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角度解读《黑天鹅》中尼娜的失衡人格

2019-06-06 04:19苏红瑞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4期
关键词:人格结构精神分析黑天鹅

摘  要:本文从弗洛伊德理精神分析学的角度,首先分析尼娜“自我”、“本我”、“超我”这三种人格结构,然后通过分别解读尼娜“自我”与“超我”的冲突、“自我”与“本我”的冲突以及“本我”与“超我”的冲突,来解读女主人公尼娜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人格失衡的。

關键词:精神分析;人格结构;冲突;人格失衡

作者简介:苏红瑞(1987-),女,汉族,河南信阳人,三亚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4--02

一.引言

电影《黑天鹅》讲述了资深舞蹈演员尼娜,为了“天鹅皇后”的角色而逐渐走向人格分裂的过程。她自幼受制于母亲,在母亲充满控制欲的爱护下,她成长为一个纯洁、美丽、温柔的女孩,但为了塑造跟自己性格完全相反的狡诈、邪恶、凶残的黑天鹅角色,她的个性发生了剧变,人格也慢慢分裂了。电影自问世以来,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它进行了研究,但很少有人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对这部电影进行研究。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只有三部分协调发展,人们才能拥有健康的人格,如果三者出现了冲突,就容易出现 “人格的分裂”。在这部电影中,尼娜这一人物形象典型地表现出了这三种人格特征。本文从人格结构理论角度解读尼娜的这三种人格及三种人格之间的冲突,来分析尼娜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人格失衡的。

二.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一种内部心理机制,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决定着人在一切外部给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行为模式、行为表现与行为规律。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部分构成:本我(id),自我(ego)与超我(superego)。

本我,是本能的自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基本的部分。本我包含各种不稳定的、杂乱无章的、本能性的被压抑的欲望,隐匿着各种被现代社会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所不容忍的,未被开发的原始本能冲动。本我在满足自己需要方面,遵循快乐原则,受唯乐原则的调节,不考虑任何道德与法律的约束。

自我,是面对现实世界的我,它是通过不断接触后天环境,在后天环境中不断学习发展起来的。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它一方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我加以压抑、控制和约束,要制止各种违反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准则行为的发生。

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是人格的社会面,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对社会典模的效仿和社会道德行为的认同,是在价值观念教育、文化传统浸染、社会理想的综合影响下逐渐形成的。超我由“良心”和“道德化的自我”组成,它是人格结构的司法部门,是道德和法律的掌管者,是人类高尚行为的动力。

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总处于协调--冲突--协调--冲突的矛盾运动中。

三.尼娜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尼娜的“本我”是一个兼具野心和野性的人物。她的野心体现在她对天鹅皇后这个角色的争取,她做梦都在扮演天鹅皇后这个角色,当总监托马斯第一次来选天鹅皇后暂没选中她时,她在家里苦练,并在认为自己已经练好的时候,再次单独去找托马斯,希望托马斯能把这个角色给自己。在托马斯把这个角色给了她以后,她想要捍卫主演位置的欲望任何人也阻挡不了,以至于她最后已经有了被害妄想的症状;尼娜的野性体现在她偷拿贝思口红和莉莉请她吃饭时她的一系列表现。尼娜偷拿前任天鹅皇后的口红体现了她对女性诱惑魅力的向往;莉莉请她出去吃饭时,她试着喝下了让自己出现欢快幻想的药,和夜店的男人纠缠,并幻想自己与莉莉发展了一段亲密的同性恋关系。这都是尼娜野性的体现。

尼娜的“自我”体现在尼娜长期压抑自己的本能需求,去迎合母亲和外部世界的期待,来达到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状态。母亲对尼娜要求甚严,希望她能当上天鹅皇后,她也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努力,当托马斯总监公布尼娜是新的天鹅女皇时,尼娜跑到卫生间给母亲打电话,喜极而泣;尼娜怯弱地接受很多人的欺负,当母亲担心尼娜被托马斯占便宜时,尼娜连连说,不不,他并没有;薇若尼卡骂她贱人,她忍了;贝思骂她婊子,她也忍了;她甚至认为,前任天鹅女皇贝思的离去是她的错。当尼娜的底线被触碰时,她总怀疑自己错了,而不是认为外部世界错了。比如,当她知道自己和莉莉并没有亲密关系,一切都是自己的幻想时,她就觉得无比羞愧。

尼娜的“超我”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听妈妈的话和对自身完美的追求。妈妈对尼娜要求非常严格,28岁的尼娜除了舞蹈和剧团,几乎没有任何自己的生活。尼娜每天早晨去剧团练习天鹅舞,回来后母亲帮她练功,拉筋。28岁的女孩房间全是粉色系,脱衣穿衣妈妈都在场,凡事都要向妈妈汇报,在尼娜没被选中天鹅皇后这个角色时,对母亲几乎没有任何反抗;尼娜美丽、清瘦、紧张、敏感、拘谨,她对自己的舞技有着完美的要求,她舞艺精湛,每一步舞步都按照标准形式去要求自己,每一步舞步都在自己控制之内,托马斯认为她的每一次舞蹈都毫无瑕疵,但缺少激情与灵动,整体表现保守、干硬、缺乏感染力。

