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背景下德夯旅游景区低碳发展和建设研究

2019-06-07 15:06马洁晶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碳中和

摘  要:碳中和是旅游景区低碳发展更高层次的要求和目标。本文以德夯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等方式对景区碳源、碳汇进行测算,分析其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并对其碳中和背景下低碳景区的建设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碳中和;德夯景区;低碳发展建设

基金项目:湖南湘西自治州级一般性社科课题(SK201807);吉首大学校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8SKB19)。

旅游已经成为生活的常态,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兼有碳源和碳匯综合特点的绿色低碳产业。旅游景点低碳建设和发展要求,景区生产的旅游产品等在整个生产与消费的生命周期内,尽可能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而旅游碳中和是指对旅游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碳排放进行估算,并通过降低碳排放、增加碳汇或购买相同数量的碳减排额,以抵消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碳足迹”。湘西自治州位于武陵山片区,自然环境资源丰富。全州共有旅游等级景区(点)26个,旅游总收入占到全州生产总值的50%以上。当地旅游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加快的同时,也会伴随过度排放温室气体带来的温室效应等污染问题的产生,如何在最大化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旅游经济显得至关重要。而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组成的核心部门,因此低碳建设有助于推动整个旅游地和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德夯景区基本情况介绍

德夯风景名胜区位于湘渝贵三省交界区域的湖南湘西,是国务院审定公布的第六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三峡—张家界—桂林和张家界—凤凰—贵州重要的旅游走廊交汇点。景区以峡谷瀑布、路桥奇观、苗族风情为主要特色,是大湘西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经典。景区总面积108.47平方公里,由德夯、矮寨大桥、峒河和洽比河4个景区和2片风景恢复区构成。

德夯风景名胜区景观类型主要以地景为主,建筑、水景次之,并以矮寨大桥、问天台、盘古峰、孔雀开屏、驷马峰、画屏峰、流纱瀑布、德夯村、重午苗寨最为突出。景区以喀斯特峡谷地貌为主的地景类景观,兼有山水生态景观、人文建筑胜迹景观,是一个集游览、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立体视角解读湘西山水人文的功能。

二、德夯景区碳中和分析

(一)碳源测算

德夯景区碳源主要有景区交通碳排放、景区居民日常碳排放以及固体废弃物碳排放。

风景区交通碳排放主要分为本地居民交通碳排放和游客交通碳排放两部分,需要分别进行测度。当地居民的交通碳排放包括满足日常居民生活需要德夯到吉首的公共交通车和居民的私家车。公共交通车每日发车40班,路程约24公里,每车发送旅客16人,按照每人每公里碳排放0.018 kg计算,再乘上CO2平衡因子和换乘系数,得到德夯本地居民的公共交通CO2排放量为332.33t。德夯景区居民2017年大概拥有私家车978辆,全年碳排放为770.18t。德夯景区对外联系的道路主要包括吉茶高速、G319国道、G209国道、沿峒河的自行车绿道等。据统计德夯景区2017年过境交通客流量5462000人,矮寨盘山公路交通路线总长为6.2km,因此过境交通碳排放量为609.56t。景区内景点分散,且相邻景区之间隔着高山或深谷,德夯核心景区位于山区,位置险峻,为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游览参观以步行为主。因此德夯景区交通碳排放量为1712.07t。

景区居民日常碳排放来源于生活用电、日常活动等。实地调研中发现,景区内购物商店、小摊多为居民所有,用电由个人自主缴纳,数据难以评估,因此没有将其纳入研究范围。景区内仍有4888户居民,总人口22390人。日常活动中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是代谢作用的结果,居民产生碳呼出总量735.5t。

景区内废弃物碳排放主要是固体废弃物碳排放,主要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理。我国目前固体垃圾填埋处理的耗能电能系数为231.3324kWh/t,垃圾填埋处理的耗能系数为236.8403 kWh/t。固体废弃物碳排放计算公式:废弃物碳排放量=固体废弃物量×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单位耗能量×电能标准煤转换系数×标准煤转换系数。德夯景区2017年固体垃圾为6538t,计算得出景区年度废弃物碳排放量为455.38t。

