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2019-06-08 02:26林成喜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分析

【摘 要】 本文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特征分析入手,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观点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和评价,认为基于目前我国的具体情况,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财务管理目标;现实选择;分析

一、概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即理财目标,是企业为达到某一目的而从事的财务活动,它指引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起着导向、激励、凝聚和考核的作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以下特征:

1、稳定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方式的逐渐改变,人们的认识在逐步深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也在不断的丰富和更新。然而,变化是循序渐进的,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才会有质的飞越;人们在经历了达成共识、被人接受的过程以后,才会达到新的认识高度。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可操作性

财务目标管理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而实施,在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并全面分析其经济指标后达成职工自我控制的实现,从而对绩效进行科学考评,这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必须具有计量、追溯和控制等可操作性。

3、层次性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本身就是一个网络系统,反映着各个理财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引着企业财务管理顺利地运行。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和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

二、企业财务目标的发展历程

企业价值导向是财务目标确定的关键,同时演绎着财务目标的进程。企业价值导向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历史时期:二十世纪初,以股东至上的企业价值导向,企业的所有组织活动一切以股东利益为前提进行开展,作为企业价值导向的具体体现,该时期也以股东利益为主体提出了净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等财务目标;二十世纪中期,由于经济不景气导致对企业价值导向的质疑和争论,从而使人们将目光投向了除股东利益以外的相关利益,并开始了对此的探讨与求索;二十世纪中后期,发生在美国的恶意收购及对企业利益相关者产生的负面反应,极大地影响了股东利益最大化,因此,大部分学者開始转变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主张而开始倾向于利益相关者的观点,相应的财务目标也完成了由股东价值到以相关利益者为导向的转化历程。

在财务目标的历史演化过程中经济学者又提出了新的具有价值意义的可持续增长下的收益合理化财务目标理论观点,即企业管理者在确保企业收益额和收益率保持在合理的水平时而达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简单来说,收益合理化就是收益率不低于行业平均收益率。收益合理化观点与传统的财务目标理论观点最大的区别在于,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重点,通过有效整合企业资源,以满足需求为价值导向,完善管理制度,进行文化创新。

与此同时,一些财务理论学家还将企业财务目标的理想与现实观点作了细致分析,他们认为股东价值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财务目标过于理想化,只体现了企业财务活动应该达到的目标,而不能说明企业选择具有现实性。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努力发掘自身效用最大化来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三、企业财务目标的理论观点

随着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深入发展,关于企业财务活动的财务目标有了更多的表述,而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利润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等四个财务目标。

(1)利润最大化。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关于厂商利润最大化的理论长期以来自然成为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目标选择依据,企业的产销量也是依据西方经济学中提出的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等同后界定的,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并据此对企业的业绩进行分析和评价。优点:资本的有效利用被重点指出,并以此作为企业理性增长的衡量标准,而且在实务中也被认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缺点: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过度追求短期效益而变得目光短浅;忽视了企业的不确定因素和时间因素;没有正视成本与利润的比例关系。

(2)股东财富最大化。基于股份制的经济条件,股东财富就是由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个因素来决定的,短期内当股票数量一定时,随着股票价格的升高股东财富也就随之而变大,所以股票价格最大化又是股东财富的另一种表现。对照我国目前的国情而言,股东财富最大化更适用于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优点:将资金时间价值因素、风险因素充分考虑在内,因为股价通常能够快速敏感地反映出风险问题,从而使企业的短期行为得以规避。缺点:由于股价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对企业的经营状况难以进行评价;只倾向于股东利益,忽视了相关者利益;只适用于上市公司。

(3)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随着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的发展,主要基于共同所有权理论、托管理论和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企业财务目标也随之出现。优点:要求企业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主张拥有专用资源的利益相关者博弈的观点,强调生产力来自各种专用资源的整合,并为企业提供持续的资金。缺点:对于利益分配关系的均衡和协调问题由契约的安排和各利益相关方在契约签订过程中的博弈来决定,而此目标观点则由各方对企业价值的付出来决定。但该过程属于企业正常经营的范畴,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经营的指导方针,所以不太适合作为目标来对待。

(4)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以上观点我们不难看出财务目标理论发展的动力主要受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自身缺陷和产权制度及其发展两种因素的影响。鉴于目前企业多边管理的状况,无论是财务理论研究还是以此目标指导实务都不太适合,主要有以下表现:

第一,在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股东无法实现利益或价值的最大化,由于股东对经营者授权的逐渐增大和股权的不集中,使所有者与经营者无法统一目标,有时甚至相悖离,容易导致代理人进行逆向选择和产生道德风险,从而使所有者利益很难实现。因此,所谓企业的目的,无非是使达到股东满意的、能够承受最低限度的投资回报得以持续。

第二,经营者因受到自身限制和外界的干扰,实现股东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动力又有些欠缺,因此经营者不会拿更多的付出换回较少的收益,相反,他们则希望拿较少的付出换回更多的报酬和收益,所以经营者为了达到规模扩大的目的,往往采用分散风险投资或承接资本预期收益率超低项目的方式,从而使企业价值远远小于它应有的价值。

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根据我国目前的现实状况,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是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1)确保了企业长远发展的稳定性,这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基于各利益主体间利益平衡关系的协调受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目标的重视有密切关系。作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企业自身为达到盈利目标建立了其发展规划,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各自利益也是围绕着企业这一利益相关者来进行协调和满足的。因此,企业基于该理财目标的视角谋求长期稳定的发展并进行投资研究,从而避免了因股东立场方面的投资而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2)企业与其它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统一促进了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企业的效用不单是获得盈利,在协调了企业、股东、政府和客户等利益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正是由于企业时刻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努力发展自身并谋求利益最大化,因而必然会做到合法經营、管理及各种财务关系的正确协调,使国家、集体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在法律的范畴内得到保障。

(3)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目标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特点。该目标体系既使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得以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又成就了企业利益、股东利益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确保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使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最大化也得到保证。由于每个利益主体所处的立场不同,承担的责任也有所不同,其目标也是向着多元化、多层次的目标体系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黄亿红.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重新定位[j].财会月刊,2008.28.

[2] 丁宝辉,梁岳.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谈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j].中国农业会计,2009.07.

[3] 纪飞,贾圆圆,李晓明,董晓林.浅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09.28.

【作者简介】

林成喜(1968.7—)男,江苏姜堰人,本科,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与国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财务管理目标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关系探讨
浅谈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与财务管理目标
论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的优化
论新医改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及实现途径
浅谈中国企业财务管理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