四.尼娜“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一)尼娜“自我”与“本我”的冲突

尼娜“自我”与“本我”的冲突,主要体现在她与托马斯以及她和莉莉之间的关系上。如果尼娜的“自我”是一堆火药,那托马斯就是火药的引子,托马斯一步步引导着尼娜,尼娜从刚开始的抗拒,到后来的迎合,到演出结束后疯狂亲吻托马斯,这个吻证明了她和托马斯之间的关系从控制变成了反控制,从被动到主动,最后也是“本我”战胜了“自我”,她蜕变成了成熟、魅惑的黑天鹅。

尼娜与莉莉发展出了一段友情,尼娜之所以与莉莉交往,是因为莉莉身上有自己向往却又不具备的特质:自信、妩媚、诱惑和风情万种。莉莉带领尼娜完成了一段自我发现的心理历程。尼娜对莉莉又爱又恨:爱莉莉,她幻想与莉莉有一段亲密关系;恨莉莉,尼娜想要成为天鹅皇后的欲望是如此强烈,在她臆想的世界里,莉莉一直在耍心机想要陷害并取代她。在登台表演前,她幻想着母亲、托马斯、莉莉都来阻止她登台演出,她坚决地拒绝了这些人。在演出黑天鹅之前,她甚至在幻象中看到莉莉在和自己争夺化妆间,她与莉莉发生了剧烈地争执,在争执中,她打碎了玻璃,并用玻璃碎片刺死了莉莉,然后带着平生最后一次演出的狠辣与坚决,走上了舞台,化身为完美的黑天鹅,完成了自己最后一次演出。

(二)尼娜“自我”与“超我”的冲突

尼娜“自我”与“超我”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当她达不到自身完美的执念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紧张、狂躁、自残和自虐的行为。首先,表现在物质上,她打碎在地上的音乐盒,把所有的毛绒玩具扔进垃圾桶;其次,剧中的镜子是一个非常好的道具,能完美映射出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尼娜先是在自己没被选上天鹅皇后时,回家对着镜子练习,发现自己脚部有严重的摔伤,这表明尼娜已经开始狂躁;接着在镜子里发现自己后背有抓痕;后来在舞会上,又对着洗手间的镜子撕自己的手皮,看到了自己流血的手指头;心情不好,在浴缸憋气时,在水中镜中看到了分裂的自己和自己流血的手指头;拿棍子回来后,看到母亲在画室画画,画室前的镜子倒映出她对母亲的不信任  ;母女在镜子面前吵架,而镜子中她们俩的位置完全对立,暗示母女关系破裂;在俱乐部的镜子里面发现自己的抓痕越来越红;在量身时尼娜发现镜子中的自己在抓背。这一系列都是尼娜对那个被压抑很久的很紧张的自己的反抗,她知道这不是真正的自己。镜子是尼娜唤醒内心“黑天鹅”的工具,她大部分的转变都是从照镜子看到自身异常的变化后开始的。

( 三)尼娜“本我”与“超我”的冲突

尼娜“本我”与“超我”的冲突表现在尼娜对自己母亲的反抗以及尼娜对自身完美的执意追求。在不断冲击黑天鹅这个角色的过程中,尼娜再也不是那个事事都听母亲话的乖女孩了。最开始能表现出尼娜对母亲的反抗,是她对母亲大吼:“我已经不再是12岁的尼娜了!”;莉莉邀请尼娜去酒吧,尼娜不顾母亲的阻止,执意去了酒吧;尼娜在酒吧与莉莉嗑药回来,与母亲展开了激烈地争吵,并且不理会母亲暗示自己晚回家的责备,直接把她关在门外,当母亲问她“宝贝,怎么了”的时候,尼娜大声呵斥:“她已经死了!”;第二天早晨尼娜给母亲说: “我要搬出去住!”;在冲击天鹅皇后这个角色的时候,她对着劝她放弃的母亲大吼:“你才是小丑,我就是天鹅皇后!”;在演出前一晚,母亲想要拦门阻止她去演出,她不惜压伤母亲的手,执意登台演出。

尼娜对完美的追求已经达到了极致的程度,尼娜幻想中贝思的自残是因为尼娜心中渴望完美,却被自己对完美的极致追求快要逼疯;尼娜幻想莉莉要害自己,她用刀片插向了莉莉,后来发现这只是幻觉,刀片也是插进了自己的腹中。尼娜最终用生命换来了一场终于让自己有完美感觉的表演。

尼娜对母亲的反抗及对自身完美的执意追求终于让她爆发成了黑天鹅,也最终让她在死亡里得到了解脱。

五.结语

本文通过解读尼娜三种人格之间是如何互相冲突的,展示出了女主人公尼娜的人格是如何一步步蜕变并走向失衡的。本解读对生活在当今时代的人们有深远的意义:当今时代人们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改革,巨大的社会变革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挑战,人们只有不断调节自我,保证自己的三部分人格结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应对社会的变化和挑战,也才能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Muckenhoupt, Margaret. Sigmund Freud: Explore of the Unconsciou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劉艳影.电影《黑天鹅》中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研究[J].读与写,2017(12).

[3]杨柳.《黑天鹅》:精神分析与非压抑性文明的构想[J].电影评介,2014(5).

[4]于子卉,董慧萍. 影片《黑天鹅》的精神分析研究[J].戏剧之家,2017(11).

猜你喜欢
人格结构精神分析黑天鹅
黑天鹅格里布
除了“黑天鹅”“灰犀牛”别忽视了“大白象”
“灰犀牛”“黑天鹅”
直视“黑天鹅”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文学作品中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初探
疯狂背后的生命真实
从人格结构理论看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解读《岛》中索菲娅的心路历程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