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探究

2019-06-07 15:06王晓婷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因为现阶段在旅游产业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属于极其重要的标准,而且“互联网+”主要是通过有机的结合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以服务体系更新、服务要素优化、商业模式重组、旅游产业升级为发展的理念,从而对旅游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层次融合进行实现。所以在高职旅游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互联网+旅游”的理念进行充分的了解,促使教师能够对教学研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进行探寻,从而确保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在“互联网+”的趋势下,需要对高职旅游管理教学的模式进行探究,促使学生能够对社会的发展、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进行充分的满足,从而逐渐发展为旅游管理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教学模式;互联网+

高职院校的教学与普通学校的教学相比较,高职教学需要始终以市场人才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而且随着我国旅游行业不断快速的发展,促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也在快速的发展,从而需要极其重视与目前时代的结合。同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国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逐渐需要与“互联网+”相结合,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中,高职院校需要对旅游管理教学的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究。同时通过分析在“互联网+”趋势下,对高职旅游管理教学模式进行转变的重要性,以及高职旅游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对旅游管理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促使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从而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实现。

一、“互联网+”技术对高职旅游管理教学的影响

(一)“互联网+”与高职旅游管理教学的基础课程与专业特色具有紧密的联系

在高职旅游管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的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十分完善的专业特色与扎实的基础课程,才能够确保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为我国旅游行业提供大量具有扎实基本功的旅游管理人才,以及对社会的发展、旅游行业的发展、具体岗位的需求进行充分的满足。而且在“互联网+”的趋势下,促使我国旅游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够对优化升级、资源整合与行业拓展进行实现,不断对高职旅游管理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而确保对高职旅游管理的教学质量进行大幅度的提高[1]。同时在高职旅游管理教学资源的提供中,“互联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能够确保对旅游管理教学的基础课程进行创新,从而确保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二)“互联网+”与高职旅游管理教学的发展规模与发展速度具有紧密的联系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快速的发展,促使我国社会逐渐进入信息时代,导致“互联网+”能够有机的结合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属于旅游产业始终保持市场影响力是旅游行业活跃力极其重要的因素。而且因为大部分的旅游教育都与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发生脱离,导致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无法对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进行充分的满足[2]。所以在“互联网+”的趋势下,能够促使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对不同旅游景点、不同区域的专业需求与岗位职责进行良好的掌握,确保直接影响高职旅游管理教学的发展规模与专业结构,从而与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二、“互联网+”趋势下,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变的重要性

(一)转变高职旅游管理教学模式属于现代社会市場变化的需求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快速的发展与进步,促使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被大幅度的提升,而且随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一定的转变,以及不断增长的享受型消费,促使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快速,导致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使用,导致高职旅游管理的教学,无法对旅游管理的实用型人才进行培养,从而无法对旅游行业发展的需求进行充分满足[3]。所以在“互联网+”的趋势下,需要不断对高职旅游管理教学的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促使能够对旅游行业人才市场变化的需求进行充分的满足,从而确保能够大力的推动我国旅游行业快速的发展。

(二)转变旅游专业教学模式属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对现代旅游管理行业的发展需求进行充分的满足,也需要对高职院校专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进行充分的满足,所以在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对自身的人才培养任务进行明确,始终以实用型、专业性的人才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4]。而且在互联网的时代中,高职院校为确保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进行大幅度的提高,就必须需要“互联网+”的发展相适应,不断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促使能够对高职旅游管理的教学质量进行大幅度的提高,从而实现我国高职管理专业稳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教学模式的现状

(一)“互联网+”与高职旅游管理教学体系不协调

因为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旅游课程的教学水平过于低下,以及教学内容过于空洞,导致其无法与“互联网+”所倡导的标准化、现代化与国际化的产业需求相适应,从而造成高职旅游管理体制与“互联网+”不协调。而且我国大部分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需要依靠国家教育部门指定的专业院校,对相关的专业教学进行开展,导致较多的旅游专业人才并不具备“互联网+旅游”的专业思维[5]。同时高职院校封闭式的办学,不仅无法对旅游专业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进行大幅度的提升,也无法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社会实践与岗位实际操作的需求进行充分的满足,从而造成大部分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会发生“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情况。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无法对旅游行业的需求进行充分的满足