(二)碳汇测算

景区内具有碳吸收能力的生态系统主要为陆地植被生态系统和水域湿地生态系统。根据德夯景区官方数据,截至至2017年底,德夯景区总占地面积10847hm2,其中林地8159 hm2,园地88 hm2,耕地1364 hm2,水域251 hm2。耕地用于种植农作物,农作物生产积累碳汇的同时也在释放二氧化碳,且不同种类的农作物碳排放量不同,故此次研究没有对其进行测算。

此次研究核算方法为:C=∑Si×Ti。其中S为第i中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T为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汇系数。各专家学者对不同植被和土地碳汇系数有不同的研究结果。林地是碳汇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本研究中采用方静云等(2010)的研究结果,林地碳汇系数为0.57tc/(hm2·a)。园地碳汇系数采用IPCC(2006)的数据,为2.1tc/(hm2·a)。水生生态系统是大气CO2的汇集之地,其主要通过贮存在水体中的生物体有机碳和溶解态有机碳吸收土壤和大气中的CO2。德夯景区水域主要为河湖,碳汇系数为0.56t/(hm2·a)。根据计算得出2017年德夯景区林地碳汇量为4650.63t,园地碳汇量为184.8t,水域碳汇量为140.56t,因此德夯景区的碳汇总量为4975.99t。

(三)碳中和评价

本文首先测量碳源,其次再测算景区的碳汇,如果碳汇完全大于或等于碳源,说明景区已实现了完全碳中和;如果碳汇小于碳源,说明只实现部分碳中和。在不考虑游客外部交通领域的碳排放下,德夯景区碳汇量为4975.99t,远大于碳排放总量2902.95t。因此,德夯景区已经实现了完全碳中和。

主要原因在于:德夯景区林地覆盖率较高,碳吸收能力强;同时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较少,仍需不断完善。通过实地调查得知,德夯景区的客源结构以中短程旅游者为主,游客逗留时间较短。游客主要为团队旅游,旅游团从张家界出发,游览凤凰山之后会在德夯短暂停留游玩。旅游接待設施主要分布在矮寨镇区,矮寨大酒店、蚩尤大酒店、王爷山寨和若干家庭旅馆总共约有132张床位。床位少,条件差且住宿率不高。另一方面,德夯风景区距吉首市区仅19公里,游人绝大部分选择回市里住宿。因此,充分体现了“景区外住景区内游”的原则。但随着景区建设的不断发展,旅游人数的增多,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可能导致碳排放超过碳汇。碳汇的有限性使得碳排放的控制成为德夯景区低碳建设的重点。

三、低碳景区建设路径

(一)普及低碳理念,提高低碳意识。

政府、景区管理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低碳理念力度,在景区各处建立低碳标识图,多种方式传达景区对低碳旅游的发展决心。深入景区向当地居民和游客宣传低碳旅游理念,使其了解如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避免一次性用品、使用节能产品等具体低碳旅游举措的实践意义。同时,合理引导景区居民生活方式,让其自愿参与低碳生活,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政府通过政策补贴激励形式,让景区居民切实感受低碳生活的好处。

(二)加强景区碳汇的保护与建设。

德夯景区中林地面积8159 hm2,碳汇量达到4650.63t,是景区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汇。森林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大量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对景区碳排放的递减起到重要作用。在德夯景区未来的发展建设中,应加大森林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改良植被类型,提高景区碳汇量。景区管理部门应因地制宜,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使“森林旅游”成为德夯景区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方精元,郭兆迪,朴世龙等.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J].中国科学(D辑),2007,37(6):804-812.

[2]IPCC. 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HG Inventories[R].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06.

[3]魏琳琳.森林公园低碳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8.

[4]李颖,黄贤金,甄峰.江苏省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8,9(24):102-107.

[5]董红艳,刘钦普,周丽,余子萍.江苏省旅游业碳足迹与碳承载力动态对比分析[J].生态经济,2018,34(11):183-187.

作者简介:

马洁晶(1988.10—),性别:女,籍贯:湖南张家界,民族:回,最高学历:硕士,目前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环境会计。

猜你喜欢
碳中和
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的经验与启示
穿越到2060年,看看“碳中和”世界长啥样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行动方案
公众愿意为碳排放付费吗?
哥本哈根有望成为首个“碳中和”首都
旅游风景区碳估算与碳中和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