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意义

2019-06-09 08:39张良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张良

摘 要 依据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来看,初中生要具备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与关键能力,研究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育,是我国教育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迫切需求。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生德育与法治教育的关键课程,是我国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途径,就中学生实际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分析,在社会复杂多变背景下,中学生思想与道德观等受到现代非主流文化和思潮的冲击,学生人文素养被忽略,德育与法治教育的实效性被削弱,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应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促进中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达到现如今素质教育的目标。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初中学人文素质培育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的关系,分析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与不足,探究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教育从而实现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实现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教育 道德与法治 初中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使得中学生具备基本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为今后发展奠定思想与文化的基础。道德与法治从学科属性上而言,是一门素质课程,不同于语文以及数学的文化课程,其课程教学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素质提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目的也是如此,都是为了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服务,所不同的是汉语言文化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文化内涵和人文素质,道德与法治旨在实现德育与法制教育。后现代教育中,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中愈加注重教育的个性化和人性化,注重于人的生存与个性发展,汉语言文化教育和中学道德与法治正是素质教育理念的体现。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具有统一的目标和教育主体,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为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能力与思维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目的

汉语言文学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特色传承,初中进行汉语言文学教育主要是通过语文的文言文和古诗词等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古代语言的魅力,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但以往教学中汉语言文学教育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方式与后现代教育中人性化与个性化教育需求相悖。因此,现阶段汉语言文学教育正在积极实现教育观念与教师手段的改革,依据汉语言文学独特的文化特征,展开个性化教育以激发学生潜能,展现汉语言文学的特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内涵,继承与了解传统文化,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是我国法治大国建设下的特色课程之一,基于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对初中生进行德育与法制教育,实现要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了解社会基础的道德标准和法治思想,进而规范自身的行为,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发展,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对于初中生而言,其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基础,人文素质为内涵,实现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文化内涵的全面发展。所以,就初中生核心素养构成与内涵来看,汉语言文学教育和初中道德与法治,必须要协调统一,基于初中生的群体特点和个性化发展,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后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促进中学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能力和思维的提升,进一步达到汉语言文学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让中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培育出“负责任的公民”。

2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目标与要求

基于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目的,在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中,汉语言文学教育要承担起人文素质培育的目标,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入手,实现学生个性的解放,促进学生志趣、思想和道德等精神层面的自由发展,汉语言文学作为语文学科特殊的教育组成,其对学生主体全面自由的发展具有最直接影响力,对学生文化内涵、思想行为直接性作用明显,在教育中不仅要实现语言教育,还要对学生素养和人格培育奠定基础,汉语言文学教师必须具更高的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引领学生的发展,突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和对学生个性化發展的束缚,充分利用文学文化实现学生精神的全面成长和进步,实现学生人格的塑造和感化。文学从本质上而言,具有移风易俗和改革社会的力量,在夏丏尊《文学的力量》和《黑奴吁天录》书中,明确指出文学的力量来源于具象、情绪,汉语言文学中糅合和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学汉语言教材的选择中,以中学生群体发展特征,选择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内容,一方面促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和背景,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充实学生的文学知识。汉语言文学教育,利用文学感染力和渗透力,能够震撼人的心灵,若是作者与学生产生共鸣,更能够促进学生思想与境界的提升。因此,用汉语言文学引领中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教师必须要有深厚而扎实的文学功底,才能充分运用文学的力量做好人文素质教育,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而初中学道德与法治,则要以学科的特点做好德育与法治教育,从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生活、法治观念三个基础点入手,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心理的进一步发展,促使中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德育与法治教育中先要关注公民道德的提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其次要着眼于“明大德”的德育思想,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实际案例,促使学生实现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培育,最后,引领学生认识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履行公民义务和使用公民权利,具有明辨是非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

3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效途径

汉语言文教育是初中语文教育的关键,语文作为母语教学教育,承担着智育和德育以及美育等多种职责,中学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语文作为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学科,汉语言文学教育要将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的教育核心摆在首位,汉语言教学中应围绕人文情怀和理性思考,注重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实现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目标任务,从知识、人格等多方面着手经,注重学生文化层面的素养形成,关注学生情感、品德和人文素质等社会化内容,促使教育实现知识、智慧和道德的全面培育功能。汉语言文学教育要从常识化教学走向内涵式教学,结合生活世界,联系教育与生活,在社会转型发展时期,基于文化与哲学的高度陶冶学生情操和进行生命精神启蒙,为中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高尚的审美观与豁达的人生观,推动中学生成为具有现代社会知识和人格全面发展的“个体”。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
遵循身心特点 助推幼小衔接
浅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栏目设计的选择和使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