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文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2019-06-06 06:05王正茂
课外语文·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提问初中生有效性

王正茂

【摘要】研究初中生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可以促進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让提问为有效教学服务,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提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课题的提出

2015年9月2日,我带着精心准备的课《春》,信心满满地走进七年级(1)班的教室。图片导入,新授,引导,启发,教学进行到“比较五幅图:(1)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之间的异同(从特征、角度、写法、修辞方面比较);(2)迎春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何关系”时,傻啦,全班仅2名学生在小心地窃窃私语,其余的默不作声。这究竟是怎么啦?我深深陷入沉思:孩子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为什么不问?该怎么办呢?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一定要攻破这一难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研究初中生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可以促进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让提问为有效教学服务,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研究的对象,义兴中学七年级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举措

(一)研究方法

调查法、问卷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研讨法

(二)周期步骤

2015年9月10日—2016年5月30日。课题准备阶段:2015年9月10日—2015年9月20日。实施阶段:2015年9月21日—2016年5月15日。总结阶段:2016年5月16日—5月30日。

(三)措施

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教学中,创设师生间平等、轻松、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教师要“蹲下来看孩子”,从他们的视角看问题,积极地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者”“朋友”式的关系。教师应尽力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即使有些同学的问题不能提到点子上、关键处,教师也应该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

案例1:何雅琴,女,12岁,义兴中学,七年级(1)班,学生。研究前:内向,胆小,怕与他人交谈;语文学习上遇到困难疑惑,不敢向同学、老师等人询问请教;语文成绩55分—68分波动,班级中等偏下。措施:创设师生间平等、轻松、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现在:乐观、开朗,喜欢与人分享;语文学习上遇到困难疑惑,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语文成绩72分—80分波动,班级中等偏上。学生话语:老师,我不怕问,一有不懂的就请教,不弄明白,决不罢休。

2.“1+1”“1+N”的语文有效提问活动形成定式。(注:N代表多人)学校支持重视,每周至少开设一节专门的语文释疑有效提问课,学生一对一互相有效提问释疑(1+1),小组合作探究释疑(1+N),全班交流释疑(1+N)。让学生在固定时间参与有效提问,养成爱问的习惯。

案例:通过语文科有效性提问训练,七年级(2)班学生贾益飞说:“作为语文课代表,以前真的担心我班的语文成绩,现在看见同学们自主积极学习,探究学习,有疑就互相询问讨论,考试成绩稳步提升,我感到轻松极啦!”

3.形成“5+30+10”的语文课堂提问学习模式。5+30+10=在语文教学中,前5分钟用于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复习有效提问释疑,中间30分钟研讨新授课,后10分钟全班巩固交流释疑。

案例: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春》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一是导入新课。二是整体感知(30分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3)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这种心情?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释疑;全班分享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享交流解决问题。

4.语文课外N分钟提问形成定式。(注:N≧1)校园内,校园外,课堂外,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有惑就问,有效地问,最终达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案例:杨傲雪,女,13岁,义兴中学,七年级(2)班,学生。研究前:语文科不懂有疑惑,偶尔校内询问同学老师,成绩中等(75分—84分)。措施:语文课外N分钟提问形成定式。研究后:校园内,校园外,课堂外,有惑就问,有效地问,成绩优等。

(四)保障

(1)请教西充县教研室的领导专家,请教学校的领导和同事。(2)关于本课题,在这之前许多的报纸杂志上都有或多或少的阐述,这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3)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上可收集到很多的信息,查阅到很多的资料,既快捷又方便。(4)我校有较浓厚的科研氛围。

四、研究成果

1.通过两学期的训练,我校七年级的学生,经过调查,在语文科学习中基本上都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提高语文知识和能力。七年级学生基本做到每天每人能发现问题,有效地提出1—3问。七年级(1)班: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每天能发现问题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100%,学生有效地提出2问占全班学生的98%,多问的占全班学生的83%。

2.学生在有效性提问训练中,经历了“有惑不问不解终为惑”的尴尬到“有惑就问立刻解”的轻松,积累了语文科丰富的知识,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坚实的基础。在语文科有效性提问训练中,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意志力、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等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案例  2016年5月初,七年级(3)班学生蒲霞(13岁):总结半期考试成绩:众多学科中,我的语文成绩提升最多、最快(由56分升到78分),很高兴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学习的快乐!

3.平时的检测,每月的月考,义兴区的联考,我校七年级学生的成绩,如芝麻开花,一次更比一次好。

图1  义兴中学七·3班月考成绩对比

⒋通过此项微型课题研究活动,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更加重视“语文教学中师生课堂课余互动”。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1)培养初中生语文有效性提问的过程和训练方法。

图2  有效提问的过程和训练方法

(2)“5+30+10”的语文课堂提问释疑教学模式和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释疑,教师点评小结”的学习模式得到推广。

五、研究反思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如何利用家长学校这一平台,实现家校共育,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促进学生长期坚持“有疑就问就解,有效地问,高效地学”,不分校内校外,磨砺学生意志,这是本微课较少涉及的内容,有待进一步研究。

七年级语文学生有效性提问的研究成果,能推广到其他年级吗?能推广到其他学科吗?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提问初中生有效性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