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课堂的构建探究

2019-06-06 06:05马艳芳
课外语文·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课堂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小学是儿童的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儿童各项能力的发展黄金期,阅读能够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丰富的知识内容,阅读是一种掌握语文知识的途径,通过阅读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扩充小学生的知识量,同时也提高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丰富的阅读能够帮助孩子积累丰富的素材,这样就使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有东西可以写,孩子的作文就会写得越来越好。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发展性阅读课堂的构建进行叙述。

【关键词】课堂构建;发展性阅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环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在小学语文中开展发展性阅读课堂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概括中心思想,阅读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得多读。阅读是培养小学生协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只有积累了丰富的阅读素材,才能在写作时有东西可以写。那么,在小学课堂中应该如何开展阅读性课堂的教学呢?

一、优化课堂设计、提升效率

发展性阅读课堂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完善课堂的知识结构,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情感方面的激发,教师让学生能提升对于语文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对于小学生采取的教学方式都是死记硬背,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有局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导致在进行死记硬背的时候限制了思维的活跃性,无法在背诵的时候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使语文教学陷入了模式化,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一定要注重課堂情境的设立,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从文字中理解出更多的情感,也可以在教室里贴一些英雄伟人的那些事迹,并且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放映短片,让小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那种震撼人心的精神,从而对英雄伟人们产生敬佩的心理,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幸福,并且感受语言的魅力。

(一)自主阅读

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书籍,可以为小学生的人生观的确立和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好的书籍、作品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思想情操,提升个人的素养,开阔视野,塑造个性,健全小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扩大小学生的智力背景,书读得越多,知识面就越广泛,还会丰富头脑,提高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在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推荐一些课下读物,让学生回家后自行阅读,并且给学生下发阅读任务,让他们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对前一天的阅读内容进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于书籍的理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理解能力,也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激发他们的潜能,让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都可以通过阅读课堂来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阅读能力,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从中体会到阅读的无限乐趣。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化

从发展性阅读的具体呈现方式来看,主要强调的就是学生阅读个性化的培养,主张在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完善知识结构。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想要致力于发展性阅读课堂的构建,就一定要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个人的知识探究,注重学生的语感和情感意识的提升。

(三)学生读与想的能力

多读就是必须要做到读的遍数多,篇章多。在小学语文的发展性阅读课堂中,一些经典的范文一定要指导学生多读几遍,做到开口就能朗诵出来,并且指导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其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时语言才能转化为读者的语言,小学生才能够吸收其中有用的东西,光靠课堂书籍中的篇目和课堂阅读是完全不够的,教师一定要加强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除了开展阅读课堂之外也要重视课外阅读,加强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只有读的书籍数量多了,才能够累积知识,在多读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想象力,让学生能够灵活地掌握知识,不光要读,也要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教师在进行整体阅读教学时,要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先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感知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什么事情,作者有着怎样的情感,阐述了什么道理,还有作者的思路和感情变化等,让学生明白文章好在哪里,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等等。加强语感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感训练,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表现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充分地表达内心世界。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的语感上,语感就是在长期的阅读活动和语言训练中,逐步养成的有经验直接感悟语言的综合能力,是对语言隐藏意义的一种直觉。加强语感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阅读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创立课堂教学情境

在阅读课堂教学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抽象、曲折、委婉的语言文字,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只能够简单地理解字面意思,不能够理解文字的深层次含义。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就可以把概括的东西创设为具体、形象、直观的情境,让学生能够触景生情,进而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在教学阅读课文时,在课前认真地准备一段通俗易懂的导语,再利用一些简单的图片或是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创立一个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进行角色演示,启发学生去感受字里行间的语言气势。这样不仅方便学生能够理解文字,还提高了学生对于阅读课堂的兴趣。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想要学好语文学科,仅靠教材上的内容是完全不够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觉阅读,持久阅读。首先要让所有学生都学会入情入境地阅读,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进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声情并茂地进行阅读,一边阅读一边展开联想和想象,让书本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跃起来,长久这样训练,学生语言和发展性阅读水平也就越来越高。小学语文的课文语言比较简易,容易上口,可以让学生增加字词再读,减少字词再读,让学生能够体会到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的必要性,从而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字变化的无穷魅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是一个不断丰富学生阅历,提升见解的重要的途径,小学生对于生活的理解和认知大多源自于书本,或是他人的告知。所以在小学的阅读阶段会呈现出非常强烈的可塑性,教师在这一阶段采取的教学措施,会在学生身上直观地反映出来。发展性阅读课堂的构建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王洪英.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课堂的构建探究[J].魅力中国,2017(10).

[2]杨晓娥.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 求知导刊,2016(22).

[3]张小兵.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 青年时代,2015(20).

[4]曾宪培.在发展中破解阅读迷津——重庆市丰都县“中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阅读发展路径解读[J]. 课外阅读,2012(13).

[5] 刘长瑜.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5(16).

[6]黄树权.中小学语文教学观的理性突围——重庆市丰都县“中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学生发展观的构建与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4).

作者简介:马艳芳,女,1979年生,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人,回族,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法。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课堂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阳光语文课堂的构建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