综合性小学语文

刘悦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新课型,这种课型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和实践   性。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笔者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提升进行了探究,并尝试提出了几点有价值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策略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明确语文学习边界,确定活动目标

作为一项学习任务,明确活动目标,是学习任务高效实施的有效途径,明确语文的边界能够帮助我们保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在《大自然的启示》的综合性学习中,笔者通过梳理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确定活动目标,并设计了以下活动:

板块一:梳理回顾,提出活动目标

导入: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启   示”,第一篇课文里“我和同伴”做了什么让“我后悔不已?

生:我“好心办了坏事”。师:“能具体说说是什么事情,注意叙述的完整。”(学生叙述,师点评)师:好心办坏事,违背了“自然之道”。你还能举一些例子吗?师:作为黄河边长大的孩子,母亲河就在我们身边,但是肆虐的黄河同样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多的困扰。(出示图片:侵蚀、水土流失、黄河改道)这些困扰是如何产生的?你能提出怎样的解决方案?(生:破坏深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的修建水利工程。)师:人类难道除了破坏自然,有没有从自然当中得到启示?(雷达、飞机等)师:说得真好,我们人类每天都和自然接触,我们不断地探索自然规律。人类一直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你们能举一些例子吗?(PPT展现一些照片,关于人类探索自然取得的成绩)师:自然当中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等待着大家去探索。我们将要开展一个名为“大自然的启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学习着如何观察自然。

在课例中,笔者通过梳理单元线索,帮助学生确立了学习主题,同时帮助学生确定了本次学习的目标:学会观察。通过有目的地观察、记录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思考,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和口语交际素材。

二、综合考量确定学习主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一般有以下来源:

1.课内资源。2001实验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下册起就加入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以课后拓展学习任务出现。例如,人教版2001实验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环境保护单元“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后给出了主题为“了解家乡的环境”的综合性学习任务。有的直接以具体的综合性学习在课本中安排为一个单元的学习任务,例如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走进信息世界。

2.课堂生成资源。课堂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课堂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及时地反馈,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语文学习资源。例如《和时间赛跑》一文中,学生对是否能跑赢时间提出了质疑,教师借机引导学生搜集关于时间的资料,以及珍惜时间的故事。利用主题班会进行了“能否跑赢时间”的辩论会。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强化了时间观念,意识到了时间的珍贵。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善待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认真倾听,强化主题意识,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探索有价值的问题。

3.其他学科资源。语文学科有着全方位、多层面、立体性的特点,语文学习不但与人文类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能力同样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图画日记或者诗配画,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刚刚开始学习写作、朗读、识字,但是画画对于低年段的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的方式,通过图画和文字的配合,孩子们的思维更加具体,更加缜密。

4.生活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是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将语文学习的成果运用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找寻语文学习点,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必须拥有并教会给孩子的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真观察,仔细思考从生活中探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例如组织“招牌医生”的综合性学习。

笔者在设计这个板块时,考虑到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内容年代久远,虽然经过历次改编但是距离学生生活很远,结合课本资源和生活资源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板块二:互动前指导

师:在开展活动之前我们想确定在哪里能够观察到自然,同学们请讨论一下你们想在哪里开展这次活动?

(教师提供参考地点:湿地公园、什川梨园、仁寿山公园)

本次综合性学习,笔者根据春季的特点以及学校所在地的实际特点和资源确定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十里桃源,什川梨韵,保护黄河湿地,等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实践地点,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贴近学生生活使得探究趣味盎然。

三、确定活动方案

接下来,就是老师帮助学生制定活动方案。根据各年级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活动方案一般经历由扶到放的过程。第一学段(1—2年级)和第二学段(3—4年级)主要以扶为主,第三学段(5—6年级)以放为主。

活动方案一般包括如下几个部分:活动名称,参加人员、活动的目的,活动内容和方法、活动的时间安排和预期结果。对于四年级的孩子,在确定活动方案的设计宜采用半开放式的表格,通過教师和学生不断对话,以及学生自主讨论,帮助孩子完成活动设计。

四、合理运用不同自媒体软件

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笔者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微博号、抖音号、微信群。笔者同样帮助学生确定了以下的使用规则:学生通过建立微信群共享学习资源,也可以通过微信群讨论活动计划,在资料搜集过程中记得截屏保存;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用微博、抖音随时发布活动中有趣的活动的照片或短视频,在拍摄短视频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视频组员出镜担任主持人,介绍小组活动的计划与过程;活动结束后利用微博工具发布简短的活动简报,并@全部小组;账号仅能作为学习资源发布和过程共享来使用。

笔者通过这样的设计,是希望学生能够应用自媒体平台发布短视频和文字的方式来记录发现过程,同时这个过程对于孩子们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虽然编辑文字和拍摄短视频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能够胜任,但如何在30秒或者140字内表达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学到了什么非常具有挑战性。

五、有效的评价策略

(一)指向核心素养,重视多元智能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边界是语文,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应该以“语文核心素养”是否达成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是否达成,课程设计是否有效的一个标准。在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时,更应该关注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扮演的角色,重视学生在不同情境中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智能。还可以给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在搜集学生资料的过程中为评价学生的多元智能提供依据。

(二)合理运用评分规则,促进教与学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运用综合性参与式的评分规则有利于对于评分规则的理解和把握。评分规则所提供的标准能够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压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运用评分规则的过程中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对其功能做出准确的定位。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笔者设计了两个评分表,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根据此次任务难度,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从“个人任务完成度”“个人合作能力”以及“观察力、资料搜集能力”三个方面让学生自评及互评,并将结果装入档案袋中保存。

六、总结

在实际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以上教学策略,做到及时反思,及时调整能够帮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体验学习语文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申宣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2]郑燕敏. 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综合性小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