因为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不仅属于一门具有较强理论知识的学科,也属于涉及专业较多与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而且其需要相关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进行大量的岗位实操与行业实践。同时我国大部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岗位的实践都集中,在校内培训基地实践与对口企业岗位的实践,这种实践模式不仅能够对旅游专业的教学资源进行集中,更加利于对校园与企业的合作渠道进行整合,也能够对旅游院校的办学经费进行有效的节省[6]。但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被较多专业课程、培训周期过长与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实际情况所限制,导致大部分的高职旅游管理的教学课程,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十分简单的岗位实操与行业实践,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大量的旅游教学课程进行开设,极其容易造成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产生厌烦的心理[7]。因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教学对“互联网+”技术进行积极的应用,能够确保对学生与旅游管理专业之间的距离进行拉近,确保对短时间、高强度与众多领域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束缚进行彻底的摆脱,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一)对“四位一体”的旅游教育模型进行构建

现阶段“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思想就是对兼容并包、一体化发展的全新经济模式进行构建,而且在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与旅游行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与互补性,从而与旅游产业需求具有一致的一体化发展优势。所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对以旅游教育、旅游专业人才、旅游产业、社会需求为“四位一体”的旅游教育模型进行构建,促使能够大力的推动高职旅游管理教学与旅游产业需求的一体化发展,确保在旅游管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能够对“互联网+”进行深入,从而对以旅游人才为核心的一体化培养策略进行实施[8]。同时在实施培养策略的过程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可以通过使用“互联网+”,对旅游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岗位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确保为旅游行业提供大量的旅游管理人才,从而大力推动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且旅游产业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划分与人才数量进行充分的掌握,从而确保对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人才进行培养。

(二)对教学研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进行探寻

因为现阶段在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已经成为旅游行业发展极其重要的技术核心与外部因素,能够大力推动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体制上,对产业、教学与教研相结合的新模式进行寻求,才能够确保对“互联网+旅游”的产业优势进行充分的体现。而且通过对“互联网+”技术进行运用,能够确保对课堂教学、教学实践与产业实践之间的相互屏障进行打破,不仅能够对旅游管理教学的质量进行大幅度的提升,也能够对以就业导向、与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构建[9]。同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不仅仅需要高职院校的支持,也需要以政府为主导进行产业拉动、教学为主、实践为辅、产教研相结合的支撑进行发展。并且政府可以通过使用“互联网+”,对高职旅游教育的整个产业进行优化,对旅游产业的创新平台进行积极的创建,从而确保对旅游管理教育主要的人才战略升级进行大力的推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互联网+”的趋势下,促使我国旅游行业不断快速的發展,不仅对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与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进行充分的体现,也能够为我国高职旅游管理教学提供新的发展方向,从而确保对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旅游管理人才进行培养。所以在高职旅游管理教学的过程中,高职旅游管理的教师需要对“互联网+”技术进行积极的运用,不断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融入,不仅能够确保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研究,也能够确保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从而促使学生逐渐发展为高质量、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而且在高职旅游管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互联网+”的优势进行充分的了解,能够确保对高职旅游管理的教学质量进行大幅度的提高,从而确保大力的推动我国旅游行业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洁,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类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22(4):37-40.

[2] 陈红,“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1):249-250.

[3] 孙悦,浅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课程改革对高职院校的重要性——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14).

[4] 尹艳雯,"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7).

[5] 邵林涛,“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22).

[6] 张嘉惠,“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探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7] 凌飞鸿,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263+265.

[8] 李洪涛,王海萍.“互联网+”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11):222-223.

[9] 卢世菊,“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7(12):108-109.

作者简介:

王晓婷(1987.12-),性别:女,籍贯:河南省郑州市,最高学历:硕士,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互联网+互联网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